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保局正式发布:高值耗材治理任务来了
国家卫健委:高端医疗装备,有新政策
国家药监局:注销一次性使用压力延长管等2个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药监局:经导管人工肺动脉瓣膜系统获批上市
第三批耗材国家集采发布正式文件(附解读)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再受理第一类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备案和医疗器械出口备案的通告
2022年5月11日
来源: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整理:奥咨达…
国家卫健委宣布,核酸检测大调整!
5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多次强调建设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采样圈”,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就近就便接受核酸检测的服务,同时更有利于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来提高检测预警的灵敏度,早期发现疫情,有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
郭燕红表示,目前,在杭州、深圳等城市正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核酸检测采样队伍的扩大方面,各地也在进行积极探索,鼓励具有卫生专业背景的人员经过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培训参加核酸采样工作,不仅仅是现有的医师和护士。
此外,对于核酸采样现场负责信息录入、秩序维护,还有给老百姓进行答疑解惑、服务保障工作的人员,可以由一般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担任。
据郭燕红介绍,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现在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总的来看核酸检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据东吴证券研究所测算,如果未来所有一二线城市(2021年人口5.05亿)实施48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高、中、低风险地区分别按照48小时、72小时、一周一次的检测频次以及单人单管、单人单管+混检、混检的检测方式,年总体费用支出约为6670亿元。
来源:赛柏蓝器械…
医疗新基建三大方向明确,国产医疗设备迎来机遇
日前,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分析了医疗新基建的新机遇。
医疗新基建大势所趋
报告指出,中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仅为5.4%,每万人口医院床位为43张/万人,每万人口医师、护士及助产士数量与其他国家相比也相对较少。
同时,城市间医疗资源不均衡矛盾较突出,中国不同城市圈内各城市的医疗卫生竞争力指数相差巨大。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区域内不同城市间的不公平性问题较为突出。报告显示,在18个都市圈中,部分都市圈内部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存在显著差距。 二是全国半数TOP100医院位于北上广。具体来看,52家医院位于北上广,16个省份有1-5家医院上榜,仍有12个省份没有医院上榜。
在医疗设备方面,医疗新基建为医疗设备采购带来发展机遇。当前多种临床常用医疗设备国产化率仍较低,但是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力支持国产设备。国产医疗设备质量加速赶超,优秀国产目录种类渐丰,增量市场有助国产份额提升,优质国产设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来源:大健康派
6月1日起,第三类医疗器械全面监管
三类医疗器械,全面覆盖唯一标识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已经进入最后一公里。
此前,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第二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其中明确,6月1日起,在《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试点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0年 第106号)规定的9大类69个品种的基础上,将其余第三类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纳入第二批实施唯一标识范围。
根据《公告》,2022年6月1日起,生产的医疗器械应当具有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上市销售前,注册人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或者规范要求将最小销售单元、更高级别包装的产品标识和相关数据上传至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
对于已在国家医保局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中维护信息的医疗器械,要在唯一标识数据库中补充完善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字段,同时在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维护中完善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相关信息,并确认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公告》特别指出,医疗器械注册人要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鼓励基于唯一标识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做好产品召回、追踪追溯等有关工作。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要在经营活动中积极应用唯一标识,做好带码入库、出库,实现产品在流通环节可追溯。
医疗机构要在临床使用、支付收费、结算报销等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唯一标识,做好全程带码记录,实现产品在临床环节可追溯。
《公告》还强调,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将加强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的规范管理。省级医保部门也要加强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关联使用,目录准入、支付管理、带量招标将更加透明。
未按要求执行,罚款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