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牵头制定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国际标准获批发布

近日,由中国牵头多国专家参与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国际标准《In vitro diagnostic test systems — Requir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tec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by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s》〔体外诊断检测系统-核酸扩增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要求及建议〕,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发布(ISO/TS 5798:2022)。

我国于2020年2月向ISO申请该国际标准立项,并于2020年11月27日获准立项。在国家标准委的指导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和国内相关企业等的专家,与其他14个国家的专家组成“ISO/TC212临床实验室测试和体外诊断系统技术委员会——ISO/TC276生物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工作组(ISO/TC212/JWG6)”,负责该国际标准制定相关工作。

ISO/TC212/JWG6专家组共同讨论了标准的框架、适用范围和相关技术要求等。该国际标准涵盖了利用核酸扩增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方法的设计、开发、验证和确认以及实施要求和建议,对临床标本的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相关要求做了详细的阐述。该国际标准不仅考虑了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应用场景,也对体外诊断试剂开发商和制造商具有适用性。该国际标准经过29次会议研讨,向全球征集1282条意见,先后修改完善23版,于2022年4月获准发布。中国专家团队结合国内产业进展和监管工作实践,全程深度参与该国际标准的制定,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标准从立项到发布用时16个月,为ISO/TC 212国际标准中用时最短的非快速程序制定标准。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的“金标准”,对于病毒的早期诊断、阻断感染传播,控制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国际标准的发布,将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提供全面的技术规范性指导,凝聚了我国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国体外诊断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为全球疫情防控标准化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促进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医药报

第一季度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风险会商会召开


4月20日,国家药监局器械监管司组织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风险会商会,贯彻落实全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会议部署,研究第一季度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情况,提出进一步强化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管理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监管和医疗器械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会上,国家药监局审核查验中心、评价中心、投诉举报中心、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健康传媒集团等单位聚焦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疫情防控医疗器械等重点品种,围绕一季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检查、不良事件监测、网络交易监测、投诉举报办理、舆情监测等有关情况进行汇报交流。会议还通报了一季度医疗器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和医疗器械召回情况。

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以来,通过深入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医疗器械风险隐患排查,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同时要深刻认识当前医疗器械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守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底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风险会商,多维度进行分析研判,聚焦企业、聚焦产品、聚焦问题,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研判和处置。

会议要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中要充分运用飞行检查、质量监督抽检、不良事件监测等手段,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处置;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实行清单管理并逐一销号,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要持续跟进风险隐患处置情况,督促属地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及时督办、及时处置,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升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国家药监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来源: 中国食品药品网

35亿大举收购!中国企业拿下全球神经介入巨头

这是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跨境并购交易案之一。

4月21日下午,中国企业沃比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沃比医疗”)宣布,公司已完成对德国全球神经介入企业Phenox GmbH及其旗下femtos GmbH(合称“Phenox”)的收购。

这次总收购价约为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成为了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最大的跨境并购交易案之一。

在神经介入领域,沃比医疗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并在美国、欧洲等主要发达市场形成销售规模的企业。

Phenox总部位于德国波鸿,专注于为神经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产品销往全球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用于治疗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这次收购前,两家公司从2019年起已有业务往来合作,其中,Phenox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独家销售沃比医疗的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同时在美国市场独家销售沃比医疗的Esperance®抽吸导管。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沃比医疗还收购了phenox旗下的femtos。femtos 开发和生产用于治疗中风的新一代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在生产支架和其他可植入设备中用到的飞秒激光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专长。femtos 作为一家创新医疗技术产品的孵化器企业,迄今已经开发出两款获欧盟CE认证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沃比医疗就宣布完成超过数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

1


两款产品打破进口垄断

布局神经介入全场景

中国出血性脑卒中介入手术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7.2%, 6.45万台增长至50.24万台,增长率超过20.5%,预计将成为国产率先完成进口替代的领域。缺血性脑卒中市场从2015年3.81亿元增加至2019年254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6.5%。

目前,沃比医疗同时布局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神经介入这两大领域,产品管线包括弹簧圈、血栓抽吸导管、取栓支架、密网支架、球囊、导丝等重要产品。其中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与Esperance血栓抽吸导管成为目前该公司进展最快的旗下产品。

栓塞弹簧圈是现在脑卒中颅内动脉瘤主要治疗方式,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去年8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审批,这也是国内首个获得美国FDA、欧盟CE和日本PMDA认证的神经介入栓塞产品。

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和其他神经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也可用于周围血管的动脉和静脉栓塞。具有卓越成篮、超软收尾、即刻解脱三大优势。

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北京将在数字医疗领域开展数据采集标准化试点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6个方面、22条改革措施


《方案》力求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政策、机制、标准等全产业链开放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数据驱动、开放创新、应用牵引、安全发展”为原则,提出6个方面、22条改革措施,努力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其中,围绕数字医疗发展,提出多项措施。


推动数字医疗等领域开展数据采集标准化试点。加快制定本市数据分类分级规则,明确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识别认定标准,推动医疗等行业领域重要数据目录的研究制定,建立并实施动态更新管理机制。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试点。


建立完善依申请开放政务数据制度,加快推进医疗、科研等领域数据专区建设,完善授权运营服务模式。在数字医疗等领域,支持行业组织或第三方机构,面向供应链管理、协同研发等场景,建设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空间。加快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壮大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鼓励在医疗等垂直领域推动完善“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


提高数字技术供给能力,构建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着眼产业链高水平发展,集聚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集中突破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科技前沿领域,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成果。支持区块链先进算力平台和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拓展应用。


加快科技研发和知识生产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跨学科知识创新和知识生产新模式,全面赋能新药开发等研发活动。


加快数字医疗产业发展。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基于个人码搭建个人健康信息档案,研究编制个人数据采集标准、机制及规则,形成基层落地方案。开展医院电子病历、电子医学影像以及公共卫生数据标准化采集,持续丰富数据类型、提高数据质量。支持医疗机构与人工智能企业、科研单位在安全合规前提下联合开展医疗数据治理和价值挖掘。支持医疗机构在诊疗、住院、巡诊、康复等场景开展数字化应用,探索将人工智能列为独立服务项目,打造数字化医疗新服务。积极探索制定数字疗法产品的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推动医疗、政务服务等全域智慧应用场景开放。


来源:大健康派  整理:奥咨达

来了!骨科大品种集采全覆盖

  骨科三类耗材集采规则有变
 
  近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文章《我省率先实现骨科植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全覆盖》,公布骨科耗材带量采购规则细节。
 
  文章提到,安徽实现骨科植入类高值医用耗材脊柱类、关节类、创伤类三大主要类别的带量采购,骨科高值耗材中选产品价格大幅降低,显著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三类骨科植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合计年可节约采购资金约13.5亿元。
 
  在分组规则上,首创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组套分组法”,破解医用耗材标准不一、分类不清难题,实现可竞争、可比价的价格形成体系。
 
  将医疗器械组件打包成套参与竞价,以组套为单位进行带量采购,既充分对接临床治疗需求,同时避免以往招采中出现的“主材降价辅材补”的变相提价问题,“组套竞争”成为骨科高值耗材集中带量“标配”。
 
  质量评价上,依托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信息化优势,实施大数据采集分析运用,建立谈判议价智能辅助系统,为谈判议价提供详实数据支撑。遴选临床专家担任谈判专家,发挥专业和经验优势,建立医药企业、耗材产品“双向比质比价法”,破除谈判议价信息不对称弊端。
 
  2021年引入技术标评审环节,以临床专业能力为支撑,对产品质量、安全性、保障供应等六个维度进行评价,形成了以质分层、质价相配、分层中选、质劣淘汰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切实防范“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021年,安徽省进一步推进集采常态化制度化。一是优化带量采购目录,扩大市场参与度。新的集采规则,符合要求的企业和产品均可参加,营造了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准入门槛。
 
  二是优化带量分配规则,实现带量有预期。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报送未来一年的80%需求量,形成意向采购量,按照多家中选、梯度分配的原则优先保障中选产品意向采购量,让所有参与企业有一定的市场预期,真正实现带量采购、量价挂钩。
 
  去年,安徽省组织了脊柱耗材带量采购,拟中选企业中,最大降幅为82.88%;最小降幅为5.08%,平均降幅为54.61%。
 
  文章表示,在脊柱集采上,2021年骨科脊柱类集采采用竞价降幅的模式,对产品价格虚高水分采用“五步降价法”。
 
  首先参考安徽省2019年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谈判议价成功产品中选价格议定产品类别参考价;其次根据技术综合评审得分,结合参考价计算产品限价;再次现场申报组套综合降幅竞价,根据限价和降幅计算拟中选价;
 
  最后组内组间熔断调平,各企业同类中选产品带量采购价最高与最低不超过1.5倍,不同质量层次之间价格不能倒挂;五是同流水号产品涉及多目录申报的取其低值作为带量采购价。
 

江苏医保局正式发布:高值耗材治理任务来了

  单价2000元以上耗材,被重点治理
 
  近日,江苏省医保局发布《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高值医用耗材治理任务。
 
  要求到2025年,实现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制度基本健全,联盟带量采购常态化开展;医用耗材招采环境有效净化,医疗机构采购使用规范有序;省平台与医疗机构系统互联互通,医用耗材招采、使用、结算监管有力有效;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成果显著,人民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
 
  《方案》明确了高值医用耗材治理范围。高值医用耗材治理范围包括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省重点治理第二、第三类注册管理及单价超过2000元的医用耗材,并逐步扩大到公立医疗机构采购使用的全部医用耗材和检验检测试剂。
 
  优化省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和综合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省平台”),完善招标、采购、配送、使用、结算、监督和再监督一体化功能,推进全省“一个平台”建设。实现省平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医保支付平台联网同步,数据共享。公立医疗机构使用医用耗材均在省平台阳光采购、公开交易,应上尽上、应采尽采。
 
  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开展医用耗材有条件限价挂网采购。鼓励网上议价,推进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在平台开展实质性议价,鼓励医联体或多个医疗机构联合开展阳光议价采购。
 
  强化议价行为监管,实行议价结果红、黄、蓝监测。联动全国各省级平台最低挂网价,动态调整省平台挂网价。
 
  全面执行国家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标准,推进编码在医用耗材阳光挂网采购、备案采购、联盟带量采购等环节应用。依据国家编码完善省级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分类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增补医用耗材新技术产品,退出不适合临床使用的医用耗材产品。
 
  带量采购方面,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组成全省阳光采购联盟,按照“省级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结果共享”方式,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使用范围广且竞争性强的医用耗材实施联盟带量采购。
 
  坚持依法合规、公平公正、临床优先,保证质量和供应,以真量换实价。加强中选品种采购使用监测,促进联盟采购成果落地。探索长三角地区或更大范围联盟带量采购。
 
  公立医疗机构按要求向省平台报送阳光采购专用结算账户。动态监管公立医疗机构专用账户信息,定期比对分析医用耗材采购订单与结算信息,对货款结算不及时的进行提醒、预警,对长期或恶意拖欠货款的进行约谈。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支付方式改革,高值耗材价格被严控
 
  DRG/DIP的实施从源头上改变了医院

重磅!国家卫健委发布:高值耗材治理任务





高耗占比成重点治理对象 



5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以下简称《手册》)。


内容指出,为保证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在专家研讨、专题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政策文件,对《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 修订版)》进行部分修订,形成《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 版)》。

《手册》提出,二级医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抢救、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诊疗服务。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含介入治疗)患者的数量和质量与医院综合诊疗技术能力(规模、人员、设备、设施等)、临床管理流程、有限资源的效率和效益相关。住院患者手术占比情况可以反映二级医院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新版《手册》对高值耗材耗占比进行重点要求。

文件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 的通知(国办发〔2019〕37 号)要求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 床应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3 号)要求,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明确治理范围,将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完善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并将其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深入治理高值医用耗材,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手册》进一步指出,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1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清单》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适当增加品种,形成省级清单,并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制定医疗机构清单。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 (国卫医发〔2019〕43 号)有关要求,加强医用耗材管理,并按照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工作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手册》再次明确了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具体见文末)





其中包括单/多部件金属骨固定器械及附件、导丝、耳内假体 、颌面部赝复及修复重建材料及制品、脊柱椎体间固定/置换系统、可吸收外科止血材料、髋关节假体、颅骨矫形器械、刨骨器 、球囊扩张导管、托槽、吻合器(带钉)、血管支架、阴茎假体、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式药物输注设备、椎体成形导引系统等18类耗材。






提升二、三级手术占比 







提升微创手术、三级手术占比成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重点。




微创手术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更注重患者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


合理选择微创技术适应症、控制相关技术风险,促进微创技术发展。《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48 …

世卫新冠溯源专家组聚焦“兔子和鼬獾”:认为调查也需放眼东南亚地区

世卫新冠溯源专家组目前正与中方同行共同开展新冠病毒全球溯源中国部分工作。在上周的发布会上,联合专家组经科学评估认为,新冠病毒“比较可能”是经中间宿主引入人类。据《华尔街日报》18日报道,世卫专家组正将焦点放在“兔子和鼬獾”身上,认为这两种动物或为传播媒介。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上周发布的联合研究成果已提出,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提示蝙蝠、穿山甲或者鼬科、猫科动物,以及其他物种都可能是潜在的自然宿主。而与此同时,对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产品大规模检测未发现阳性,也未发现疫情发生前后有新冠病毒在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中循环的证据。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世卫专家组成员、动物学家彼得·达萨克(Peter Dasza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该市场冷冻柜中发现的鼬獾尽管检测呈阴性,但仍能够携带病毒,成为中间宿主。达萨克补充说,市场中发现的兔子也“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另一名专家组成员、荷兰病毒学家马里恩·库普曼斯(Marion Koopmans)也认为,鼬獾和兔子被认为能够携带和传播新冠病毒。

达萨克表示,调查发现,该市场野生动物摊位的供应链包括中国南部省份,而这些省份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他表示,这是一个关键发现,因为在云南的蝙蝠中发现了新冠病毒的两个病毒近亲,而在广西和广东也发现穿山甲带有类似病毒。

但达萨克和其他专家组成员认为,仍需要考察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近期在泰国和柬埔寨等地,已发现类似的冠状病毒。专家组成员、澳大利亚微生物学家多米尼克·德怀尔(Dominic Dwyer)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把东南亚和更多国家纳入溯源考察是有道理的。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根据上周发布的联合研究成果,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均发现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华南海鲜市场关闭后的环境检测普遍发现新冠病毒污染,病毒可能通过感染者、被污染的冷链产品、动物产品等途径引入,但尚无法确定。 …

注意!59款口罩不合格或增加传染风险

 近日,广东省市场局发布通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广东省市场局开展了广东省第二批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通告显示,本次共对该省106家企业生产的111款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开展了监督抽查,涉及全省13个地市。经检验,发现59家企业生产的59款产品不合格。
 
  不合格项目主要有:过滤效率、防护效果、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细菌过滤效率、头带、通气阻力等。
 
  对本次抽查发现不合格产品生产者以及销售者,广东省市场局将责成相关地市市场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监督抽查的相关规定做好后处理工作。
 
  一是责令生产者停止生产、销售同一监督总体产品,对库存产品进行全面清理,对已售出产品予以限期改正并主动公布相关信息;
 
  二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同型号产品;
 
  三是整改后拟重新上市销售的产品,需更换产品包装或者作出产品合格承诺标示;
 
  四是市场监管部门对承诺整改合格的产品实施定期跟踪抽查;
 
  五是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及其生产者、销售者记入质量监管信用档案,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54款口罩,过滤效率项目不合格
 
  本次抽查判定54款产品过滤效率项目不合格。该项目主要考核口罩罩体滤除颗粒物的能力。该项目不合格,可能导致口罩不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如细菌、病毒、粉尘等),极大地增加了使用者患病或传染的风险。具体如下:
 
 
  43款口罩,防护效果项目不合格

LED手术灯无影灯平衡吊臂平衡臂结构拆解

如上图,方臂直插式弹簧臂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主要部件

  • 紧固环
  • 垫片38mm
  • 瘫痪臂转轴紧固套筒
  • 弹簧臂转轴
  • 垫片48mm
  • 4个盖片
  • 弹簧臂盖子(2个半片)
  • 4个沉头十字螺丝钉 966-M3x10
  • 4个盖子
  • 沉头十字螺丝钉966-M3x6
  • 紧固插片套筒
  • 末支点安全套筒
  • 紧固插片
  • 铭片

配件:

  • 线圈(用于无插头耦合弹簧臂)

上海呈卫实业有限公司经销各种医用平衡臂吊臂,包括直插式、直插吊式等类型,以及1-6kg、8-12kg等多种不同承重规格。

目前公司与上海知名企业合作,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医院,并出口到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需了解更多产品资料及报价,请联系唐先生:15800789959

或邮箱:15800789959@163.com…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