LED手术无影灯的保养步骤和维护

      手术无影灯的保养和维护是保障设备良好工作性能的关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多加注意,对于无影灯的保养主要分为各个部分的保养,其实我们找到了方法也能够很好的去做这项工作。
 手术无影灯每年定期检查手术无影灯各连接部位的连接状况,防止无影灯各部件松动而发生意外。

  1、紧固控制盒输入输出处的电源线接头以及各连接处螺丝。

  2、调整led手术无影灯的旋转限位,灯泡工作电压及各关节刹车。

  3、检查悬挂管的垂直性和悬挂系统的平衡性。

    4、每次手术完毕后需要切断电源。

  5、手术无影灯的日常故障维修一定要由正规的维修人员进行。

  led手术无影灯的保养方法和维护,我们在对它进行使用使用时对于它的保养这一方面是很总要的,不过掌握了上述的方法也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提高我们的效率。

更多手术灯无影灯吊臂平衡臂信息,电话咨询:15800789959…

手术无影灯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手术无影灯分为:LED手术无影灯和整体反射无影灯,分别是由多个灯头组成的,而灯泡又属于消耗品,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首先我们每天都要检查手术无影灯的灯泡是否还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正确的检查方法如下:首先将一张白纸放置在手术无影的工作区域内,如果出现了弧状阴影,则说明灯泡已经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应该更换灯泡了。
    其次,还需要每天检查的就是手术无影灯的消毒手柄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也就是是否移动灵活,制动准确,检查的方法如下:安装的时候要清晰的听到两次声音“咔哒”,说明安装到位,消毒手柄可以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再次,就是每天都要做的日常清洁,要使用弱碱性溶剂,例如肥皂水,擦洗手术无影灯的外表,应该避免使用含氯洗液(腐蚀金属)和酒精溶液(腐蚀塑料和油漆)清洗。
    无影灯的备用电源系统,也就是电池使用是否正常,需要每个月检查一次,检查方法如下:切断连接的220V电源,看看是否启动备用电源。一般情况下,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所以对于灯座,基本上是一年更换一次即可,这个前提是,使用手术无影灯厂家指定的原装灯泡。
     生产厂家为大家有关手术无影的维护和保养方法详细介绍到这来,如有关手术无影灯的知识或是问题,可来电咨询我们,定为大家做出详细解答

更多手术灯无影灯吊臂平衡臂信息,电话咨询:15800789959…

CMEF第8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

CMEF第8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2019年10月19-22日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召开!曲阜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N5馆  Q02-04

Qufu Hans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曲阜市医疗是专业生产LED手术无影灯,电动手术床,医用吊塔,手术室吊桥的生产厂家,座落于“东方圣城”孔子故里曲阜,是一家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的新型企业。公司专业生产LED手术无影灯系列产品,整体反射手术灯系列产品,手术床系列产品,产床系列产品等几十种产品。经过不断的努力奋斗与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国内优秀的手术室设备供应企业。


更多手术灯无影灯吊臂平衡臂信息,电话咨询:15800789959…

体外诊断企业扎堆闯关IPO,详解科创板体外诊断四小龙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体外检测带入了民众的视野。被称为医生的“眼睛”的体外诊断,是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效果观察以及健康保障决策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应对大流行病、维护全民健康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疫情发生后,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人员搭建、推动各层级医院建立 PCR 实验室等工作已在筹备中,社会各界对体外诊断行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资本市场对体外诊断企业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科创板体外诊断企业表现可圈可点。

日前,科创板上市委发布审议结果,同意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开板一年的科创板有望迎来热景生物、普门科技、硕世生物、东方生物之后的第五家体外诊断上市公司。目前还有 10 家 IVD 企业正处闯关科创板的过程中,体外诊断企业科创板 IPO 热可见一斑。

DeepTech 选取科创板体外诊断已上市的四家企业进行多维度对比,为大家厘清中国 IVD 发展现状。

体外诊断是将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从人体中取出后进行检测进而判断疾病或身体功能的诊断方法,涉及分子生物学、基因诊断学、转化医学等多学科。体外诊断按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分类,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类诊断、血液和流式细胞诊断等诊断方法。生化诊断、免疫诊断是基于小分子物质化学反应或者蛋白类物质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检测标志物,分子诊断是在基因水平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生化、免疫、分子诊断是目前中国体外诊断的主要方法。

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体外诊断试剂和体外诊断仪器组成,体外诊断试剂的上游主要是精细化工品、抗原抗体、酶、高分子原料等组成,体外诊断仪器的上游主要是电子器件和磨具生产商等。体外诊断的客户包括各种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中心以及个人消费者等,其中医疗机构为最主要客户。

图|体外诊断产业链拆解

一、基本信息对比

同为科创板的体外诊断企业,热景生物和东方生物都相对成立时间较早,热景生物 2019 年 9 月率先科创板上市,随后普门科技、硕世生物、东方生物先后于科创板上市。二级市场表现上看,东方生物和硕世生物更获投资者青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截止 2020 年 7 月初,DeepTech 整理

二、业务对比

全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发布查询路径



中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

中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

http://www.cdr-adr.org.cn/ylqx_1/Medical_aqjs/Medical_aqjs_xxtb/

中国-《医疗器械警戒快讯》

http://www.cdr-

adr.org.cn/ylqx_1/Medical_aqjs/Medical_aqjs_jjkx/



美国-不良事件查询数据库MAUDE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maude/search.cfm

美国-召回查询数据库Recall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RES/res.cfm

美国-按年份查询警告信(warning letter)

https://www.fda.gov/drugs/enforcement-activities-fda/warning-letters-and-notice-violation-letters-pharmaceutical-companies







英国-医疗器械警报(MHRA)

https://www.gov.uk/drug-device-alerts?keywords=&alert_type[]=devices&issued_date[from]=&issued_date[to]=







加拿大-召回和警戒

https://healthycanadians.gc.ca/recall-alert-rappel-avis/index-eng.php







澳大利亚TGA-不良事件

https://apps.tga.gov.au/prod/DEVICES/daen-entry.aspx

澳大利亚TGA-召回

http://apps.tga.gov.au/PROD/SARA/arn-entry.aspx

澳大利亚TGA-警戒

https://www.tga.gov.au/all-alerts







日本PMDA

https://www.pmda.go.jp/english/safety/info-services/devices/0002.html







德国BfArM-发布FSCAs(Field Corrective Actions)

https://www.bfarm.de/SiteGlobals/Forms/Suche/EN/kundeninfo_Filtersuche_Formular_en.html?nn=4527724



来源:CMDE

外媒:印度谎报新冠病毒死亡病例导致病死率比欧美低

印度已累计报告5万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英国,成为病亡人数位列第四的国家。但是,印度每百万人死亡病例为34例,远低于欧洲或北美报告的数字。这是为什么?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18日的报道对此进行了分析。

报道称,印度病亡率(用于衡量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占患者总数的比例)仅为2%左右。许多流行病学家将这种相对较低的病死率归因于印度人口结构年轻——老人通常更易受到感染。他们还指出,人口结构同样较年轻的南亚国家呈现出一种病死率低的模式: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报告的每百万人死亡病例为22例和28例。

此外,专家们说,印度相对较低的病亡率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一些人认为,印度多个邦均存在大幅少报死亡病例的情况。

报道指出,举例来说,印度许多邦违反世卫组织指导原则,未将疑似病例纳入最后的病例统计数据中。

报道称,其次,印度少数邦极力把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归因于患者的潜在病症或合并症。正如医卫事务记者普丽扬卡·普拉的调查所示,古吉拉特邦和特伦甘纳邦这两个邦看起来严重少报了死亡病例。例如,在古吉拉特邦的瓦多达拉,死亡病例过去两个月仅增加49%,而累计确诊病例则猛增329%。

第三,据报道,在一些城市,官方公布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据与火葬场和墓地的统计数据有出入。

那么,考虑到印度仅有少部分人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占比不到1%),而且许多死亡病例未被按照医学程序上报,印度是否少报了许多死亡病例?德里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乌门·库里安说:“显然存在少报的情况,因为我们的卫生监测系统很薄弱。”

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教授布拉马尔·慕克吉说,“如果没有历史数据,并且不对这段时期的超额死亡人数进行计算,就很难估计少报的程度”。

报道称,“超额死亡人数”是指比正常死亡水平高出的那部分死亡人数,其中一些死亡可能是新冠肺炎所致。少报死亡病例数据并不是印度独有的情况。今年7月,对28个国家和地区死亡病例数据的一次调查发现,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实际死亡人数比官方报告的死亡人数至少高出16.1万。印度并不在当时受调查的国家之列。

多伦多大学的普拉巴特·杰哈告诉我,即便在医疗条件良好的高收入国家,相关分析也“显示每日新增死亡病例被少报了30%至60%”。

报道认为,当这场疫情结束时,新冠肺炎造成的死亡人数将是评判各国在遏制感染方面的表现的唯一指标。…

Nature:中国科学家开发基于半球形视网膜的人造眼

2020年6月3日讯 / /——据报道,一种人造眼球将密集的纳米级光传感器集成到一个类似半球形视网膜的组件中。它的一些感官能力可与它的生物对手相媲美。
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拥有人工眼睛的机器人,以及与人类大脑相连接以恢复盲人视力的仿生眼睛。人们已经花了很多精力来开发这种设备,但制造球形人类眼睛–尤其是半球形视网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严重限制了人工和仿生眼睛的功能。近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香港科技大学的范志勇团队报道了一种创新的、凹性的半球形视网膜,它由一系列纳米级的光传感器(光感受器)组成,模仿了人类视网膜中的光感受器细胞。研究人员将这种视网膜应用于电化学眼睛,这种眼睛具有与人眼相当的多种功能,并且能够完成获取图像模式的基本功能。
人眼的视网膜是半球形的,它的光学布局比照相机中的平面图像传感器更加精巧:视网膜的穹顶状自然减少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传播,从而使焦点更加锐利。范志勇团队的仿生电化学眼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作为视网膜的高密度光敏元件阵列。光敏元件直接在氧化铝半球形膜(Al2O3)的孔隙内形成。
图片来源:Nature
由液态金属(共晶镓-铟合金)制成的细软电线密封在软胶管中,将信号从纳米线光传感器传输到外部电路进行信号处理。这些电线模拟了连接人类眼睛和大脑的神经纤维。液态金属线和纳米线之间的一层铟改善了两者之间的电接触。人工视网膜由一个由硅树脂制成的插座固定,以确保电线和纳米线之间的正确对齐。
与人造虹膜相结合的透镜被放置在设备的前部,就像在人眼中一样。后部的视网膜与前部的半球形壳相结合,形成一个球形腔体(“眼球”);正面半球形外壳是由铝内衬钨膜。这个小室充满了一种离子液体,它模仿了玻璃体的–这种凝胶填充了人眼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空间。这种排列对于纳米线的电化学操作是必要的。人工眼和人眼的整体结构相似,这使使得这个设备拥有了100°的广阔视野。相比之下,静态人眼的垂直视野大约为130°。
这个人造眼球在结构上的模仿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使其真正从之前报道的设备中脱颖而出的是,它的许多感官能力与天然眼睛相比都是相当不错的。例如,人造视网膜可以探测到大范围的光强度,从0.3微瓦到每平方厘米50毫瓦。在被测量的最低强度下,人造视网膜中的每根纳米线平均每秒能检测到86个光子,与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灵敏度相当。这种敏感性来自于用于制造纳米线的钙钛矿材料。钙钛矿化合物是极有前途的材料,用于各种光电子和光子应用。研究人员使用的钙钛矿为甲脒铅碘盐,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而被选用。
纳米线的响应率(测量入射光每瓦产生的电流)对于所有可见光谱的频率几乎是相同的。此外,当纳米线阵列受到常规快速脉冲的刺激时,它可以在19.2毫秒内产生响应脉冲的电流,然后在脉冲结束时只需23.9毫秒就可以恢复(回到非活动状态)。反应和恢复时间是重要的参数,因为它们最终决定了人造眼球对光信号的反应速度。作为比较,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反应和恢复时间在40到150毫秒之间。
也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人造视网膜的高分辨率成像,这是由于纳米线阵列的高密度导致的。在以前的人工视网膜中,光感受器首先是在平坦坚硬的基底上制作的;之后,它们要么被转移到弯曲的支撑表面上,要么被折叠成弯曲的基底。这就限制了成像仪单元的密度,因为它们之间必须留有空间,以便传输或折叠。
相比之下,这个新设备中的纳米线是直接在曲面上形成的,这使得它们可以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事实上,纳米线的密度高达460000000 cm-2,远高于人类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约10000000 cm-2)。来自每个纳米线的信号可以单独获取,但是当前设备中的像素是由三根或四根纳米线组成的。
弥补人工视觉和触觉之间的差距
这种人造眼球的整体性能代表了此类设备的一个飞跃,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光电传感器阵列目前仅为10×10像素,像素之间的差距大约为200 -?m;这意味着光探测区域只有2毫米宽。此外,制造过程涉及一些昂贵和低通量的步骤-例如,研究人员使用一个称为聚焦离子束蚀刻的昂贵过程来为每个纳米线的形成准备孔洞。未来必须开发出高通量的制造方法,以大幅降低成本生产更大的光敏元件阵列。
图片来源:Nature
第二,为了提高视网膜的分辨率和尺寸,液态金属线的尺寸需要减小。电线的外径是大约700 um,但这应该与纳米线直径(几微米)相当。目前的挑战是将液态金属线的直径减小到这个尺寸。
第三,需要更多的测试来确定人造视网膜的使用寿命。研究人员报道称,在运行9小时后,其性能并没有明显下降,但其他电化学器件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最后,作者注意到,在离子液体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他们的装置的响应和恢复时间会降低,但代价是光在液体中的传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离子-液体的组成。
尽管如此,这项工作为过去几十年3 – 9年间所取得的突破又添了一笔浓墨重彩,这一突破不仅是通过模仿像相机一样的眼睛(比如人类的眼睛)实现的,也是通过模仿类似于昆虫的复眼实现的。鉴于这些进展,我们似乎有可能在未来十年见证人工和仿生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
Artificial eye boosted by hemispherical

国家药监局落实“四个最严” 推进医疗器械案件查办

 

6月15日,国家药监局出台“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做好案件查办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违规案件查办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药品安全监管。通知要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监管事权,做好检查和稽查工作衔接,及时固定涉嫌违法行为证据,加强与公安机关配合,加强行政处罚决定执行,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规定,做好重大案件风险防控,并强化案件查办配套保障。

医疗器械不是想用就能用,使用无证产品,巨额罚单敲警钟。

2016年8月1日,临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群众举报,对临漳县妇幼保健院执法检查。经查,该院因使用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而收到了1765.4万元的行政处罚,给整个医疗器械行业敲了警钟。

医院需谨慎!勿用未注册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不是想用就能用,用之前得先认清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经过了审核注册,是否淘汰过时。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第四十条明确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使用未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监局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没收违法使用的医疗器械,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产停业。201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对于“使用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情形的处罚。

国家将PGS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监管

三类医疗器械是最高级别的医疗器械,也是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PGS试剂盒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公示显示目前国内已有PGS试剂盒获批上市『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20203400181)』。按照国家医疗器械相关法律强制性规定,任何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医学检验所、医学检验中心等)在开展临床应用项目时,均应当使用有注册证的医疗器械,产品开发依托的平台也必须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014年2月,国家药监局和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通知》,明确了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属于医疗器械,要求其按规定申请产品注册,并强调“未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不得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通知中还明确要求,基因测序需要应用的检测仪器、诊断试剂和相关医用软件等产品,需要经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并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技术准入。

结语

无论是企业还是医疗机构,都应该谨慎对待医疗器械。国家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医疗器械的研制应当遵循安全、有效和节约的原则。()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0年度全球科技创新英雄榜发布

美国东部时间 6 月 17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第 20 届 Innovators Under 35 评选结果,即 2020 年度 全球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

在此次的 35 名上榜者中,共有 5 位华人,他们分别是香侬科技创始人兼 CEO 李纪为、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王思泓、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机械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蔡丽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李博,以及 Modern Electron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潘世昂。…

《自然》封面:不需要休息……无情的科研机器来了,8天做了将近700个实验!

今日,《自然》封面报道了一篇引人关注的文章。来自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智能科学机器人”,能自己决定做什么实验,且能一周工作7天,周末无休……
从外观上看,这个机器人虽然没有人形,但和人类的尺寸差不多,所以能在普通的实验室里工作,使用人类科学家使用的工具。
然而和人类科学家不一样,这个机器人是个400公斤的“胖子”,且能从10个维度进行思考。此外,它也有着无尽的耐心,每天能工作21.5个小时。每天剩下的2.5个小时倒也不是它想偷懒,而是需要充电。
可能有人会说,会做实验的机器人又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的确,目前已经有很多会做实验的机器人诞生了。但这些机器人一般只固定在特定的地方,做特定的工作。而这款“智能科学机器人”,能自由在实验室里行走,做一系列不同的实验。
▲“这间实验室的实验我都承包了”(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这个机器人的“大脑”里存有一个搜索的算法,能根据上一个实验的结果,从9800多万个实验中,决定接下来要做哪些工作。
同时,它还有一只灵巧的“手”,能准确称量固体分子,调配液体试剂,给容器抽真空,进行化学催化实验,并分析研究结果等。
不知疲倦的它在8天时间里,做了688个实验,平均每小时近3.6个。不过,它的运动量似乎并不大——整个过程中,它只移动了2公里出头一点的距离。
▲动“手”操作各种实验仪器不在话下(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科学家们让这个机器人去寻找优化的光催化剂,用于从水中制备氢气。这个机器人找到的产物,比初始的催化剂活性要高出6倍。
利物浦大学的官方新闻说,这款机器人能在一周时间里研究约1000种不同的催化剂。这比一名4年的博士生在整个读博期间能做的测试还多。
“这将创造全新的灵活度,不但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还能改变我们能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另一台机器,这是一位具有超能力的新成员。它解放了人类研究人员的时间,让他们能更具创造力地进行思考。”
参考资料:
[1] Burger, B., Maffettone, P.M., Gusev, V.V. et al. A mobile robotic chemist. Nature 583,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