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医保局:首批3类医用耗材9月有望降价

 8月21日,记者从湖北省医保局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湖北省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正有序推进。9月份,我省医疗机构使用冠脉扩张球囊、医用胶片、一次性精密输液器等3类耗材,成本会显著降低。

 
  集采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六成
 
  据了解,药价虚高、药品回扣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痛点和难点,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这一现象将得到有效改善。“买同样的药,花钱更少了”,老百姓能够从药价中明显感受到。
 
  据悉,2019年12月15日起,湖北省开始执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扩围政策。通过两批试点扩围的中选结果来看,首批25个中选药品的中选价格平均降幅61.26%,第二批32个中选药品平均降幅65.50%。截至8月15日,我省医疗机构已采购试点扩围中选药品达到2.35亿元。
 
  湖北省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负责人表示,推进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可促进药品市场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片为例,我省中选企业的原采购价格为158.4元/片,中选价格为25.7元/片,降幅达83.8%。1个月的治疗费用从4800元降至770元,按平均70%的比例报销,个人仅需支付230元。
 
  3类医用耗材9月执行中选结果
 
  据介绍,自今年6月《湖北省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方案》印发后,省医保局分类分批选择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医用耗材,采用竞价、议价等多种采购模式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作为我省首批医用耗材集采品种,冠脉扩张球囊、医用胶片、一次性精密输液器等3类医用耗材将于8月26日产生中选结果。其中,医用胶片的约定采购量达30万片。9月份执行中选结果后,此类耗材价格会显著降低。
 
  另外,对不适宜带量采购的重点监控药品,湖北省已于7月底委托武汉市进行集中议价采购。从本月17号产生的议价结果看,与全国最低价比平均降幅39.56%,最高降幅62.91%。通过本轮议价采购,实现重点监控药品价格明显降低,进一步减轻患者药费负担。
 

449亿资金下达全国各地储备医疗器械(附目录)

 8月24日,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下称《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要求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和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推进传染病医院(院区)、传染病专科规范化建设。
 
  加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好“五有三严”,即有防护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理、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
 
  在此之前,国家层面已多次发布通知和文件,要求各地储备相关医疗器械。
 
  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显示,支持每个省份改造升级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患者救治和重要医疗设备储备任务。
 
  同时要完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引导医疗机构做好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眼罩等储备,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强化可转换ICU的救治能力,明确各级医院的ICU中都要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机、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等医疗设备。
 
  5月20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指出,每个城市改扩建1-2所现有医疗机构。
 
  对于医用口罩等储备用量,要确保医疗机构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医用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一般不少于10日用量。
 
  资金已下达,各地开始采购设备
 
  从目前进度来看,相关资金已下达到省级和县级地区,医疗器械的采购潮已经开始。
 
  如8月10日,吉林省财政厅发布《关于下达2020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显示,已下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36920万元。
 
  主要用于支持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和能力建设、基层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县级公立医院医防结合能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提升等。
 
  此外,7月31日,根据广东省财政厅消息,已下达各地和省直有关单位有关补助资金54910万元。
 

5类高值耗材集采年底前完成医药费负担减轻

 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山东再度释放好消息。9月14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落实《方案》要求,山东将加快遴选5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年底前完成采购。

 
  《方案》明确,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驻鲁军队医疗机构参加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鼓励其他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积极参加,采购周期不少于1年。
 
  品种范围从聚焦群众反映价格高、医疗机构用量大、患者受众面广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开始,逐步扩大。
 
  《方案》要求,医疗机构按照中选价格、约定采购量进行带量采购,约定采购量不低于医疗机构报量的50%。改变以前由医药机构与药企分别签订合同的低效做法,由各市采购联合体统一与药企签订带量购销合同。
 
  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30天内完成支付,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医疗机构拖欠货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中选药品以中选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价格低于或等于同评审组中选价格的非中选药品,以实际价格作为支付标准。高于中选价的非中选药品,个人首先自付比例提高10%,引导患者和医疗机构选用中选产品。
 
  为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方案》明确规定,在实现直接结算前,由医保基金按不低于中选品种合同约定金额的50%预付给医疗机构;同时,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采购结余留用的医保资金,按照综合预算原则可用于相关人员支出。
 
  在部门责任方面,《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在按规定采购、落地使用、保障供应、质量监管、支付结算、信用管理、打击非法经营和价格违法行为等方面的职责,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为落实《方案》要求,近期省医保局首先开展全省第一批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面向全国药品市场遴选了第一批40个药品品种,涵盖了心脑血管、消化、呼吸、肿瘤等临床学科,是目前全国省级采购中一次性集中带量采购药品数量最多的省份。同时,加快遴选5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年底前完成采购。

高值耗材集采各地规则各不相同国家集采规则将如何制定?

 2020年9月14日,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在天津组织召开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启动会,会议明确了冠脉支架为首批采购产品,并预计11月公布集采的最终结果。一场全新的风暴即将席卷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在没有一致性评价的情况下,高值耗材的集中采购如何操作?新康界梳理了国家和地区层面的集采政策和以往案例,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01 医改瞄准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成大势所趋
 
  高值耗材的集采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蓄势已久,国家从2019年就开始不断出台相关管理政策。2019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会议传递出来高值医用耗材降价的强烈信号。同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明确提出,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率先进行高值耗材集中采购探索。
 
  进入到2020年,相关机构又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为高值医用耗材的国家集采保驾护航。这些文件都在为医疗耗材的管理提供了一个抓手,解决了过往医用耗材标准不清晰、编码不统一的问题,为深化高值医疗耗材改革提供了基础。2020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名为《关于委托开展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并在文中提到从冠脉支架入手探索开展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动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并于9月正式确定了冠脉支架为第一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产品。
 
  图表1:国家政策为耗材集采保驾护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02 各地集采密集启动,高值医用耗材降价明显
 
  在国家发出高值医用耗材改革的信号之后,各地方积极响应,以省份或省份联盟为单位,进行集采试行,以摸索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方法。
 
  在地区和时间分布上来看,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由江苏和安徽两个省份在2019年开始,并在2020年逐步推向全国,于7月和8月密集启动。2019年至今,一共进行了15次以省份或省份联盟为单位的集采。其中,江苏省的频率最多,共计完成了3轮集采,涉及到8种产品。在价格降幅方面,关节和支架为集采较高频、降价幅度也较大的产品,都有超过50%的降幅,较大的降价空间可能也是冠脉支架成为第一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产品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眼科人工晶体一共先后经历了5次集采,价格持续下降。前两次安徽和江苏的集采,降价幅度均不足30%,而在2020年,3+N联盟和省际联盟的集采让价格相比集采前降低了44%。而最新一轮上海的集采,将价格再次腰斩,强生眼力健ZA9003为例,在3+N联盟中标后,每片价格已经由2700元下降到1300元,而在上海市集采又一次中标后,每片价格又下降到了650元。
 
  图表2:地区积极响应,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密集启动
  数据来源:各政府官网、中康产业资本研究中心
 
  03 高值耗材规则复杂,各地区摸索最优集采方法
 
  由于缺少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过程,高值

抗击疫情 会员在行动:BMC怡和嘉业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中国力量



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MC怡和嘉业)就生产并发往世界各地2万多台无创呼吸机。如今,这家将65%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满负荷运转。






自主创新提高国产化率






疫情暴发后,除了口罩、消毒剂等防疫产品,呼吸机这样的救护产品同样备受关注。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欧美呼吸机的产能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呼吸机技术含量高,难以短时间内跨界制造,这对产能占全球1/5的中国呼吸机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BMC怡和嘉业副总经理陈蓓回忆说,疫情防控初期公司设在天津的工厂库存产品很快告罄,1月29日,工厂进入紧急战备生产状态。当时由于人员不足,日产能只有两三百台,如今日产量提高到1200台。之所以产能能够迅速提高,主要是因为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BMC怡和嘉业呼吸机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同类企业因关键器件依赖进口、国外疫情严重出现零部件供应受阻而导致生产受限的情况。供应链的布局是BMC怡和嘉业十几年积累起来的。起步之日,创始人就暗下决心要让公司产品行销全球,让企业品牌跻身于世界一流。在公司发展壮大的道路上,重要决策之一就是将核心部件国产化。

截至2019年底,BMC怡和嘉业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18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销售无创呼吸机十几万台、呼吸面罩和耗材近百万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BMC怡和嘉业的呼吸机已出口至美国及欧洲和亚非拉美的几十个国家。目前,数万台无创呼吸机和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几十万套呼吸面罩和耗材等已经发往全球疫情蔓延地区,为当地抗击疫情带去中国力量。





确保质量谨慎扩大产能






BMC怡和嘉业在全国多地设研发中心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近年来,该公司在3个方面集中发力:一是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众多专利、商标及软件著作权;二是参加多项呼吸机相关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三是产品除获得中国NMPA认证,还在欧盟、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其权威机构认证。对知识产权、标准、认证的格外重视,使BMC怡和嘉业产品的质量基础十分扎实。

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BMC怡和嘉业,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337调查案胜出的医疗器械企业。公司还在医疗器械标准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自2013年以来,参加过多项呼吸机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国内也主导和参与了与呼吸机和医疗软件相关的数个行业标准的起草。
呼吸机是需要专业人士操作的医疗器械,各国的准入门槛都比较高。国内有几十家公司有资质出口呼吸机,其中大多数呼吸机企业取得了欧盟CE认证,但能够取得美国FDA认证的企业非常少。BMC怡和嘉业通过了ISO 13485国际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符合美国FDA QSR 820质量体系和国内医疗器械GMP的要求,产品得到美国FDA认证。
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即使市场上呼吸机供不应求,BMC怡和嘉业也是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谨慎扩大产能,“帮忙不添乱”是公司上下达成的共识。
BMC怡和嘉业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近20年,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植入每个员工的脑海里。春节后开工第一天,陆续有两到三名高管同时在生产第一线,组织生产,严抓产品质量。主管生产的副总连续驻厂3个月没有回家。正是企业前瞻性的布局和对质量的流程化管理,确保了BMC怡和嘉业呼吸机的品质,疫情防控期间BMC呼吸机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迄今未收到一起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投诉。
BMC怡和嘉业一直专注在呼吸领域持续耕耘,除无创呼吸机外,主要产品还有睡眠呼吸监测仪、高流量湿化氧疗仪以及各种类型的呼吸面罩、管路等耗材。BMC怡和嘉业不仅是设备制造商,还提供远程呼吸疾病管理平台服务。2015年BMC﹢呼吸健康管理平台诞生,在国内与北京朝阳医院等数百家医院合作,已经在线上为数万名呼吸疾病患者提供远程管理和服务,为呼吸疾病患者社区治疗或居家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这为患者减轻了病痛,缩短了住院周期,减少了住院次数,从而减轻了病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在美国,BMC呼吸机远程数据传输功能早已推广应用,因其拥有降低医保费用、提高患者体验度等优势,成为当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非常看重的工具。
在国内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呼吸机的远程传输功能和服务平台,可以将“红区”内的治疗数据实时传输到BMC﹢云平台上,还可以让患者与家属和医生共同交流。BMC联合朝阳医院为湖北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支持,不但降低了现场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更为患者战胜疾患提供心理支撑,提高了治愈率。BMC怡和嘉业的服务产品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当武汉疫情暴发之际,该公司紧急将库存的呼吸机捐助武汉。国内累计捐赠无创呼吸机340余台、耗材1300余套,总价值超过580万元。在呼吸机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形势下,该公司向社会承诺,将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市场供给,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对市场中出现的哄抬物价等非法销售行为坚决予以抵制。

4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给BMC怡和嘉业发来感谢信,对公司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克服春节期间用工短缺、物流运输不畅、零部件供应紧张等困难,有力保障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等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急需予以高度评价,并希望在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持续的情况下,BMC怡和嘉业能够慎终如始,再接再厉,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正是对BMC怡和嘉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企业担当的充分肯定。
当前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但疫情防控仍时刻不能松懈。BMC怡和嘉业正在为配合国内和国际疫情防控需要,打造更新更便捷的呼吸诊疗产品。
(中国质量报记者 徐风)

来源:中国质量报…

6类防疫物资,全国暂停出口!

从浙江义乌市商务局获悉,从5月10日起,全国范围将暂停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等医用物资和非医用口罩

上述消息来自义乌市商务局于5月9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关于出口防疫物资的热点问题解答》,义乌市商务局特别提醒,禁止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仅限于医用口罩等“5+1类防疫物资”,并不是所有防疫物资都不能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

所谓“市场采购贸易”,是一种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商务主管等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含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

简单来说,“市场采购贸易”主要针对专业市场内“单小、货杂、品种多”的无票出口贸易,具有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等特点。

浙江义乌是全国最早试点“市场采购贸易”的地区。2018年,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的函》,将试点推广至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地区的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泉州石狮服装城、湖南高桥大市场、亚洲国际家具材料交易中心、中山市利和灯博中心、成都国际商贸城。

澎湃新闻了解到,义乌市于5月9日同时下发了《关于暂停市场采购出口特定防疫物资的通告》,提醒义乌市对外贸易经营主体,从2020年5月1日起,对伪报、瞒报通过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上述“5+1类防疫物资”的,一经查获,从严处罚。

义乌市商务局表示,“5+1类防疫物资”虽不能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但仍然可以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上述措施的政策背景是,近期,海关总署公布大量不合格防疫物资产品出口的案例。如5月9日海关总署公布全国海关近期查发出口防疫物资质量安全不合格批次清单,涉及不合格口罩总量达186余万个,并点名16家出口企业和与其相关的生产企业。

海关总署称,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特殊时期,为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海关总署全面加强出口防疫物资质量监管,严格规范出口秩序。对于在出口环节查获的霉变、残损、受污、超出保质期以及经实验室检测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防疫物资,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将采取下调信用评级、提高查验比例、依法暂停或取消有关资格资质、曝光违法违规信息等多种惩戒措施,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此前,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三部委连续发布《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和《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要求全国规范防疫物资出口秩序。

义乌市商务局提醒称,如果5类医疗物资产品按中国质量标准出口,需提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中国相关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信息在国家药监局网站www.nmpa.gov.cn动态更新);如按国外质量标准出口,生产企业应为医保商会公布的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生产企业清单中的企业(即“商务部白名单企业”)。两类情况报关时均需提交出口医疗物资声明。

如果非医用口罩按中国质量标准出口,需不在市场监管总局提供的国内市场查处的非医用口罩质量不合格产品和企业清单之内;如按国外质量标准出口,生产企业应为医保商会公布的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生产企业清单中的企业(即“商务部白名单企业”)。两类情况报关时均须提交电子或书面的出口方和进口方共同声明,确认产品符合中国质量标准或国外质量标准,进口方接受所购产品质量标准且不用于医用用途。

来源:澎湃新闻

840万设备采购!基层市场医疗器械配置大爆发



全自动生化仪、CT机、X光机(DR)、心电机、呼吸机、监护仪……


01
840万总预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大量医疗设备


近日(9月20日),财政部官网最新发布了一则关于《望奎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显示,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对大批医疗设备进行招标采购,总预算金额为840万元,采购内容包括全自动生化仪、CT机、X光机(DR)、心电机、呼吸机、监护仪等多种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将分为2包进行。

具体采购内容如下:

《公告》的发布,也就意味着望奎县社区卫生院的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正式开始。

02
2万亿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大批社区、卫生院建设全面升级


事实上,早在9月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举行了例行吹风会。会上,财政部部长就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

据国家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2万亿元直达基层的财政资金,部分要用于安排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等常态化疫情防控资金支出。

不仅如此,8月下旬,财政部、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还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将…

Science:25位顶尖科学家号召,建立全球公民大会,以监督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

1818 年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问世,给世人带来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否成为造物主?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这个问题成为可能。然而,当疯狂的科学家真的有能力变成造物主的时候,对于人类来说,究竟是福是祸?200 多年后的今天,全球 25 名顶尖科学家在 Science 发文,号召建立全球公民大会,以来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他们提议,该全球大会由至少 100 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非专业人士组成,由专家提供信息来探索基因编辑技术的管理准则。

该论文的作者之一、堪培拉大学John S. Dryzek教授表示,由于这项新兴技术的风险不可估量,因此探讨这项技术产生影响的任务不应该留给专家。非专业人士组成的团体,其任务是深入研究基因组编辑产生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这为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医生和政治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基因编辑技术的双刃剑

事实上,基因编辑技术早已进入公众的视线。

除了转基因食物以外,近年来有科学家试图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生物体内,以期改造人类和社会。其中,最轰动的事件就是2018年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当时某科学家宣布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了一对双胞胎婴儿,以期她们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

而不久前,美国政府宣布,未来几年内向将佛罗里达群岛释放7.5亿只转基因蚊子,以试图消灭蚊虫传播疾病。

理论上来说,基因编辑技术的确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解决人类饥饿的问题,提供一种消灭疟疾等蚊虫传播疾病的方法,或者培育出可供人类移植器官的猪,并预防镰状细胞病,囊性纤维化甚至某些癌症。

但这一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的威胁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

那么,这项技术到底应该如何使用?谁又能决定这项技术的使用权?

鉴于这项改变生物体DNA的技术可能会遗传给后代,该问题不仅复杂且影响深远,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这个重要的问题不能只留给科学家,医生和政治家。

全球公民大会

在 Science 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来自全世界管理学、法律、生物伦理学以及遗传学等多学科共 25 名顶尖科学家号召,建立全球公民大会,由非专业人员组成,以评估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这些科学家提议,全球大会应该包括至少 100 …

重磅!医用耗材编码已正式开始!

前言

6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更新》(2020年6月)。据了解,本次共包括了32554个医保医用耗材代码,覆盖了9404543个医用耗材实际规格。国家医保局指出,按照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统一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形成全国“通用语言”。

一、32554个耗材已编码

医用耗材信息将纳入国家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供各地医疗保障部门使用。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统一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上,逐步实现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等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最后将形成自上而下、统一规范的医保信息业务编码体系。

二、耗材编码解读公布

影响全国耗材的编码,到底长什么样子,今日公布的数据库中便可以查询到,点击详情后,还能看到更为具体的信息。

那么这一连串的数字都代表着什么呢?

国家医保局在《医保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四项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对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做了展示: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

解读: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分5个部分共20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其中第1部分是耗材标识码,第2部分是分类码,第3部分是通用名码,第4部分是产品特征码,第5部分是生产企业码。

第1部分:耗材标识码,用1位大写英文字母“C”表示。

第2部分:分类码,根据医用耗材学科、用途、部位、功能划分,用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3部分:通用名码,创建全国统一的医保医用耗材通用名码,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4部分:产品特征码,根据耗材材质、规格等特征赋予的代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5部分:生产企业码,依据医疗器械注册证或备案凭证为耗材生产企业赋予的唯一代码,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本次共包括了32554个医保医用耗材代码,覆盖了9404543个医用耗材实际规格。

三、地方医保部门不得擅自调整

6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构主要包括凡例和目录两部分。

凡例是对《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的编排格式、名称和编码规范、支付范围等的解释和说明。目录包括编号、功能分类、医保编码、支付范围、计价单位、支付标准、支付标准的确定方法、备注等。

 

《征求意见稿》强调,除特别规定外,地方医保部门一律执行国家《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不得擅自调整。

 

据了解,本办法所指医用耗材,是指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单独收费,并且具有医疗保障医用耗材统一编码的医用耗材。医用耗材的医保准入、支付以及相应的管理监督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根据《征求意见稿》,目录内医用耗材,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医保基金不予支付。一、非疾病诊疗项目使用的;二、各种科研性、临床验证性的诊疗项目使用的;三、超出合理使用范围的;四、其他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规定的。

 

目录内医用耗材,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医保基金和患者均不予支付。一、由于耗材自身原因导致使用不成功的;二、超出实际植入数量的植入性耗材费用。

 

《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内医用耗材,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医保基金才予以支付。一、以疾病诊断、治疗为目的;二、符合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或备案的适用范围;三、符合《基本医保医用耗材目录》限定的支付范围;四、由定点医疗机构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务人员开具(急救、抢救可以适当放宽至非定点医疗机构);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