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企业爆发了!28家研发费用超84亿,天士力、以岭、康缘领跑,猛攻4200亿市场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中药新药研发热情高涨,研发费用也水涨船高。A股中药企业2023年年报已全部出炉,经笔者统计,2023年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的A股中药企业共有28家,较上一年增加3家。

28家企业2023年研发费用合计84.88亿元。其中,天士力研发费用高达9.1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以岭药业研发费用8.53亿元,2022年曾突破10亿元;白云山、康缘药业、华润三九研发费用均超过7亿元;方盛制药研发费用首次超过1亿元。

从研发费用变化上看,12家企业研发费用增逾20%,6家企业研发费用降逾10%。其中,太极集团大增113.52%,康恩贝、方盛制药均增逾50%,吉林敖东大增45.87%,葵花药业、江中药业、千金药业均增逾30%。

2023年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的A股中药企业

天士力25款现代中药在研,7款创新药上市可期

近年来天士力坚持守正创新与自我革新,持续巩固现代中药领军地位,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加速数智中药研发进程。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13.15亿元,同比增长29.49%,其中研发费用9.17亿元,同比增长8.51%。

2023年4月1日,天士力的中药1.1类新药安体威颗粒的临床申请获得CDE承办受理,同年6月6日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普通感冒。2024年1月,公司的2款中药3.1类新药枇杷清肺饮颗粒、温经汤颗粒相继提交注册申请,有望于2024年内获批上市。

目前,天士力现代中药布局了25款产品,创新中药研发与重点品种二次开发“两手抓”,管线中19款现代中药产品处于Ⅱ、Ⅲ期临床研究阶段。

天士力主要在研中药创新药

创新中药研发方面,7款中药1类新药安神滴丸、青术颗粒、脊痛宁片、安体威颗粒、香橘乳癖宁胶囊、连夏消痞颗粒、苏苏小儿止咳颗粒皆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涉及骨科、呼吸、中枢神经、消化代谢、妇科、儿科等疾病领域,上市可期。

重点品种二次开发方面,公司持续推进3大核心基药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丸、芪参益气滴丸的二次开发。复方丹参滴丸增加急性高原综合症、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适应症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芪参益气滴丸增加糖尿病肾病、心衰适应症以及养血清脑丸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适应症均处于Ⅱ期临床研究阶段。

以岭拿下4款中药1类新药,8款新药亮眼

以岭药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9.3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06%,其中研发费用8.53亿元,同比下滑17.33%。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10.32亿元,是目前A股中药企业最高记录。

2023年以岭药业有2款中药1.1类新药藿夏感冒颗粒、参蓉颗粒以及一款2.2类改良型新药连花清咳颗粒,相继提交临床申请并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一款中药1.1类新药辛芪通鼻片提交注册申请;一款中药1.1类新药通络明目胶囊获批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以来,以岭药业已有4款中药1类新药连花清咳片(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益肾养心安神片(用于失眠症)、解郁除烦胶囊(治疗抑郁症)、通络明目胶囊(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陆续获批上市。其中,连花清咳片、益肾养心安神片、解郁除烦胶囊已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020年至今以岭药业中药1类新药获批情况

来源:中国申报进度(MED)数据库

目前,以岭药业有7款中药1.1类新药、一款2.2类改良型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涵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妇科、儿科等疾病。其中,芪防鼻通片已申报生产,柴黄利胆胶囊已完成Ⅲ期临床,小儿连花清感颗、络痹通片均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上市可期。

以岭药业主要在研中药新药

康缘28款中药1类新药霸屏,5款上市可期

康缘药业始终秉承“现代中药,康缘智造”的良好愿景,坚持创新驱动,以中医药发展为主体,并积极布局化学药、生物药等领域。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费用6.06亿元,同比增长21.29%;2023年研发费用7.72亿元,同比增长27.40%。

2023年康缘药业共有5款中药1类新药栀黄贴膏、乌鳖还闺颗粒、小儿佛芍和中颗粒、小儿健脾颗粒、五味益心颗粒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批准,中药3.1类新药济川颗粒获批上市。2024年以来,公司已有2款中药1类新药七味脂肝颗粒、羌芩颗粒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批准;一款中药1.1类新药龙七胶囊提交注册申请。

康缘药业自2020年以来保持每年皆有中药新药获批上市的态势,累计拿下筋骨止痛凝胶、银翘清热片、散寒化湿颗粒、苓桂术甘颗粒、济川煎颗粒等5个中药新药。除了2023年底获批上市的济川煎颗粒,其余4款中药新药已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020年至今康缘药业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

目前,康缘药业已有32款中药新药处于申报临床及以上阶段,覆盖呼吸与感染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伤科疾病等中医优势领域。其中,中药1类新药有28个,中药2类改良型新药有1个,中药3类新药有3个。

康缘药业主要在研中药创新药

28款中药1类新药中,龙七胶囊(治疗肺癌)已申报NDA;参蒲盆安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处于Pre-NDA阶段;苏辛通窍颗粒(用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六味地黄苷糖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双鱼颗粒(用于流行性感冒)皆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上市可期。

市场突破4200亿!7款中药1类新药来袭

经过多年耕耘,康缘药业、天士力、以岭药业已成为A股中药板块中药新药管线储备最为丰富的企业,也是国内中药创新药领域龙头企业。

此外,太极集团、白云山、华润三九、云南白药等老牌中药企业也有多款中药创新药在研。

东阳光药爆发了!流感“神药”半年大卖41亿元,36款1类新药霸屏,8款新药上市可期

精彩内容

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流感“神药”奥司他韦再次引发关注。作为国内奥司他韦生产商,东阳光药的胶囊剂/颗粒剂均为国内首家过评,市场已止跌回升。近年来东阳光药坚持创新驱动,累计有36款1类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2款抗丙肝创新药安泰他韦、英强布韦NDA在审,6款处于Ⅲ期临床、Ⅱ/Ⅲ期临床阶段,创新研发进入收获期。

半年大卖41亿元!流感“神药”逆风翻盘

随着入冬后寒潮来袭,各地气温下降明显,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流感“神药”奥司他韦再次引发关注。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而减少病毒播散,起到预防流感和缓解流感症状的作用,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抗流感首选药物。

奥司他韦制剂国内获批情况

来源:一键检索

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由罗氏研发,最早于1999年10月在美国上市,2001年11月进入中国,商品名为“达菲”。目前国内上市的奥司他韦制剂有3种,包括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

东阳光药是国内奥司他韦的主要生产厂家,拥有胶囊剂、颗粒剂、干混悬剂3种剂型,其中胶囊剂/颗粒剂商品名为“可威”,胶囊剂已于2019年拿下首家过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于2008年获批上市,独占中国市场十多年,2023年7月31日该产品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获得批准,拿下首家过评。

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东阳光长江药业奥司他韦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格局数据库

数据显示,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奥司他韦疫情前销售额一路攀升,销售峰值为2019年的超过60亿元,疫情后市场经历两轮暴跌,2022年止跌回升,2023H1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统计范围详见本文末)销售额超过41亿元,涨幅超过140%。值得一提的是,该销售额已超过2022年全年,2023年全年销售额能否超过疫情前水平,值得期待!

36款1类新药霸屏!8款上市可期

12月14日,CDE官网显示,东阳光药的1类新药HEC192334片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今年以来,公司已有2款1类新药申报IND并获得批准、2款1类新药NDA申请获得承办。

11月30日,东阳光长江药业公告称,已与广东东阳光药业就在研及未来立项的药品研发管线项目的研发和商业化达成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就17项新药及20项小分子仿制药(暂定)展开合作研发,由广东东阳光负责研发工作,并由东阳光药提供全数资金支持,总金额超13亿元。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根据协议,东阳光药还将独家负责对应产品在中国境内的商业化,并与广东东阳光共享销售收益。17个新药研发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抗感染、抗肿瘤及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20个小分子仿制药项目则涉及HBV、HIV,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反流性食管炎、12岁及以上甲流乙流的治疗、5岁及以上流感的预防、重度抑郁症等多个适应症。

东阳光药业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坚持“创新”和“国际化”双引擎驱动,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200亿元。公司已有36个1类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其中小分子化学创新药有35个、大分子生物创新药有1个,涉及NS5A、EGFR、SGLT2、c-MET、RET、PI3K等靶点,聚焦感染、肿瘤免疫、代谢、精神神经等治疗领域。

东阳光药主要在研1类新药

公司首款1类新药磷酸依米他韦胶囊已于2020年12月获批上市,是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研发抗丙肝口服小分子新药,2021年12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款抗丙肝病毒1类新药磷酸安泰他韦胶囊、英强布韦片上市申请均于2023年8月获得CDE承办,最快有望于2024年内获批上市。

甲磺酸莱洛替尼胶囊(治疗食管癌)、甲磺酸莫非赛定胶囊(治疗乙肝)、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焦谷氨酸荣格列净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等已处于Ⅲ期临床阶段,HEC113995PA·H2O片(治疗抑郁症)、HEC95468片(治疗肺动脉高压)均处于Ⅱ/Ⅲ期临床阶段,上市可期。

目前,东阳光药创新药管线已基本形成“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构筑起强大的研发能力,并逐步迎来创新收获期。

拿下5大重磅品种,抢攻51亿降压药新剂型

除了1类新药,东阳光药还持续推进开发高端仿制药、改良型新药、生物类似药等项目。

仿制药方面,今年以来公司已有4个品种获批上市并视同过评,包括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索磷布韦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利托那韦片。其中,利托那韦片为国产第2家,该药是多种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增强剂,是口服直接抗新冠病毒药物Paxlovid的组成之一。

2023年至今东阳光药获批产品

来源:中国上市药品(MID)数据库

截至目前,东阳光药已有47个品种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15个品种为国内首家过评,包括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克拉霉素缓释片、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恩他卡朋片、苯溴马隆片等。

改良型新药方面,今年以来东阳光药的HECB1701001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颗粒、HECB1800301吸入喷雾剂相继获批临床。苯磺酸氨氯地平颗粒已启动生物等效性试验,用于治疗高血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氨氯地平销售额超过51亿元。目前,国内未有其他企业申报氨氯地平颗粒剂。

东阳光药获批胰岛素制剂

来源:中国上市药品(MID)数据库

呼吸系统化药TOP20!4亿感冒药领跑,吴太感康、华润三九上榜,7大过亿品牌全线上扬

精彩内容

近期,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相关用药市场备受关注。数据显示,近年中国零售店药终端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从TOP20来看,实体药店咳嗽感冒药大卖,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氯雷他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位居前三,吴太感康、韩美7大过亿品牌全线上扬;网上药店9款吸入剂霸屏,正大天晴、海南亚洲制药、仙琚等国产品牌暴涨翻倍。

近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综合数据库

近期,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冬季呼吸道疾病等相关热点问题,随后发布关于指导妇幼保健机构做好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服务的通知,明确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儿童就医需求,保障药品等充足供应,而相关用药市场备受关注。数据显示,近年中国零售店药(城市实体药店+网上药店)终端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从细分渠道厂家格局来看,城市实体药店是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市场份额位居前三,TOP10中仅有2家国内药企,分别是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和浙江亚峰药厂,均有双位数增速;网上药店是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第一三共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国内药企仅有浙江仙琚制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3家进入前十。

实体药店:咳嗽感冒药大卖,吴太感康、韩美7大过亿品牌全线上扬

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TOP3亚类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在2022年实体药店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大关后,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20%。从亚类来看,咳嗽和感冒用药市场份额最大,超过50%,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和全身用抗组胺药则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产品TOP20(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表示

10个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其中5个是咳嗽和感冒用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继续占据“销冠”宝座。从产品TOP20来看,涨多跌少,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桉柠蒎肠溶胶囊、酚麻美敏片增速均超过50%。

5个独家产品,分别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Ⅱ)(阿斯利康)、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葛兰素史克)、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葛兰素史克)、桉柠蒎肠溶胶囊(北京远大九和药业)、酚麻美敏片(强生)。

近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适用于缓解儿童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目前有超过200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竞争激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在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销售额超过4亿元,同比增长27.65%,从品牌格局来看,华润三九(黄石)药业、葵花药业重庆小葵花儿童制药、葵花药业(襄阳)隆中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合计占比超过40%。

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品牌TOP20(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表示

7个过亿品牌全线上涨,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的复方氨酚烷胺片连续多年位居第一,阿斯利康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Ⅱ) 、浙江亚峰药厂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分别排第二、三位。品牌TOP20中,万全万特制药(厦门)的氯雷他定片、海南亚洲制药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14个品牌均有双位数增速。

2023年上半年复方氨酚烷胺片TOP3品牌格局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复方氨酚烷胺片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相应症状,目前有超过100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复方氨酚烷胺片在近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市场规模稳步攀升,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34.13%。从品牌格局来,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四川恩威制药、东北制药沈阳第一制药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合计占比超过80%。

网上药店:9款吸入剂霸屏,正大天晴、仙琚……暴涨翻倍

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药店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TOP3亚类

来源:中国网上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近年来,呼吸系统化药(含生物药)在中国网上药店市场规模增速迅猛,同比增长均超过50%,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超过2021年全年。从亚类来看,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咳嗽和感冒用药和鼻用制剂3大亚类大卖,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而咳嗽和感冒用药、咽喉用制剂均有翻倍增长。

国家药监局通报12批次不合格医疗器械

  国家药监局网站日前发布《关于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显示,标示为郑州市中原福力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福力)、广东精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九江高科制药技术有限公司、乌兰察布市乔氏伟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南京赛尔金生物医学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生产的磁疗贴等12批次医疗器械不符合标准规定。
 
  据介绍,磁疗贴主要是利用磁场、磁力线对人体产生作用以达到治疗或缓解局部病痛的作用;远红外贴是光谱辐射治疗器械,利用光谱辐射对人体产生作用以达到治疗或缓解病痛的作用,两者均属于贴敷类医疗器械。贴敷类医疗器械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经批准的产品技术要求,不得未经批准非法添加药物。
 
  记者登录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系统查询发现,这是中原福力今年第二次因产品不合格被监管部门“点名”。今年2月2日,山西省药监局发布的《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显示,标示为中原福力生产的热敷贴(批号:20220302;型号规格:80mm*90mm/贴/袋)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项目为温度特性—持续时间。
 
  对抽检中发现的上述不符合标准规定产品,国家药监局已要求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等要求,及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向社会公布。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对抽检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确定召回级别,主动召回产品并公开召回信息;督促企业尽快查明产品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期整改到位。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器械分类界定工作,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关于规范医疗器械产品分类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管〔2017〕127号)修订工作,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个人请于2023年10月18日前将意见反馈至电子邮箱:flmsc@nifdc.org.cn,邮件主题注明“127号文修订稿意见建议反馈-单位/个人”,同时提供可编辑的电子版。
 
  联系人及电话:王越,010-53852609。
 
  附件:1.《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2.意见建议反馈表模板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
 
  2023年9月18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
 
  有关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医疗器械分类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工作要求,优化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工作程序,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统称《办法》)等相关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关于分类界定工作
 
  (一)医疗器械分类界定是药品

我国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数量突破200个

  近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肠息肉电子结肠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创新产品注册申请。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01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
 
  肠息肉电子结肠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为国内首个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同时进行结直肠镜检查质量控制和息肉辅助检测的软件。该产品与现有国内外已上市同类产品相比,在识别息肉的同时,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感知哈希算法等技术辅助医生进行操作控制,进一步确保肠镜检查质量,降低漏检率,并提升检查操作的规范性。
 
  该产品在医疗机构用于成人结肠内窥镜检查时,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输出的独立视频图像中实时显示疑似息肉的区域。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近年来,一大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临床需求迫切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先后获批上市。这些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是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

中国(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21日,中国(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在威海市开幕,吸引院士专家及药品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投资人等300多人参会,共话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副司长张华称,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跨越的历史进程中,全球药械产业和药械监管竞争十分激烈,希望广大医药企业持续加大创新产品研发力度,研发出更多“中国造、全球新”的产品。
 
  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韩雅玲,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工程实验室主任王玉忠,分别围绕“国产冠脉介入治疗器械临床研究探索”“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自主创新”作主旨报告。
 
  主会议活动同步举办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基金签约仪式、园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活动,发布了一批医药医疗器械领域技术产品,成立了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基金群,设立了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基金,签约了全国首个数字化产业园区以及8个优质项目。
 
  与此同时,大会期间还将举办5场平行会议、1场投资圆桌会议和1次现场观摩考察产业园区、企业活动,搭建政产学研沟通对接平台,研讨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交流医药医疗器械前沿技术,促进创新创业和成果在一线转化。
 
  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是朝阳产业,是山东“十强”产业的重要内容。山东威海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医疗器械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企业200多家,被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2018年以来开展3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幅超80%

  据国家医保局网站3月9日消息,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
 
  快报显示,2022年,扎实开展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编制工作,全面建立实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项目动态调整机制,30个省份完成2022年度价格调整评估工作,其中12个省份和5个省份的部分地市经评估符合调价启动条件。共开展1批化学药和1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覆盖60种药品和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幅度分别为48%和84%。
 
  2018年以来,已累计开展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采购294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采购金额的35%;开展3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纳入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类骨科耗材,平均降幅超80%。
 
  2022年,全国通过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总金额10615亿元,比2021年增加275亿元。其中,西药(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8618亿元,比2021年增加303亿元;中成药1997亿元,比2021年减少28亿元。医保目录内药品网采订单金额为7945亿元,占网采订单总金额74.8%。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