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只医药股市值排行榜!“一哥”退守3500亿,恒瑞、百济神州亮眼,兴齐、德源……翻倍
精彩内容
2023年转眼即逝,在刚过去的一年里,A股市场继续震荡回调。医药板块方面,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盘,药明康德、片仔癀等8只医药股超千亿市值,其中,迈瑞医疗稳居“一哥”宝座,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逆势上扬。此外,同仁堂、新产业、上海莱士排名大幅上升,兴齐眼药、德源药业等14只市值翻倍,百利天恒则成为“增速王”晋身TOP20。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有超过4成医药股的市值同比增长,而2022年不足3成,数量明显回升。
8只千亿市值医药股!“一哥”退守3500亿,恒瑞、百济神州逆势上扬
医药股市值TOP20
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盘
2023年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三大指数以集体上涨收官。复盘过去一年,A股市场继续震荡回调,上证指数累计下跌3.7%,深证成指下跌13.54%,创业板指下跌19.41%。医药板块方面,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盘,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片仔癀等8只医药股超千亿市值,与2022年相比减少2只,其中,迈瑞医疗稳居“一哥”宝座,恒瑞医药、百济神州、智飞生物逆势上扬。此外,百利天恒晋身TOP20,同仁堂、新产业、上海莱士等均有双位数增速,排名大幅上升。
迈瑞医疗以3523亿元市值稳居医药股“一哥”宝座,近年公司业绩(营收、净利润)保持超过20%增速,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接近100亿元大关,值得一提的是,迈瑞医疗现金分红超过50亿元,而这也是公司首次在第三季度进行分红。迈瑞医疗在业绩说明会上被问及对于2024年国内外整体的增长预期,迈瑞医疗表示,公司业绩有两个重要的发力点,一是在微创外科、化学发光、超声等领域均已发布或即将发布重磅产品,包括3D+4K+荧光硬镜系统、超声刀及能量平台、腔镜吻合器等,新产品将给公司的业绩带来积极贡献;二是通过内外部结合的方式,海外市场本地化平台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生产供应、仓储物流、IT 和临床服务等方面已经积累一定能力,将有力助推其加速全球化布局。
恒瑞医药市值2885亿元,涨幅17.88%,是增速最快的千亿市值医药股。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37.25亿元,单第三季度研发费用近1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踏入2024年,恒瑞医药的公告捷报频传。1月2日,公司自主研发的HER3抗体偶联药物创新药注射用SHR-A2009获得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1月4日,醋酸阿比特龙片(II)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个醋酸阿比特龙纳米晶制剂获批上市,也是公司获批的第二个化药2类新药;同日,1类新药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用于治疗骨科手术后中重度疼痛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1月5日,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SHR-2002注射液和SHR-8068注射液获批临床,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1月8日,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Ⅱ),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Ⅰ)、(Ⅱ)获批上市。
兴齐、德源14只医药股市值翻倍,创新药新股成“增速王”
涨幅超50%的医药股
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盘
从涨跌幅来看,通化金马、兴齐眼药等14只医药股市值翻倍,创新药新股百利天恒以466.40%成为增速王,辰光医疗、德源药业、锦波生物、无锡晶海4只均来自北交所,2022年仅有合富中国、新华制药、众生药业、上海谊众、普瑞眼科、中国医药6只翻倍。
此外,百奥泰、甘李药业、三生国健、华纳药厂等24只涨幅超过50%,2022年是17只;奥赛康、一品红、浙江震元等25只涨幅超过30%,与2022年持平。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有超过4成医药股的市值同比增长,而2022年不足3成,数量明显回升。
百利天恒在2023年1月正式登陆科创板,是一家聚焦于全球生物医药前沿领域,立足于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具备包括小分子化学药、大分子生物药及ADC药物的全系列药品研究开发能力,并拥有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一体化优势的、覆盖“研发—生产—营销”完整全生命周期商业化运营能力的生物医药企业。不久前,百利天恒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公司会一直专注于新型抗体技术,针对恶性肿瘤等临床需求迫切的重大疾病领域进行布局,开发具有突破性疗效和全球权益的创新生物药,逐步形成了具有全球领先技术水平且分子结构独特的双/多抗类产品在研管线格局。截至2023年12月29日收盘,公司市值超过5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岁末年初市场整体维持震荡走势,医药板块相对抗跌,全年则以创新药、中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为主线,随着2023年度业绩预告拉开帷幕,低估绩优的个股有望率先迎来反弹。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公司公告
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愈心痛胶囊临床研究结果发布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2023年12月16日,愈心痛胶囊临床研究结果发布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承办,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美国波士顿中国医学中心、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协办。
大会名誉主席陈可冀院士致辞祝贺,全国多位知名专家共同见证愈心痛胶囊《益气活血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心肺运动耐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发布。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徐丹苹教授的主持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薛梅教授进行了本项研究的学术报告,与会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吕树铮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文高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张敏州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晓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雷燕教授对本项研究报告进行了相应点评。
薛梅教授进行了本项研究背景、方法等的报告以及研究结果的发布。研究结果显示,愈心痛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12周后,可提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代谢当量;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使用愈心痛胶囊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无氧阈值,提高有氧运动能力,从而发挥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肺运动耐量的作用。同时愈心痛胶囊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气虚血瘀证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此外亚组分析显示,愈心痛胶囊可增强西医常规治疗的抗血小板作用及部分抗凝作用。
吕树铮教授回顾了过往中西医结合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方式,他认为这些治疗方式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地寻找中西医结合在冠心病方面的各个切入点,并且每一个切入点都有很大的发展。从愈心痛胶囊这个最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到,通过益气活血,可以增加冠心病心功能减退病人的运动耐量,并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认为其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同时也祝贺这项科研成果。
张文高教授表示对于冠心病的防治,从活血化瘀发展到益气活血,是中医治则在冠心病临床发展中的重要进展,而推动这个进展的恰恰是尊敬的陈可冀院士和岳美中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张教授在陈院士身边学习的时候,专门收集和学习了针对冠心病的临床处方,其中包含了红参、三七、元胡的相关重点组方。其表示在陈院士的组织下开发出的愈心痛胶囊,是非常成功的,活血化瘀加益气治疗冠心病是在陈院士开创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一等奖之后的又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并且比单纯活血化瘀有更好的效果。张教授认为中医的治疗不仅要治病,还要改善人健康生活的能力,他认为益气活血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愈心痛胶囊作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正如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的,不仅能够治疗冠心病,而且能够改善心肺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这是愈心痛胶囊优越之处,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对此表示祝贺,并表示应积极推广。
张敏州教授表示中西医结合的领军人物陈可冀院士,很早之前对于血瘀证的研究就已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天在陈院士血瘀证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冠心病的主要证型,包括气虚血瘀证又开展了益气活血方法对于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一些治疗,他认为这是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创新的体现。张教授指出通过标准的临床研究方法心肺运动耐量去评估产品远期疗效,在冠心病研究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对于冠心病的研究,从陈院士到史大卓院长到徐浩院长再到西苑医院的一些年轻传承人,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西苑医院引领着全国中医临床心血管病的研究。
李晓教授表示以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耐量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有利于冠心病治疗方案的后续推广,本项研究证实了愈心痛胶囊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耐量的确切疗效,也为基层诊疗方案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高的临床证据。
雷燕教授表示本项研究非常科学、严谨、细致、深入,又为愈心痛胶囊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循证证据,拓宽了其在心脏康复方面的作用,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示范性,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研究。
据悉,本产品由大连胜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此项研究为科技部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牵头,全国14家分中心参与,以404例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愈心痛胶囊进行的心肺运动耐量研究。
同期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名誉主席陈可冀、主席史大卓、执行主席张群豪、吴永健、秘书长付长庚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位专家教授参与会议。
产品详情请咨询: 0411-86263188、13840959256
业绩增长亮眼本土内窥镜行业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A股市场医疗器械企业上市步伐放缓
GS1标准助力我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顺利实施
国家药监局关于暂停进口、经营和使用韩国普瑞斯特医疗有限公司盆腔脏器脱垂修复系统的公告
重磅!2023体外诊断试剂25省联盟集采征求意见稿发布!
【创新周精彩回顾】中国国际医疗创新论坛(CMIF2023):洞察国际医械领域未来趋势
中国国际医疗创新论坛(CMIF2023)
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产业与国际领先国家在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创新水平、法规体系和医疗服务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然而,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政策支持,中国正逐渐缩小这些差距,并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中国国际医疗创新论坛(CMIF2023)一直是医疗器械领域的瞩目盛事。9月12日,CMIF2023汇聚了8位国际医疗器械创新的权威专家、法规监管机构代表以及业界领袖,共商国外市场准入变化及各热点创新产品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助力创新企业打开全球化视野。
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相关策略:
FDA法规最新趋势
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一直是国内企业进军美洲市场的准入门槛,论坛中来自美国的资深FDA专家Katherine Kumar就展开了就如何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策略分析,她分析了FDA的相关创新产品政策趋势:
1.FDA对首次人体(FIH)研究的重大改进
当前FDA在早期可行性研究(EFS)的临床程序设计方面,之前要先对区域(可能在拉丁美洲、澳大利亚、欧洲)进行划再进行可行性研究,关键审核在美国完成,最后到上市注册;而现在早期可行性研究及关键性审核均在美国完成。早期可行性研究(EFS)在美国率先推出,并被日本采用。
2.EFS能够帮企业做什么?
EFS计划将大多数FIH研究转移到美国(甚至来自美国制造商),改变了美国首次人体研究经验; FDA使启动FIH研究变得容易和简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根据需求更容易改变设备设计。
用数据说话:医疗器械全球化趋势
国贸通大数据分析师孙姝怡在论坛中详细分析了当前医疗器械当前趋势:
1.并购整合将是未来十年 Medtech(医疗技术与器械)领域的主旋律;
2. 商业化落地已经是目前创新器械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难题;
3.集采常态化推进已成必然,新形势下持续创新拥抱集采或激流勇退是明智选择;
4.中国 Medtech 企业的创新探索逐步进入深水区,上游亟待突破性进展;
5.Medtech 跨国公司未来十年中国业务将两极分化,要么 all in 全力以赴,要么逐步退出;
6.全球化将是中国
卫健委:规范的学术会议,正常的医学活动要大力支持
合规学术会议大力支持、鼓励开展
明确集中整治的原则与检查重点
一是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
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
三是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
四是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
五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
六是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