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医用耗材编码已正式开始!

前言

6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更新》(2020年6月)。据了解,本次共包括了32554个医保医用耗材代码,覆盖了9404543个医用耗材实际规格。国家医保局指出,按照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形成全国“通用语言”。

一、32554个耗材已编码

医用耗材信息将纳入国家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供各地医疗保障部门使用。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统一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逐步实现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等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最后将形成自上而下、统一规范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体系。

二、耗材编码解读公布

影响全国耗材的编码,到底长什么样子,今日公布的数据库中便可以查询到,点击详情后,还能看到更为具体的信息。

那么这一连串的数字都代表着什么呢?

国家医保局在《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对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做了展示: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

解读: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分5个部分共20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其中第1部分是耗材标识码,第2部分是分类码,第3部分是通用名码,第4部分是产品特征码,第5部分是生产企业码。

第1部分:耗材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C”表示。

第2部分:分类码,根据医用耗材学科、用途、部位、功能划分,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3部分:通用名码,创建全国统一的医保医用耗材通用名码,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4部分:产品特征码,根据耗材材质、规格等特征赋予的代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5部分:生产企业码,依据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凭证为耗材生产企业赋予的唯一代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本次共包括了32554个医保医用耗材代码,覆盖了9404543个医用耗材实际规格。

三、地方医保部门不得擅自调整

6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构主要包括凡例和目录两部分。

凡例是对《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的编排格式、名称和编码规范、支付范围等的解释和说明。目录包括编号、功能分类、医保编码、支付范围、计价单位、支付标准、支付标准的确定方法、备注等。

 

《征求意见稿》强调,除特别规定外,地方医保部门一律执行国家《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不得擅自调整。

 

据了解,本办法所指医用耗材,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单独收费,并且具有医疗保障医用耗材统一编码的医用耗材。医用耗材的医保准入、支付以及相应的管理监督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根据《征求意见稿》,目录内医用耗材,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医保基金不予支付。一、非疾病诊疗项目使用的;二、各种科研性、临床验证性的诊疗项目使用的;三、超出合理使用范围的;四、其他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规定的。

 

目录内医用耗材,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医保基金和患者均不予支付。一、由于耗材自身原因导致使用不成功的;二、超出实际植入数量的植入性耗材费用。

 

《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内医用耗材,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医保基金才予以支付。一、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目的;二、符合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或备案的适用范围;三、符合《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限定的支付范围;四、由定点医疗机构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开具(急救、抢救可以适当放宽至非定点医疗机构);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

错过新冠检测追悔莫及,体外诊断行业下一个机遇在哪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企业,这是你顺势而为的底气!





2020上半年就这样在疫情的影响下过去了,但我们估计,今年的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将会是最两极分化的,几家欢喜几家愁,就等着看7-8月份公布的财报吧。

原因就不说了,先想总结几个想总结的看法吧。

新冠检测市场上半年利好企业总结:



1、上半年,迈瑞医疗,呼吸机、心电、临检等疫情相关产品全球卖,市值蹭蹭的涨。我在想,迈瑞什么时候开始搞分子诊断?或许将来迈瑞也会进入这个大蓝海市场。估计今年也是因为迈瑞其他医械板块生意太好了,都顾不上新冠核酸检测,等回过神来,是不是也会去收购个分子诊断企业进入自己的体系。期待!

2、上半年,迈克生物市值也蹭蹭的涨,为啥?人家抓住了新冠市场的双证(核酸+抗体),我更想说,未来安图、新产业、迈克、迈瑞这四家公司会有更多正面交锋的时候。

3、圣湘生物,昨天科创板首发过会了,上半年要实现营收20.48亿。什么概念?可以预见圣湘这家公司未来会成长为一家巨头,至少在分子诊断领域。

4、硕世、之江(科创板已受理)、达安、科华(含天隆)、华大、凯普(不可忽视其第三方市场)都是老牌分子诊断企业了。今年新冠核酸检测市场他们也将是赢家。

5、万孚就不用说了,这次疫情人家把全球渠道都搞上了一个台阶,估计除了迈瑞,出口这块万孚也是很厉害的。当然也有很多像东方基因、圣湘、华大、之江、硕世等企业出口同样做的不错。

6、金域、迪安这两家第三方巨头在这次新冠第三方检测市场也是受益多多。不过其它外送板块应该会下滑,总体来说,抓住了新冠第三方检测市场。

7、今年是体外诊断企业寻求融资和上市的很好的一个年份和时机,这次疫情给了体外诊断一次吸引资本市场的机会。

8、新冠疫情,带来的一个改变就是线上学术和营销正在悄无声息的渗透,虽然不会变革传统学术营销模式,但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小结:新冠检测市场上半年已过去,下半年依然存在很多机会,只是早期进入者已经拿走了大部分市场和蛋糕了。所以说,有准备的顺势而为,会像变魔法一样,让销售数据同比十倍、百倍、千倍的增长。


那错过第一轮新冠检测市场,体外诊断行业下一个机遇又是啥?

这也是我们想去捋一捋的方向,传统生化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化学发光下一个阶段会进行优胜劣汰,POCT化学发光未来说不清楚,听说有企业融资都拿不到了,临检这块已经是很常规的东西了,迈瑞、希森美康等基本上把高端市场垄断了,微生物也不是体外诊断的大头,POCT市场也是几百家在做……说来说去,好像没啥搞头了,哪个领域都是一堆人在做。

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向去看机会。

什么意思呢?

01
公共卫生防控升级带来的长期持续机会


说直接点,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了我们在公共卫生防控这块的短板,尤其是病原体检验检测、重症救治、物资储备等方面需要进行全部升级,就体外诊断领域而言,国家已经开始在加大公共卫生领域建设,比如在各省兴建、升级公共卫生中心、传染病医院等等。将会需要很多体外诊断设备和检测试剂。其次,各省二级医院的PCR实验室建设已经完成建设或建设中,尤其是在疾控这块,未来核酸提取仪、PCR仪、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依然是一个常态化的需求旺盛点。

02
集成化,是未来主流医院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青睐点


集成化,一方面是技术层面的集成化,这就出现了很多模块化组合分析系统(TTA)、全自动实验室流水线(TLA)。这是从技术层面去做自动化、集成化。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临检流水线、生化免疫流水线、分子流水线、微生物流水线,甚至全实验室流水线。自动化可以更大程度上去减少人和标本接触的次数和时间,这样不管是在人力成本还是防污染方面都有好处。

另一方面是商业模式的集成化,也就是不断会有更多的地方出现集约化配送、区域检验中心,这是降低医院检验成本的抓手。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区域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中心、区域病理中心。这也是符合分级诊疗的方向。

03
线上消费级(BtoC)体外诊断市场未来具有想象空间


疫情刚开始时,为防止疫情扩散,很多医院门诊的都已经进入停诊,民众多呆在家里,但是生病是一个不可控因素,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在无法及时获取医疗就诊的前提下,消费级体外诊断市场具有想象空间。

在此之前,诸如酒精代谢基因、兴趣基因、HPV病毒等产品虽已进行诸多探索,但尚未被广泛接受,而此次疫情第三方企业:金域、迪安就率先和京东、淘宝进行合作。直接线上购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

未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级IVD产品进入市场,这也就是打开线上消费级市场的一个方向。 …

国务院消息 耗材采购将变

全国带量采购常态化、价格同步联动,这将影响每一位医械人。
带量采购将要常态化
1月9日,据央视新闻联播消息,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座谈会。
韩正强调,要大力推进国家集中采购,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扩大采购品种范围,并以此带动“三医联动”改革。
可以看到,国家以及省级组织带量采购、集体谈判的趋势已经板上钉钉。
同时,国家医保局近日在官网上针对目前招采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首先是,将切实保障临床用械需求,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确保医用耗材质量及供应;
将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结合,既尊重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又更好发挥政府搭平台、促对接、保供应、强监管的作用,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
理顺价格体系,让价格随市场情况调整。
全国价格联动共享
具体怎么联动,价格体系怎么同步?
在国家医保局在回复人大代表的建议中指出,将实行全国价格共享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省级耗材集中采购信息共享;
同时,建立健全医保支付价与招标价格联动机制,对于临床价值高、市场价格较高的独家产品或专利期产品,探索建立谈判机制,以医保报销为杠杆,促使其合理形成价格。
根据《答复》,国家医保局在“建立地方区域采购联动机制和政策”部分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参照药品招标相关政策拟定医疗器械指导意见,按照医疗器械质量和功能进行合理分组,指导集采中心选取适当的方式开展招标工作。
国家医保局强调,将细化医疗器械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备案采购制度,限定备案周期;形成全国医疗器械价格联动机制,实现“一省挂网、全国可采”,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招标及销售成本。
北方采购大联合
北方大联盟,陕西大集合都是动辄上亿的招采。
2019年12月26日,山西省医保局发布《山西省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部分医用耗材带量议价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试点通知》显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从 2019 年 12 月开始,分期分批采取组织公立医疗机构组团联盟带量议价采购、加入“京津冀”或陕西联盟省。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带量采购作为全国第一家跨省带量采购区域联盟得到了国家医保局充分肯定。
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地也表示要积极跟进,参与开展联合采购,争取建立以京津冀合作为基础的北方采购联盟,形成“3+5”联合采购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降低相关耗材价格,得到更好的谈判效果,最大的省际招采联盟建立。
14省,下大单
对于,组团带量采购,陕西医保局也曾印发的《关于征求对组织集中带量采购拟定高值医用耗材品种意见》的文件。
文件指出,为充分发挥联盟的规模和技术优势,推动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进一步降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拟启动省际招采联盟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从文件中可以看见,此番联合的目的是,发挥规模优势,来谈降价。
目前经历过成员不断洗牌重组,如今的省际联盟由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湖南、黑龙江、广西、贵州、海南、山西、吉林、新疆建设兵团等14个成员组成。

福建省心脏支架等5类耗材开展省级带量采购试点

 

1月13日,福建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说明,福建省将选择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医用耗材类别开展试点。

品种范围也已经确定,首批选择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留置针、超声刀、镇痛泵等5类耗材开展省级带量采购试点。

以下是原文及官方解读: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1-13

各设区市医保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各有关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生产、经营流通(配送)企业: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闽委发〔2019〕19号)精神,经省医改领导小组研究同意,为巩固我省医用耗材综合改革成效,进一步推进医用耗材采购制度改革,降低医用耗材采购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临床需求,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试点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现就我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试点范围

(一)医用耗材品种范围。按照积极稳妥、分批分类原则,选择部分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医用耗材类别开展试点。首批选择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留置针、超声刀、镇痛泵等5类耗材开展省级带量采购试点。

(二)医疗机构范围。全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纳入试点范围,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广至全省其他公立医疗机构。鼓励在闽部队、武警医疗机构参与。

二、具体措施

(一)带量议价谈判。在试点耗材品种范围内,筛选市场占比较高的产品列入议价谈判范围。按照全省试点医疗机构上年度使用试点耗材品种总数量的70%估算采购基础量,以试点采购周期内完成采购基础量为条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通过谈判议价采取多家中选的方式确定议价成功产品和集中带量采购价格。试点采购周期自正式执行集中带量采购起为期1年。

(二)确保采购和使用。对于议价成功耗材产品,各试点医疗机构按所有议价成功产品采购总量不少于本机构上年度同类耗材产品用量的70%,各议价成功产品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本机构上年度该产品用量的50%,上报试点采购周期的采购量。卫健、医保部门组织试点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试点医疗机构是完成合同约定采购量的责任主体,应根据临床需要优先采购使用议价成功耗材产品,确保试点采购周期内完成采购量。对未按合同约定完成采购和使用的医疗机构,参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全面落实跟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9〕31号)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保障质量和供应。生产、配送企业应严格履行购销合同,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和供应。对执行中不能保障质量、不及时供货等行为,采取赔偿、惩戒、退出、备选和应急保障等措施。药监部门将议价成功耗材产品列入我省重点监测产品范围,强化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加大抽检频次和覆盖面,及时公布检查结果,保障临床使用安全。

(四)确保货款结算。议价成功耗材产品由医保经办机构统一代为结算货款。试点医疗机构均应通过省药械采购平台采购议价成功耗材产品,当地医保经办机构于每月15日前按合同规定向企业支付上一月的产品货款。

(五)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医保、医院、采购、配送企业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省医保局运用省药械采购平台加强监测分析,对议价成功耗材产品采购、交易、使用、结算实行一体化监管。强化“两票制”监督管理,鼓励实行“一票制”,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生产、配送企业,列入医用耗材供应不诚信企业名单。对列入谈判议价范围而不参加谈判议价的生产企业,省医保局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产品实施重点监测。

三、组织实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密切协同配合,确保平稳实施。医保、卫健部门要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做好舆情跟踪,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本办法实行一年,试行期满后,由省医保局、卫健委、药监局进一步总结完善。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9年12月31日

《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0年01月13日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三明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闽委发〔2019〕19号)精神,为巩固我省医用耗材综合改革成效,进一步推进医用耗材采购制度改革,降低医用耗材采购价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临床需求,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经省医改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国内微流控技术:IVD产业最早迎收获期

 

 

微流控技术的诞生,是研发人员对自动化以及效率的最大化追求。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ichard Feynman教授预见未来的制造技术将沿着从大到小的途径发展,他在1959年使用半导体材料将实验用的机械系统微型化,从而造就了世界上首个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这成为了未来微流控技术问世的基石。

从微流控的定义上来讲,真正微流控技术的问世是在1990年。瑞士Ciba-Geigy公司的Manz与Widmer应用MEMS技术在一块微型芯片上实现了此前一直需要在毛细管内才能完成的电泳分离,首次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ì-TAS)即我们现在熟知的微流控芯片。

Manz与Widmer最初进行微流控尝试时,是为了提高分析能力,但实际微流控芯片概念被提出后,研究人员很快意识到器件尺寸的减小会带来很多的好处。

微流控的“微”是指实验仪器设备的微型化(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流”是指实验对象属于流体(体积为纳升到阿升);“控”代表着在微型化设备上对流体的控制、操作和处理。

它属于一种底层技术,交织着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等多门学科知识,从理论上说任何流体参与的实验,都应有微流控技术的一席之地。

而微流控芯片则是微流控技术的下游应用单元,通过MEMS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从而实现对无机离子、有机物质、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标对象的快速、准确的处理和检测。它将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的样品处理、生化反应和结果检测等关键步骤都汇聚到了一张小小的芯片上进行,故又被业界誉为“芯片实验室”。

从1990年Manz与Widmer开发了芯片上进行的毛细管电泳后,科学界和产业界都纷纷介入到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以毛细管电泳为主要应用对象的各种微流控芯片研发。两年后,安捷伦、岛津、日立等医疗器械公司都完成相应的微流控产品/系统的研发,并将其投入市场。

1994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Mike Ramsey在Manz与Widmer的原有研究基础上,改进了芯片毛细管电泳进样方法,提高了其性能。

同年,世界首届国际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在荷兰Enschede举行,微流控芯片全面进入大众视野。次年,全球首家专门从事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公司Caliper Life Sciences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成立。

从1995年首家微流控技术公司诞生开始,微流控芯片正式开启了商业化、产业化之路,芯片的快速模板复制法PDMS、芯片的软光刻微阀/微泵被相继提出,首台微流控芯片商品化仪器在1999年被安捷伦公司和Galiper公司联合推出,被应用于生物分析和临床分析领域。

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十年的微流控技术,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才正式进入中国,伴随着体外诊断(IVD)产业在中国的逐步兴起,微流控在近几年才逐步被人熟知。

研制技术百花齐放

打响微流控赛道第一枪的是《Lab on a Chip(芯片实验室)》。该刊创建于2001年,专门用于收录微流控技术研究类文章。一年后,中国迎来了首次以微流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即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会议,实现微流控芯片大规模集成。

中国对微流控的研究起步于此,从2002年开始,国内逐渐兴起了微流控相关专利产品申请的浪潮,截止到2012年,年申请量已经达到100个,2016年达到最高峰,年相关专利产品申请总数突破600件;随后年专利申请数有些降低,但每年依然保持在400件以上。同时,中国科学家在微流控技术领域发表的论文数已居世界第二,微流控相关专利产品申请数量也仅次于美国。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微流控相关论文/专利每年发表/申请数量统计示意图(动脉网绘制)

伴随着对微流控技术逐年深入的研究,人们在微流控材质选择、工艺技术等相关领域上也有了更深入的探索。

从微流控的制作材料上讲,半导体材料硅材料是制备微流控芯片的首选材料,但由于微流控芯片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硅材质不能耐受高压,且不能兼容光学检测技术,故被抛弃。…

福建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试点率先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福建省在全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试点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行期一年。确定以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留置针、超声刀、镇痛泵等5类耗材,开展省级带量采购试点。

2019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等原则探索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近日,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全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试点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行期一年。

按照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的选择条件,《通知》确定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留置针、超声刀、镇痛泵等5类耗材,开展省级带量采购试点。

70%采购量,用于议价

《通知》要求,按照全省试点医疗机构上年度使用试点耗材品种总数量的70%估算采购基础量,以试点采购周期内完成采购基础量为条件开展集中带量采购,通过谈判议价采取多家中选的方式确定议价成功产品和集中带量采购价格。

试点采购周期自正式执行集中带量采购起为期1年。

保障用量,加强监管

对于这70%的采购量,福建将如何确保采购和使用?

《通知》规定,对于议价成功耗材产品,各试点医疗机构按所有议价成功产品采购总量不少于本机构上年度同类耗材产品用量的70%,各议价成功产品采购量原则上不少于本机构上年度该产品用量的50%,上报试点采购周期的采购量,并根据临床需要优先采购使用议价成功耗材产品,确保试点采购周期内完成采购量。

药监部门将议价成功耗材产品列入福建省重点监测产品范围,强化全链条质量监管,保障临床使用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提出,对纳入谈判议价范围而不参加谈判议价的生产企业,相关产品将实施重点监测。

“一票制”来了

为确保货款结算,《通知》指出,议价成功耗材产品由医保经办机构统一代为结算货款。

同时,福建将强化”两票制”监督管理,鼓励实行”一票制”,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生产、配送企业,列入医用耗材供应不诚信企业名单。()

 

JAMA Oncol:高纤维、酸奶饮食可以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2020年2月11日讯 /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在《JAMA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富含纤维和酸奶的饮食可以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高纤维饮食和酸奶对心血管疾病和胃肠道癌症的益处已经得到证实。这项新的发现是基于对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140万成年人的研究数据的分析,表明这种饮食可能也可以预防肺癌。
图片来源:https:cn.bing.com
根据摄入的纤维和酸奶的量,参与者被分为五组。与不喝酸奶和摄入最少纤维的一组相比,摄入最多酸奶和纤维的一组肺癌风险降低了33%。
“我们的研究为美国2015-2020年膳食指南推荐高纤维和酸奶饮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范德比尔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癌症流行病学研究项目联合负责人、全球健康副主任、癌症研究教授、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该研究高级作者Shu Xiao-Ou说道。
她补充说:”这种负相关关系非常明显,无论是现在的、过去的、从不吸烟的人,还是男性、女性和不同背景的人,都是如此。”
Shu说,益生菌对健康的好处可能源于它们的益生元(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和益生菌特性。这些特性可能独立地或协同地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调节肠道菌群,。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是来自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访问研究员Jae Jeong Yang博士和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医学助理教授Danxia Yu博士。()
参考资料:
Jae Jeong Yang et al, Association of Dietary Fiber and Yogurt

Nat Commun:研究发现增强抗癌免疫反应的新方法

2020年2月11日讯 / /–Christopher E. Rudd博士是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员,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治疗方法,可以增强T淋巴细胞对恶性肿瘤的免疫反应。Christopher E. Rudd博士是蒙特利尔大学微生物学、感染和免疫学系的教授,也是CR-HMR免疫治疗部门的细胞信号转导项目组主任。这项研究的结果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Rudd说:”我们的工作发现了一种新的T细胞蛋白,它与检测和响应癌症抗原的关键受体相互作用。我们利用这些发现开发了一种新形式的免疫疗法,在这种疗法中,T细胞的过度激活使它们能够穿透并攻击肿瘤。这一发现表明,调节识别出的蛋白质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癌细胞的破坏。”
迄今为止,这种新的免疫疗法对白血病和某些皮肤癌的疗效已在动物身上得到证实。下一阶段将是人体临床试验。
“这一发现是一项科学突破,它将显着增强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的有效性,”细胞治疗和CR-HMR卓越中心的科学和医学主任Denis-Claude Roy博士说。
最终,这种方法也可以提高CAR-T细胞治疗的有效性,目前这种治疗方法正在Hopital Maisonneuve-Rosemont医院使用。
参考资料:
Youg Raj Thaker et al,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Rasal1 associates with ZAP-70 of the

Immunity:控制免疫系统的刹车来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0年2月11日讯 / /–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免疫学家们发现了控制调节性T细(控制免疫系统的特化白细胞)的关键生物开关,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
“了解调控T细胞的机制为药物开发提供了一系列的选择,”圣犹大大学免疫学系通讯作者Hongbo Chi博士说。”通过在适当的时候增加或抑制这种活动,你可以开发出治疗癌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法。”
图片来源:Immunity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追踪了控制一个被称为mTORC1的激活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开关的分子机制。在此之前,它的机制一直是个谜。
他们的研究表明,mTORC1的两个主要调节因子是叫做Rag和Rheb的酶。科学家们发现缺乏Rag或Rheb的老鼠患上了致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他们发现了这种酶在激活保护性调节性T细胞中的关键作用。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调节性T细胞对于防止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至关重要。Rag和Rheb作用机制的发现很重要,因为激活这些酶的药物可能被证明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很有用。这些药物将增强调节性T细胞作为免疫安全制动器的功能。
这一发现可能也会影响到通过增强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效果。在这种疗法中,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以瞄准肿瘤。这种疗法的一个重要障碍是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活性。抑制Rag或Rheb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调节性T细胞来辅助癌症免疫治疗。
研究人员发现,氨基酸在激活调节性T细胞中的mTORC1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这种功能是由Rag和Rheb介导的。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免疫系统的”营养感知”,例如一个人吃的食物,可以影响这个人的免疫反应–不仅是对癌症,而且对器官移植和感染也是这样。
参考资料:
Hao Shi et al, Amino Acids License Kinase mTORC1 Activity and Treg Cell Function via Small G Proteins

疫情引爆业绩!2020上半年上市医械公司业绩新鲜出炉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生物医药板块表现突出,即使在近期两市普跌的环境中仍保持强势的姿态。

截至6月7日,A股共有38家医药上市企业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其中,达安基因、鱼跃医疗、誉衡药业等13家企业净利润预增或略增,九安医疗扭亏;南微医学、华润三九、科伦制药等5家企业净利润预减;昊海生科续盈;而哈药股份、百奥泰及泽璟制药3家企业继续亏损,美年健康、创新医疗等9家企业预计出现首亏;九州通、新华医疗及兴齐眼药等6家企业则业绩不确定。

图表:38家医药企业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截至6月7日)

来源:iFind,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具体到公司层面,预计 2020年上半年同比净利润增幅 超过100%以上的公司共 9家,分别是:

1.乐心医疗:上半年净利预增100%-130%

乐心医疗(300562)7月2日晚间公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405.92万元–2766.81万元,同比增长100%-130%。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智能可穿戴和医疗健康行业快速发展的机会,继续聚焦战略大客户,在智能手环、手表等项目上与新的战略大客户合作,大客户战略成效显著。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投入产出效益,公司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2.万东医疗:上半年净利预增126%~139%

万东医疗(SH 600055,收盘价:15.7元)7月2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1亿元至1.06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5600万元~6200万元,同比增长126%~139%。

主要原因是,公司2020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9年半年度同比增长,主要系2020年半年度受疫情影响,公司移动DR等相关产品销售量增加。在此期间公司积极组织生产,保证产品供应,为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

3.雅本化学:上半年净利预增1201.85%-1231.11%

雅本化学(300261)7月1日晚间公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8900万元-9100万元,同比增长1201.85%-1231.11%。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公司主要生产基地(除滨海基地外)业务持续恢复,公司产品订单充足,农药中间体销售增长,二季度医药中间体及生物酶产品销售增加。

4.圣湘生物:上半年净利预增1127.94%

据6月初圣湘生物发布的公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公司可实现营业收入20.48亿元,同比增长1127.94%,实现扣非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8794.72%。

作为全球“战疫”主力,在今年新冠战疫中,因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发出精准、快速、 简便、高通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圣湘生物成为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获批上市的前 6 家企业之一,“疫”战成名。

5.香雪制药:上半年净利预增150.00%~180.00%

香雪制药今日发布业绩公告,预计公司首季实现净利润7732.80万元~8660.74万元,同比增长150.00%~180.00%。

而业绩变动最主要原因,就是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疫情发生后,市场对公司抗病毒口服液的需求大增,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以赴赶产,保障公司产品的供应。在此情况下,公司抗病毒口服液的销售规模大幅度增长,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

6.沃华医疗:上半年净利预增160%-210%

沃华医疗预计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130.62万元-9694.2万元,同比增长160%-210%。

公司方面称,业绩持续增长,得益于持续集中优势资源于心可舒片、骨疏康胶囊/颗粒、荷丹片/胶囊、脑血疏口服液四大独家医保支柱产品,全模式、全终端持续发力,销售收入稳定增长。在保证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公司大幅提高销售费用使用效率,销售费用率显著降低。 …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