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周精彩回顾】三大重磅主论坛带你解析:国际最前沿技术、产业转化、出海准入

作为今年医疗器械创新周的三大重磅主论坛–中国国际医疗创新论坛(CMIF)、中国医疗器械转化医学与创新服务论坛(TMIS)、医疗器械出海实操与平台建设研讨会,在今年的创新周期间大放异彩,场场爆满,得到了现场创新企业的一致好评。

国际最前沿技术有怎样特点?如何走出国门成功进击海外市场?创新产品如何走好成果转化之路?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近三大主论坛。它们分别聚焦于国际前沿技术、创新趋势、国际法规,国内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和创新服务及全球各洲出海策略,为与会者拓展了医疗器械创新多维度视野,全面助力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01

中国国际医疗创新论坛(CMIF):

探索国际前沿创新技术

中国国际医疗创新论坛(CMIF)自2016年开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国际化交流平台,汇聚国际医疗器械创新的前沿思路,深入探讨法规监管、市场趋势和技术创新等重要议题。今年的CMIF再度如约而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医械领域专家、投资机构及各企业代表。

关注国际医疗器械创新技术

今年的CMIF聚焦于医疗器械创新技术,为与会者带来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议题。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与科学监管、数字时代国际IVD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医疗器械标准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全球贸易大数据助力医疗企业出海、日本医疗器械产业现状、再到国外医疗器械创新临床前研究考量、开放式创新赋能医疗生态圈等热点话题展开了相关演讲及讨论。

探索国际产业趋势和政策法规

CMIF不仅仅关注技术创新,还聚焦于国际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法规政策。其中来自美国的资深FDA专家Katherine Kumar展开了就如何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策略,她从FDA的相关法规和最新趋势着手展开了相关解析。

02

转化医学与创新服务论坛(TMIS):

聚焦成果转化之路

为了深入探讨创新转化的关键环节,转化医学与创新服务论坛(TMIS 2023)于创新周期间盛大召开。这次论坛围绕着注册法规、专利知识产权、设计代工、动物实验、销售渠道建立等多个领域,帮助创新企业在成果转化的每个阶段找到解题答案。

注册法规与合规

在医疗器械领域,严格的注册法规和合规要求是创新的重要挑战之一。TMIS 2023邀请了法荟医疗科技数统和临床评价副总监于婉婷针对如何开展创新和临床评价报告撰写展开演讲,广州九泰药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就创新类医疗器械注册与临床试验要点展开解析。

专利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

专利服务专家北京超凡知识产权黄亚茹经理分析了当前创新企业IPO前后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及应对预案,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专利战略,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规避相关风险。

设计代工与技术合作

医疗器械创新需要卓越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医疗器械代工服务平台,平台负责人于林展开了如何保障医疗器械代工平台的公信力与安全性的详细介绍,让企业了解最新的设计代工趋势,并与具备先进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伙伴建立联系,以实现创新想法的落地。

03

医疗器械出海实操与平台建设研讨会:

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思路

随着医疗器械全球化发展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想要打开国际市场,于是医疗器械出海实操与平台建设研讨会应运而生,此次论坛并非简单的出海政策解析,而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更加针对实操性,从落地国产业政策、招商环境、当地技术要求特点等维度开展解读。论坛现场14位来自全球的各个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就全球合规的核心要点、国际合作与资源的有效对接、海外宣传的策略与渠道、新兴市场的机遇探索,以及如何利用AI技术助力医疗行业走向国际等展开探讨,深入研究了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南美等全球各个区域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会后,出海平台将持续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创新的火花将继续点燃,详细主题演讲请关注医疗器械创新网线上课堂,订阅并查看创新周期间论坛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中国医疗器械出海平台的介绍

中国医疗器械出海平台,依托于和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旨在整合行业生态圈,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出海一条龙服务。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

8月16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机器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经济社会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工具,将驱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品牌实力不断增强,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73家,10家机器人企业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市场应用加速拓展,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在物流、医疗、建筑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辛国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加速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生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应用引领,深入推进“机器人+”应用行动,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鼓励新兴领域先行探索。坚持创新驱动,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带动一批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软件创新突破。坚持融通发展,加强央地协同,共同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基地,健全公共服务,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检测能力。

本届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以“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为主题,设置6场主论坛、近30场专题论坛及配套活动,将发布机器人技术与产业报告、投创之星优秀项目等成果。大会同期将举办2023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世界机器人大赛,汇聚展出全球约160家机器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近600款先进技术和产品,其中60款新品首次亮相,四大机器人赛事参赛人数达万余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平均降幅83.13%!31省联盟耗材集采结果公布(附名单)

骨科耗材集采结果火速出炉,申报企业全部中选。



01

8家企业全部中选,最低价150元





今日(6月8日),京津冀“3+N”医药联盟采购办公室发布《京津冀“3+N”联盟关节骨水泥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




根据此前发布的带量采购公告,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国内获批上市的关节骨水泥类医用耗材。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京津冀“3+N”联盟,开展关节骨水泥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据津云新闻报道,此次集采共4762家医疗机构参与,协议采购量约64万个基础包,占联盟地区关节骨水泥总需求量的95%,涉及市场规模约10.21亿元。集采平均降价83.13%,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8.53亿元。


拟中选结果显示,8家申报企业全部获得拟中选资格。关节骨水泥集采最低拟中选价格为150元,最高拟中选价格为200元。


具体拟中选情况如下:




关节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科手术中固定人工关节的耗材,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患者会用到骨水泥以及相关产品。早在2018年,我国使用骨水泥的关节和脊柱手术量超100万台,近年来年手术量保持20%-30%的增速。


本次关节骨水泥集采在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协议期内开展,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对国家人工关节集采关联产品的补充,形成国家集采和地方联盟集采之间的双向促进。


据观察,此次集采依然设置了最高有效申报价,关节骨水泥(含抗生素)产品为260元/基础包,关节骨水泥(不含抗生素)产品为200元/基础包。根据集采规则,企业申报价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即可获拟中选资格。这条规则为企业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报价参考。


目前,国内骨水泥企业并不多。根据官方公开的关节骨水泥首年采购需求量汇总表,8家申报企业中多数为进口骨水泥供应商。其中贺利氏骨水泥首年采购需求量占比过半,捷迈、强生也位列前三,国产骨水泥首年采购需求量占比不足10%。




据悉,本次京津冀“3+N”联盟关节骨水泥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以联盟各地区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具体执行日期由联盟各地区确定。




02

骨科降价最后一公里,即将打通





骨科耗材领域连番经历关节、脊柱国采以及创伤联盟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幅都超过了80%,价格体系已然改变。


关节国采中,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幅82%;脊柱国采平均降价84%,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 


占脊柱手术量1/3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3.3万元下降至4500元左右。技术最新的胸腰椎微创手术,其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近4万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


今年,运动医学也将迎来国采。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在5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国家层面,将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主要是针对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


国家组织眼科及骨科两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已于3月开展。



其中,骨科类医用耗材包括锚钉、修复用缝线、界面固定钉、横穿固定钉、软骨固定钉、软组织固定钉、可调式固定板、不可调式固定板、人工韧带系统、半月板修复移植系统、关节镜配套系统、脉冲冲洗器、钻头、磨头、刨刀、异种骨、同种异体骨、人工合成骨及骨形成蛋白等。


集采冲击波给骨科械企带来极大考验。


6月8日,威高骨科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脊柱、创伤、关节三大领域全部集采并落地执行,产品终端价格的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有一定影响。公司会利用集采环境下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机会,充分发挥国产龙头企业全产业、多品牌的优势,不断提高手术量,扩大市场份额。


为积极应对国家集采、持续完善产品线,2022年春立医疗持续加大研发项目论证、研发人员薪酬等相关费用投入,公司已对多孔钽、镁合金、PEEK等新材料研发进行了相应布局,并加大了关节手术机器人、运动医学、PRP、口腔等新管线的产品研发。


大博医疗2022年研发投入2.57亿元,同比增长了53.6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90%,相比上年同期上升了9.52个百分点。企业年报指出,公司将持续拓展神经外科、微创外科及齿科等医用高值耗材领域,加大创新性医用高值耗材的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新利润增长点。…

注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公告

  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23400394。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现对该注册证予以注销。
 
  特此公告。
 
  国家药监局
 
  2023年5月25日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及其一次性使用附件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Corindus Inc.生产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及“一次性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附件”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和一次性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附件配套使用,辅助临床医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期间,输送和操作导丝、导引导管或者快速交换球囊扩张导管/支架。
 
  与传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方式相比,医生在屏蔽环境下通过该产品的操作控制台,驱动机械臂及其末端安装的配套附件,实现对介入器械的操控,减少了医生在手术中的射线暴露,并且该产品可实现量化的血管尺寸测量,辅助医生判断病变长度。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湖北十堰:“急救神器”普配到村级卫生室

  日前,湖北省十堰市政府出台《十堰市城乡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实施方案》:配置3200—6400台,主要配置在城乡公共场所300余处、村卫生室1856个、公办中学215所、物业小区1000余家,以及景区、养老机构等处。
 
  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是一种便携式的急救设备,有着“急救神器”的称号。心跳骤停时,在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近年来,全国部分城市开始配置AED。十堰市急救中心调研发现,乡村地区首位致死病种为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距离医院较远,很难及时急救,因此十堰AED重点配置到乡村。
 
  《方案》确立“政府引导、社会共建,科学布局、覆盖重点,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配置AED达到100台—200台/10万人,2023年完成40%,2025年全面完成。 为此,各县市区政府相继出台落实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与措施。十堰市卫健委制定《十堰市城乡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管理办法》,依托十堰市急救中心和各县市区120指挥中心,建立全市AED配置应用信息管理和社会查询平台,方便公众查询和使用。全市151个急救中心(站)开展AED急救培训,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 中国名列12位

1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



根据第十四期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报告:2021年,虽然疫情给全球经济以及各国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不过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政府和企业依然加大了创新投资。统计发现,科学产出、研发支出、知识产权申请和风险投资交易等在 2021 年继续增长。

根据GII排名,2021 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是瑞士,名列前十的依次是:瑞典、美国、英国、韩国、荷兰、芬兰、新加坡、丹麦和德国。其中,韩国表现惊人,从第10位到第5位,首次跻身GII前五。随后,是法国第11位,中国第12位。这个两个国家延续了去年取得的进步,目前都有望跻身GII前十。

2

中国2021年的创新情况





中国的GII指数名列第12位,连续9年稳步上升;而目前,GII排名前30名中,中国是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下表,显示了过去三年中国的排名,2021年全球信息基础指数中国排名的统计置信区间介于11到14之间。2021年,在创新投入方面排名第25位,高于2020年和2019年;而创新产出,中国排名第七,低于2020年和2019年之间。


中国各项指标具体排名如下,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从上面的指标可以看出,2021年从创新产出看,中国的优势集中在知识产权创造和知识的影响。我们在本国专利申请、商标申请、创意产品出口等在贸易中总额度的占比等细分指标均实现了全球领先。
另外,2021年知识传播这一大类的指标进步明显,特别是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这一细分指标持续进步。以上表明,中国正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而相对而言,影响排名的指标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机构以及市场成熟度。环境机构主要由三个指标组成,政治环境、监管环境、商业环境组成。从另外的侧面说明我们在机构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需要持续加强。

3

关于全球创新指数



GII指数,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它每年对全球各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表现进行排名,同时指出创新方面的强弱以及创新指标上的具体差距。

GII 的核心每年发布一次,提供绩效衡量标准,并对 100多个(每年数据会有变化)经济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排名。…

最高可获1亿元资助!深圳启动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专项扶持计划

1 月 4 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专项扶持计划申报的通知》。《通知》显示,为加快推动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深圳将启动实施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专项扶持计划申报,对在国内外进行临床试验或取得注册上市资格的创新药物、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资助。


本次专项扶持计划包含药品临床试验及审批扶持计划、医疗器械注册认证扶持计划共两类。项目申报单位须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药品研发、生产的企业。


《通知》显示,在药品临床试验及审批扶持计划方面,深圳计划按照国家药监局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 27 号令)及相关注册分类细则规定,对取得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或完成 I、II、III 期临床试验的第 1-2 类化学药、第 1-2 类生物制品、第 1-2 类中药及天然药物进行资助。


在具体资金方面,深圳计划对第 1 类化学药、1 类生物制品、1 类中药及天然药物,按经项目评审报告核定费用的 40% 予以资助:取得临床批件的,给予最高不超过 800 万元资助;完成 I、II、III 期临床试验的,分别最高不超过 1000 万元、2000 万元、3000 …

发布2021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

2021年,国家药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在确保产品安全有效基础上,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工作,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体系,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一、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情况

(一)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大局

继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应急审批工作,2021年国家局共批准14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截至2021年年底,共批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68个(包括34个核酸检测试剂、31个抗体检测试剂、3个抗原检测试剂),产能达到5130.6万人份/天,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启动新冠病毒突变株监测和试剂检出能力评估工作,确保已批准试剂对新冠病毒突变株的检测质量。

此外,国家药监局还批准了基因测序仪、核酸检测仪、呼吸机和血液净化装置等16个仪器设备。截止2021年底,共批准108个新冠疫情防控医疗器械产品。(详见附件1)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等5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完成了国际标准《医用电气设备第2-90部分 高流量呼吸治疗设备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立项和起草工作,该标准于2021年8月30日正式在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网站上发布,这是由我国提出并负责完成的首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国际标准。

(二)构建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法规体系新框架

发布《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市场总局令第47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市场总局令第48号)2部规章。发布《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告》(2021年第76号),明确过渡期医疗器械注册工作要求。

发布《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2021年第121号)、《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2021年第122号)等2份申报资料要求,指导注册申请人准备注册申报资料。

发布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临床评价等9个指导原则,包括:《关于发布免于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74号)、《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72号)、《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等5项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73号)(包含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决策是否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等同性论证技术指导原则、医疗器械注册申报临床评价报告技术指导原则、列入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产品对比说明技术指导原则共5个指导原则)、《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据递交要求等2项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2021年第91号),科学设置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要求。发布《关于发布免于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目录的通告》(2021年第70号)、《关于发布免于临床评价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2021年第71号) 对423个体外诊断试剂、1010个医疗器械免于临床试验、临床评价。

发布《境内第三类和进口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国药监械注〔2021〕53号)、《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国药监械注〔2021〕54号)等2份操作规范,规范各级药品监管部门注册审批工作。

发布《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的公告(2021年第126号),明确医疗器械注册自检工作管理要求。

发布《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总结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完善医疗器械应急审批要求。

发布《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2021年第129号),指导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工作。

相关文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充分落实两办42号文件意见,吸纳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全面落实注册人制度、科学设置评价要求、鼓励创新发展,从申报资料要求、程序、操作规范、临床评价、产品检验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逐一落实新《条例》注册管理要求,搭建起了新的注册管理法规体系。

文件列表见附件2。

(三)鼓励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批准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等35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见附件3),至2021年底,获批上市创新医疗器械达到134个,满足人民群众使用高水平医疗器械的需要。

按照优先医疗器械审批程序,批准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等19个[J1]医疗器械上市(见附件4),至2021年底,获批上市优先医疗器械达到49个[J2],更好地满足临床使用需求。

成立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配合工信部门启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建立主文档登记制度,加速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上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继续支持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指导做好临床急需少量医疗器械进口工作,稳步推进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批准第2个采用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的“飞秒激光眼科治疗系统”上市。

优化药械组合产品上市证明要求,发布《关于药械组合产品注册有关事宜的通告》(2021年第52号),加快有临床价值的药械组合产品上市步伐。

(四)夯实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基础

1.标准体系持续健全。联合国家标准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举办2021年“世界标准日”医疗器械标准化主题活动,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化理念宣传。

成立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和医用高通量测序2个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持续实施标准提高计划,2021年批准79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审核发布146项行业标准;对396项强制性标准和62项强制性标准在研项目全面优化评估,截至2021年底,现行有效医疗器械标准共1849项,其中国家标准235项,行业标准1614项,标准体系覆盖性、系统性不断提升。

2.分类命名工作更加有效。发布《分类目录动态调整工作程序》,规范分类目录调整工作,完成分类界定1993项;发布修订后《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制定《体外诊断试剂分类规则》,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管理;制定重组胶原蛋白和人工智能类产品分类界定原则;积极推进医美产品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产品、边缘产品和药械组合产品属性及分类研究;发布9项命名指导原则,进一步指导医疗器械规范命名。…

河南神经介入、外周介入耗材拟中选结果公示!

  3月21日,河南神经介入类、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公立医疗机构联盟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公示时间为3月22日-3月24日。
 
  医药云端工作室梳理,此次联盟采购神经介入类耗材有38家企业拟中选,中选率为74.5%, 涉及604个品种,废标57个;外周介入类耗材有56家企业拟中选,中选率为57.7%,涉及425个品种,废标203个。
 
  该采购联盟由郑州大学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牵头,全省共有135家公立医疗机构加入联盟,此次纳入采购的是神经介入类和外周介入类医用耗材。
 
  按《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联盟采购试点方案》,联盟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原则上选取除国家和省级集中采购以外,技术成熟、临床必需、价值较高的品种,以及其他适合联盟采购的品种。采购联盟以联合议价、谈判、竞价等多种方式开展采购工作。
 
  该联盟135家医疗机构名单及相关分析内容,可点击:135家三级医院采购联盟组建!将采购神经介入、外周介入耗材,议价、谈判、竞价……
 
  拟中选结果公示内容统计结果如下,神经介入类耗材中,湖南埃普特公司共有406个产品拟中选,数量遥遥领先,该公司拟中选品种主要分布在微导管和微导丝领域。根据湖南人才网资料2023年显示,该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和产品包括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心血管介入器械;手术器械-牵开器;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心血管介入器械等。
 
  除了埃普特公司外,国内企业在神经介入拟中选名单中也“介入”较深,包括心玮医疗、普微森、心凯诺均有10个以上产品拟中选。
 
 
  外周介入类耗材中,先健科技拿下了118个产品拟中选资格,拟中选产品主要集中在胸主动脉支架(长度≤200mm)-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该系统共有72个产品拟中选。该公司主要布局于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领域,是港股上市公司((先健科技 01302.HK))。
 
  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归创通桥(2190.HK)有16个产品拟中选,该公司业务聚焦在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此次采购拟中选品种主要有外周球囊扩张导管()6个),PTA球囊扩张导管(4个)。
 
  雅培在此次采购中也获得了70个拟中选资格,主要集中在球囊扩张支架系统,共有40个产品拟中选。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