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解除隔离后测出阳性!浙江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轨迹曝光

2月24日0-24时,浙江义乌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境外输入) 。截至2月24日24时,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例(均为境外输入)。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无症状感染者1,男,1985年出生,伊拉克籍,常住土耳其。2020年12月17日至25日乘坐IF222、MS638、MS958航班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经伊拉克巴格达、埃及开罗到广州入境,入境后在广州某隔离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期间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2021年1月24日解除隔离后乘坐CZ3671航班抵达义乌, 随即点对点转运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继续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日常健康监测期间,3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2月24日,因需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自愿核酸检测时结果呈阳性,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经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目前,该感染者已在定点医院隔离医学观察,其密切接触者及次密切接触者均已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涉及场所均落实了有效消毒。

无症状感染者2,男,1996年出生,伊朗籍。2021年2月8日乘坐W50081航班从伊朗出发至广州入境,入境后在广州某隔离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期间4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隔离后于2月23日乘坐CZ3795航班飞抵义乌 ,随即点对点送至综合服务点继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月24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经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目前,该感染者已在定点医院隔离医学观察,其密切接触者及次密切接触者均已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涉及场所均落实了有效消毒。

有人多次检测才呈阳性意味着什么?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感染者或是病人从暴露感染到病毒开始排毒,专业上叫“强隐期 ”,而无症状感染者排毒专业上叫做“ 前隐期 ”,也可以叫实验室检测筛查的窗口期。在窗口期期间,检测很多次都可能检不到阳性,但到前隐期末就会检出阳性, “这个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该怎样应对变异后的病毒?

2020年12月14日至今,全球至少有7种变异的新冠病毒 ,而变异的病毒传染性似乎增强了,但毒性并没有增强。

冯子健表示,一方面, 可能要做更长期应对新冠病毒的准备;另一方面,因病毒的传播能力增强后,过去的一些防范措施不再那么有效,各项措施的力度可能还要再加强。…

国家卫健委:全国农村贫困大病患者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小病拖、大病挨,重病就往医院抬。”曾是贫困群众就医状况的写照。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国将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列为健康扶贫率先落地的重点。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总数增至30种,大病入院救治人数81.1万人,贫困患者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早在2016年,我国就在安徽、贵州等8省(区)启动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试点工作,先期将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9种大病纳入救治管理范围。

2017年全面推开至全国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省份。

2018年新增肺癌、肝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12个病种。

2019年新增耐多药结核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艾滋病机会感染4个病种。

2020年再次新增膀胱癌、卵巢癌、肾癌、重性精神疾病、风湿性心脏病5个病种。大病专项救治病种逐步增加到30个。

为促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落实到位,“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救治对象实行登记管理,“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并借助信息系统提供全流程健康服务。目前,该系统覆盖了80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2个贫困县、1.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开通系统账户超过60万个。

不让“病根”变“穷根”,有效控制大病医疗费用是关键。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确定定点医院、确定临床路径、确定单病种费用,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的集中救治方式,首批7种大病专项救治患者年度人均医疗费用连续下降。…

应对变异新冠病毒将成今年新挑战

健康时报记者根据文献、各地通报不完全梳理统计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已超1000个。

根据《病毒学报》2月8日发布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自2019年底流行至今,已演变出800余个不同亚型或分支。2021年2月份以来,日本、菲律宾等地均发现新冠变异病毒株,尤其是2月21日,印度科学家在当地发现240余种新的变异毒株。据此,新冠病毒变异株已超1000个。

“新冠病毒是不断变异的,只是变异程度有大有小,从数据看,有些小的变异株存在一段时间后,没有检测到,可能又消失了。但是对病毒的变异,需要密切监测和关注。”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宁毅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在哥本哈根举行线上记者会时说,进入2021年世界拥有了疫苗等应对新冠疫情的新工具,但同时也面临病毒变异等新挑战。

截至2月24日,新冠病毒(SARS-CoV-2)全球变异和分布情况。数据来源于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

上千种变异病毒中

英国变异毒株成为传播最广的之一

“新冠肺炎病毒是单链RNA病毒,比一般DNA病毒容易。”宁毅介绍,从目前GISAID数据来看,新冠病毒变异的频率在加快。从上图可以看到,从2020年1月,有的新冠病毒变异,比如深紫色的变异病毒,没有在后续监测中发现,是否消失还需要检测确认。

2020年12月,英国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新冠变异毒株,即B.1.1.7变异毒株。已有研究表明,该变异毒株的传播力显著增强,比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高出50%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发现了这种病毒。截至今年2月16日,美国新毒株的确诊感染病例为1299例;德国卫生保健部门预计,未来几周内80%的新增感染者都将是新毒株感染者。

而且,在2月19日,美国科学家发现,英国B.1.1.7变异病毒与美国B.1.429变异病毒组成了新的病毒毒株。不过,目前无法确定变异毒株是否更具有传染性。

据印度媒体新德里电视台(NDTV)2月21日报道称,印度各地出现了240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株。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发现的新的毒株,可能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危险性。这种新的变异甚至可以导致对病毒产生抗体的人再次感染。

据日本共同社2月18日报道,在日本发现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其毒株与之前在英国、南非等国发现的变异病毒不同。该变异病毒有可能会弱化免疫效果,但感染性并没有增强。

据菲律宾维萨亚卫生中心(DOH7)2月18日表示,菲律宾基因组中心(PGC)在宿务市检测到新冠病毒变异株,分别为E484K和N501Y。

专家分析:

应对变异病毒寄希望于特效药的出现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变异病毒导致的传染性增强,但目前还未看到变异病毒毒力增强,也就是说,变异病毒和未变异病毒相比,其住院率和病死率并未上升。

“变异病毒是否可怕,要从两个方面,四个情况去考虑。”宁毅介绍,两个方面是病毒的传播性和毒性。四个情况是,一传播性增强毒性增强,二传播性增强毒性减弱,三传播性减弱毒性增强,四传播性减弱毒性减弱。

“我们最希望的变异情况是新冠病毒传播性与毒力都减弱,降低对公共卫生的负面影响。”宁毅认为,但是从目前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这四种都有可能,而英国变异病毒为什么可怕,就在于它的传播性增强了,毒力没有增强但也没减弱,维持目前一个水平,如果增强,还是非常危险的。

如何应对变异病毒?宁毅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短时间形成稳定的群体免疫还有难度,还是期待特效药的出现,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够大幅度减低病死率,那么一些预防的策略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但目前特效药在全球还在积极研发过程中。那么应对变异病毒,目前就要依靠疫苗的在群体形成有效保护率,这取决于疫苗的有效率和疫苗在人群中的覆盖率。

宁毅介绍,新冠病毒变异后,有的变异株进行了“伪装”,从而弱化疫苗的免疫效果。2月份,权威期刊《自然》在线发表MichelNussenzweig团队的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项小型研究里,几种疫苗其诱导产生的抗体对变异病毒的中和活性都有所小幅下降,但是还是有预防效果的,目前这对病毒变异更有效疫苗一直在研发或实验中。

因此,新冠病毒变异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新冠的防控造成挑战。宁毅认为,但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普通人不必过度恐慌,按照预防新冠的常态生活就好。对于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专业部门,对病毒变异的监测和分析应该是一个常态工作。同时,境外新冠病毒变异情况比较严峻,我们防范境外输入的压力仍然不容小觑。

注释:①冯晔囡,陈志肖,梦遥,赵翔,宋洋,王佶,许文波,陈操,王世文.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VOC202012/01的全球早期传播与刺突蛋白进化特征分析[J/OL].病毒学报:1-7[2021-02-24].https://doi.org/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3866.

本文转载自健康时报,记者王振雅。…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