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揭牌。5年时间,我国医保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医保高质量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其中高值耗材治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01
8种高值耗材,平均降价超80%
今日(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本次发布会中介绍了耗材集采进展及未来计划。(图源:中国网)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介绍,过去5年,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国家组织集采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连同地方联盟采购,累计减负约5000亿元。净化医药行业生态,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釜底抽薪”压缩“带金销售”空间。改革基金拨付机制,大部分统筹地区建立了医保金周转制度,每年初向医疗机构预付医保资金,减轻了医院垫资压力。全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在大幅降低药品耗材价格的同时,适当调整手术、中医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和能力的医院服务项目价格,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谈到,长期以来,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存在虚高现象,特别是一些“进口老药”,尽管已经过了专利期,但仍以较高的价格在国内销售,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更是远高于国际水平。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医保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采,通过降低中选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成本,实现中选产品降价。施子海指出,改革近5年来,集采成效正在不断显现。首先,群众用药负担显著降低。群众反映强烈的心脏内科和骨科的主要耗材,已纳入集采,中选产品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大,患者负担明显下降。群众用药质量明显提升。中选产品质量是我们集采过程中高度关注的一个因素,通过价格下降,我们有效提升了一批高质量药品耗材的可及性。比如,心脏支架集采后,材质性能更好的铬合金支架使用比例由60%上升到90%以上,原先占据市场较大份额但性能一般的不锈钢支架逐步退出市场。医药行业发展更健康更可持续。集采引导药品企业从过去的“拼渠道、拼销售”,转到目前的“拼质量、拼价格”,企业以质量谋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据胡静林介绍,医药企业创新动力日趋强劲,A股市值前10名药企中,2022年的总研发投入是2018年的2.48倍。
02
第四批国采、省际联盟重点确定
在本次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了未来集采计划。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指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扩面提质,坚持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国家层面,今年已经开展了第八批药品集采,我们还将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主要是针对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适时还将开展新批次的药品集采。地方层面,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的化学药、中成药、干扰素以及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开展省际联盟采购,同时,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集采产品的质量监控和供应保障,促进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确保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成果。据赛柏蓝器械梳理,截至目前,耗材国采已开展三批。其中,支架国采平均降价93%,关节国采平均降价82%,脊柱国采平均降价84%。今年3月,国家组织眼科及骨科两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启动。
眼科类医用耗材包括人工晶体、晶体植入器及眼用粘弹剂等;
骨科类医用耗材包括锚钉、修复用缝线、界面固定钉、横穿固定钉、软骨固定钉、软组织固定钉、可调式固定板、不可调式固定板、人工韧带系统、半月板修复移植系统、关节镜配套系统、脉冲冲洗器、钻头、磨头、刨刀、异种骨、同种异体骨、人工合成骨及骨形成蛋白等。此前曾有业内专家预测,由于涉及品类相对简单,此轮集采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就会进一步推进。地方层面,根据今年3月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聚焦心内科、骨科重点产品,指导更多省份推进吻合器、超声刀等普外科耗材集采,继续探索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各省份至少开展 1 批省级耗材集采。重点指导陕西牵头开展硬脑 (脊)膜补片、修补耗材省际联盟采购,河南牵头开展神经外科等耗材省际联盟采购,安徽牵头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今年3月, 十八省(区、兵团)联盟采购办公室启动了通用介入类和神经外科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申报信息确认工作。涉及品类包括Y接头、环形主射器、三联三通、输液港、血管鞘、血管止血装置、压力延长管、造影导管、造影导丝、中心静脉导管及中线导管、抓捕器等通用介入类耗材,动脉瘤夹、颅骨钉、颅骨盖孔板、颅骨连接片、颅骨锁、颅骨网、脑脊液分流、体外引流等神经外科类耗材。
来源:赛柏蓝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