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连锁一季报喜中有忧,药店行业“拐角”已现?

上市连锁的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已先后发布,对上市连锁来说,2023年可谓是一个阶段的终结,而2024年一季度则是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因此,与2023年年报相比,2024年一季报更能体现药店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上市连锁2023年的年报和2024年的一季报中,都有“下降”这个字眼,依然高歌猛进的“成绩单”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若是拿2023年年报的数据与今年一季报相比,可以看到增速下滑;而同比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下滑的幅度更加明显——这是否意味着药店行业的“拐角”已现?

又见“下降”

最早发布的一心堂2023年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营收173.8亿元,同比下降0.29%;归母净利润5.49亿元,同比下降45.6%。由于这是一心堂上市以来的首次双双下滑,引起业内的普遍关注。

目前,药店行业正面临政策与市场巨变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传统模式的盈利能力逐渐减弱,尽管“升级换档”的呼声响了多年,但“临界点”一直没有出现,如今是不是这个时刻已经到来?

在上市连锁的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中,“下降”的次数增多了。

漱玉平民2023年年报显示,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42.01%;一季报显示,一季度的净利润为1051万元,同比下降83.72%。健之佳的一季报显示,归母净利润5226万元,同比下降31.51%。大参林一季报显示,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19.79%。

如果只是一家上市连锁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下降”,可能是受到个别因素影响,但多家都出现,那就说明遇到了共性问题,即行业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这可能是未来的趋势。

从销售来看,一季度上市连锁继续保持增长,例如:漱玉平民营收为24.39亿元,同比增长17.69%;健之佳营收为23.14亿元,同比增长6.79%;大参林67.52亿元,同比增长13.54%。营收增长而净利增幅下降,说明盈利空间缩小。

如果同比2023年一季报,差异更加明显。

2023年一季度,漱玉平民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30.56%(2024年一季度营收24.39亿元,同比增长17.69%);归母净利润6455.36万元,同比增长30.38%。2024年一季度,老百姓的营收同比上升1.81%,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10.27%;2023年一季度,老百姓营收同比增长31.3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49%。2023年第一季度,健之佳的营收入同比增长为49.41%(2024年一季度同比增长6.79%),归母净利同比增长高达143.67%。

虽然基数增大会导致增幅相应减少,但这显然不是上市连锁营收、净利增幅下降的主因。

“影响”渐显

对于一季度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漱玉平民在其一季报中指出,除了“消费者对防护类医疗器械及四类药品的需求较仍然旺盛,同期基数较高”外,还有医保政策、统筹政策、个人账户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影响的是“顾客购药渠道以及购药品类的选择”,表现之一是“导致公司保健品等品类销售结构性占比下降,整体毛利率下降1.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漱玉平民遇到的问题其他上市连锁也会碰到,今年第一季度净利增幅小于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增幅也就不足为奇。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有三个特别突出、特别明显。

其一,至今大连锁的扩张势头依然有增无减。

今年2月,益丰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明确表示,计划3年拓展3900家门店(不含加盟)。全国药店数量的继续增加导致药店之间的竞争加剧,鑫斛只加价“1%—14%”便是诞生于此背景下的典型案例。在短期内,扩张也对连锁的利润造成一定影响。老百姓的一季报指出“中小成店坪效较去年同期下降 6 元每平米,主要原因系公司新增门店较多”,而健之佳的一季报也指出,“2023 年年末并购重庆 190 家店,以及 2024 年 1 季度并购成都德仁堂门店,尚未完成整合工作。培育初期门店营业低,整合期门店营业未恢复,店效、坪效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其二,在医药电商巨头的推动及上市连锁的带动下,O2O已经成为药店销售增长的新“引擎”。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老百姓线上渠道销售总额约

医药股一季度大爆发!片仔癀、苑东……业绩双涨,科伦净利润或首破10亿,14家翻倍

精彩内容

踏入4月,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如火如荼,2024年一季度成绩单也紧跟而至。据统计,目前A股超过100家医药企业披露一季度业绩情况,其中,84家已发布正式季报,片仔癀、苑东生物等超5成企业业绩(营收和净利润)双涨,1家为快报,17家为预告。从净利润来看,智飞生物、恒瑞医药和华润三九均超过10亿元,科伦药业则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多只中药股表现亮眼,济川药业、佐力药业、康缘药业等均创新高。从净利润增速来看,14家翻倍,振东药业增速最快;国药现代、华海药业、东阿阿胶等11家大涨超50%。此外,有7家亏损。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近年在国家顶层政策利好驱动下,创新药、中药等多个细分赛道景气度持续提升,不少企业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依然实现稳健增长。

2024年一季度业绩双涨的医药企业

医药企业2024年一季度业绩快报

医药企业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

片仔癀、苑东……业绩双涨,科伦净利润或首破10亿

从已经披露2024年一季度业绩情况的医药股来看,84家已发布正式季报,片仔癀、苑东生物等超5成企业业绩双涨,1家为快报,17家为预告。智飞生物、恒瑞医药和华润三九均超过10亿元,科伦药业净利润则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多只中药股表现亮眼,济川药业、佐力药业、康缘药业等均创新高。

科伦药业

净利润:9.5亿~11亿元

同比增长:16.64%~35.06%

日前,科伦药业披露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或首破10亿元大关。科伦药业表示,一方面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输液和非输液制剂销量增长;另一方面,原料药中间体主要产品销量和价格同比上升,生产成本降低。此外,公司持续优化融资结构,有息负债规模和融资利率下降,财务费用减少。同日,科伦药业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营收规模超过200亿元,净利润突破20亿元大关。在此之前,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核心产品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在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刊发研究成果。截至4月10日,科伦启动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超500项药物的研究:480项仿制药物(含96项一致性评价)、30余项创新药物,目前177项药品获批,创新药物获批并开展临床研究10余项,NDA受理4项(3项在中美两国同时开展临床研究),创新专利海外授权,标志着公司在药物研发进入“仿制推动创新,创新驱动未来”,并成功进军国际市场的良性循环。

康缘药业

营收13.59亿元,同比增长0.48%

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4.67%

4月13日,江苏康缘药业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和主要经营数据,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增长,其中,凝胶剂的营收增速最快,达260.97%,其次是口服液同比增长30.24%,主要是筋骨止痛凝胶和金振口服液的销售同比增长所致。同日,康缘药业发布公告称收到中药1.1类新药羌芩颗粒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该产品用于流行性感冒,处方源于江苏省中医院医院制剂,曾先后2014年、201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临床路径,2018年入选江苏省中医药局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江苏省中医院流行性感冒中医诊疗方案。4月1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康缘华威医药的泊沙康唑肠溶片以仿制4类报产获批,视同过评。

14家净利润翻倍,国药现代、华海11家大涨超50%

从净利润增速来,海思科、川宁生物等14家翻倍,4家扭亏为盈,振东制药增速最快,同比增长达5952.5%;国药现代、华海药业、东阿阿胶等11家大涨超50%。此外,有7家亏损,广生堂、灵康药业、泽璟制药3家减亏。

国药现代

净利润:3.2亿~3.4亿元

同比增长:78.55%~89.71%

对于业绩增长,国药现代表示,一季度公司紧抓市场需求,调整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产品结构,部分高毛利产品销售规模同比增加;公司持续扎实推进降本增效,一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约6个百分点。业绩预告披露后,国药现代接连发布公告,4月16日,其全资子公司国药集团容生制药的恩格列净片以仿制4类报产获批,视同过评,该产品获批拓展了公司代谢及内分泌领域的糖尿病用药产品群,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在代谢及内分泌领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4月20日,其全资子公司国药威奇达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获批,该产品过评将有利于未来的市场拓展和销售。

华海药业

净利润:2.60亿~2.86亿元

同比增长:50%~65%

4月16日,华海药业披露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2.60亿~2.86亿元,同比增长50%~65%。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新产品持续导入并逐步上量,市场拓展初显成效;深化销售团队裂变及组织架构调整,市场管理触角不断向下延伸牵引销售团队持续深挖市场、推进全球销售网络布局、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提升差异化服务水平,客户粘性不断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效提升,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精益管理持续优化,技改能力不断提升叠加规模效应,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及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近期,华海药业新品捷报频传,其恩格列净片和托拉塞米片均以仿制4类报产接连获批。今年以来,华海药业已有非布司他片、多巴丝肼片等7款新品获批上市。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上市公司公告

统计截至4月23日上午收盘,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四同药品”:山东、河南、海南连发通知!监测价、最低价、联动……

3月15日,山东、河南、海南三省先后发出通知,对“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做出工作安排。山东要求在3月16日-3月20日内进行申报,河南是3月16日–3月22日24:00,海南则是3月18日-3月25日。

基本的基调是以监测价作为“参考”,价格应小于等于该价格,此外,如有更低的价格,也将继续联动下调。各省在“四同药品”+联动的机制下,价格将继续下跌。

三省均要求各药品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及时完成调价。河南对未如实填报的,将视情况采取约谈、通报、暂停挂网、信用评价等手段进行处理。

山东对于逾期未操作的,将对相关企业采取约谈提醒和信用评价等约束措施。

海南视情况纳入医药招采信用评价或取消在该省的交易资格。将挂网价格明显偏高的药品的采购行为纳入“医药招采价格引导机制”监测范围,设置采购预警提醒。

山东:按不高于“监测价”和外省省级平台挂网低价下调我省挂网药品价格

山东指出,在前期开展价格联动等工作的基础上,经核查,目前我省仍有部分药品挂网价格高于“监测价”或外省省级平台挂网低价的“四同药品”,要求相关企业在3月16日-3月20日内进行申报。

如对“监测价”无异议,点击“确认”,在“药品采购管理-挂网价格动态调整-挂网价格下调申请”中点击“发起调整”,按不高于“监测价”和外省省级平台挂网低价下调我省挂网药品价格。

如对“监测价”有异议,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药品采购管理-价格治理管理”,点击“发起申诉”,上传加盖章单位公章的《企业价格自查表》,不加盖公章将默认无效。

相关企业须高度重视本次价格治理工作,在规定时间如实申报。逾期未操作的,将对相关企业采取约谈提醒和信用评价等约束措施。

各企业应认真全面梳理本企业所有挂网产品价格,对于未推送“监测价”,但存在外省省级平台挂网价格低于我省的,须主动进行价格下调。

河南:分类进行价格调整,价格就低不就高

河南省医保局3月15日凌晨发出《关于开展平台挂网药品价格联动的通知》,组织开展已在我省挂网的药品省际价格联动工作。

药品联动范围为:在河南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挂网的所有非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集中带量采购非中选药品。按采购文件规定,执行期内应进行价格联动的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

申报时间为:2024年3月16日–3月22日24:00

我省医药采购平台现有企业承诺拟供应价格、采购限价、中标价都属于有效的挂网价格;有效挂网价格应不高于国家发布的监测价且不高于该药品全国最低挂网价;监测价以国家下发的最新版本为准,实行动态调整。原挂网价格符合要求的继续从低执行,不符合要求的需重新申报价格。申报企业需参考该药品监测价和全国最低挂网价进行价格申报。申报要求如下:

(一)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第八、九批国家集采中选非供应河南的药品,挂网价格偏高的,企业按集采采购文件要求调整至不高于本企业中选价1.5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不得以撤网等方式规避价格协同。前七批国家集采协议期内的中选药品,非供应我省且在我省挂网价格偏高的,调整至挂网监测价或以下,鼓励企业主动调整至不高于本企业中选价1.5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同通用名同医保合并剂型国家集采非中选药品在我省挂网价格偏高的,申报价格应不高于监测价,并主动联动该药品全国省级采购平台最低有效挂网价(2023年1月1日以来有交易的)。

(二)集中带量采购中选药品。按采购文件要求,企业应主动联动全国其他省份集中带量采购最低中选价。

(三)其他药品。申报价格应不高于监测价,并主动联动该药品全国省级采购平台最低有效挂网价(2023年1月1日以来有交易的)。

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对申报价格进行核验,高于监测价的将暂停交易资格。价格申报及核验情况在省医药采购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3天,接受社会监督。

(四)异议处理

对本企业药品价格公示情况有异议的,企业须提供自证材料;对其他企业药品公示情况有异议的,企业须提供举证材料。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应对申投诉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对拟暂停交易资格的药品,如企业主动降价的,报价符合要求的,经公示无异议,可恢复交易资格。

(五)信息录入

经公示无异议的药品价格信息录入采购平台。有异议的,经调查核实后,符合价格申报要求的录入采购平台,不符合价格申报要求的暂停交易资格。

各药品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及时完成报价,对未如实填报的,将视情况采取约谈、通报、暂停挂网、信用评价等手段进行处理。

如企业对推送的监测价有异议的,可在申报期间提交申诉资料和《企业价格自查表》(见附件)。

海南:挂网价格高于监测价的产品,企业应按不高于该产品监测价下调我省挂网价格,下调后的挂网价格不得高于在其他省级平台的挂网低价。

(一)国家集采:国家集采中选且供应我省的药品,按国家集采中选价挂网;国家集采中选非供应我省的药品,按不高于该药品中选价1.5倍或同品种最高中选价,且不高于非主供省份最低有效挂网价(含实际交易价,下同)挂网;同通用名同招标剂型其他药品,按不高于该药品挂网监测价和各省级采购平台现行最低有效挂网价取低值挂网。

(二)省级集采:省级集采中选药品,按不高于中选价挂网;同通用名同招标剂型其他药品,按不高于该药品挂网监测价和各省级采购平台现行最低有效挂网价取低值挂网,挂网价格偏高的,鼓励企业主动将价格调整至不高于该通用名招标剂型最高中选价1.5倍。国家集采到期后通过省际联盟重新接续招标的同通用名同招标剂型品种,此次价格协同治理规则参照省级集采药品管理。

国家药监局关于批准注册288个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告

  2023年8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288个。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29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3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24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2个(具体产品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2023年8月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目录
序号
产品名称
注册人名称
注册证编号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
1
球囊导引导管
北京泰杰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33031238
2
一次性使用电动式腔镜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及钉仓
天津瑞奇外科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33011047
3
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
合肥锐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33061048
4
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软件
北京启麟科技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33211049
5

印发2023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

  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检院(器械标管中心),器审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实《“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按照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部署,现将2023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相关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本行政区域标准承担单位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国家药监局器械标管中心要认真组织协调各医疗器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及技术归口单位,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范》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业务管理和检查指导,保证标准质量和水平。
 
  三、承担标准制修订任务的医疗器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及技术归口单位要做好标准的组织起草、验证、征求意见和技术审查等工作,要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确保标准技术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以及与相关政策要求的符合性。
 
  附件:1.2023年医疗器械强制性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2.2023年医疗器械推荐性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
 
  2022年5月23日

国家药监局注销血糖仪等4个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根据企业申请,现注销以下2家企业共4个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一、贝朗梅尔松根股份有限公司B.Braun Meslsungen AG的3个产品:血糖仪,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142225330;血糖仪,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142225331;血糖质控液,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192401508。
 
  二、奥齿泰种植体有限责任公司Osstem Implant Co.,Ltd.的1个产品:牙科种植机Dental Surgical Devices,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182170054。
 
  特此公告。
 
  国家药监局
 
  2023年5月30日

创新医疗器械加速上市全力满足临床需求

  5月1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南京融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自膨式可载粒子胆道支架”的注册申请,这是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第200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随后,又有7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在我国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数量刷新至207个(2021年以来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名单详见今日3版)。
 
  这200余款产品中,既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等众多国内首创产品,也不乏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等国际首创产品。这些产品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空白,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健康需求,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创新产品上市提速
 
  “搭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顺风车’,这款产品从提交注册资料到获批上市只用了一年半时间。”提起自膨式可载粒子胆道支架的获批上市,南京融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毕艳丽对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工作赞叹不已。这也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普遍感受:审评审批提速。
 
  2014年2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为具有我国发明专利,技术上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开通特别审批通道。2018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并施行新修订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让该程序设置更为科学有效,进一步推进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速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该通道让创新医疗器械单独排队、优先审评,有效加速产品上市,极大激发了企业创新热情。”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注册与法规事务部资深总监单畅表示。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介绍,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绿色通道”的设置,有利于引导产业向创新高端急需医疗器械领域发力,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这一通道,单个创新产品审评审批加速,势能持续累积、不断提升,我国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不断快速刷新。
 
  2021年1月,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髂动脉分叉支架系统”的获批上市,我国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达到100个。这一年,是创新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绿色通道”开通的第八年。两年多后,我国第200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从八年到两年,提升的不仅仅是审评审批速度,更是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活力。”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淑梅表示。
 
  截至今年5月底,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为核心的法规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巩固和深化了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成果,为行业创新发展夯实刚性制度保障;
 
  发布医疗器械指导原则568个,制定审评要点757个,对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覆盖率达91.3%,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有效评价工具逐步完善;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