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进出口市场分析来了

2021完整年度的报告,我们将在2022年出奉上


内窥镜中国进出口趋势概述

内窥镜中国进出口流向洲分析

内窥镜中国出口趋势概述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出口金额-国家/地区分析



内窥镜采购国/地区排名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出口金额-国家/地区分析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进口金额-国家/地区分析



内窥镜供应国/地区排名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进口金额-国家/地区分析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出口金额-原产地分析



来源:维斯马…

应对集采风险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企业全球化布局提速

自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向心血管介入器械挥下第一刀以来,医疗器械创新企业的发展就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集采政策导向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正在通过加大差异化产品的研发投入、加速全球化布局等措施,来应对同质化产品遭遇集采的风险。


近期国内医疗创新企业海外布局明显提速,其中既包括为产品在海外上市准备的临床试验,也有获得海外创新产品国内授权,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


沛嘉医疗(9996.HK)日前宣布,与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医疗器械公司JenaValve公司签署独占许可协议,将在大中华区制造、开发和商业化JenaValve的主动脉瓣置换(TAVR)器械产品Trilogy。


周一收盘,沛嘉医疗股价大涨近3%。去年12月,沛嘉医疗刚刚完成了一项由法国HighLife公司授权的经房间隔二尖瓣置换系统的亚洲首例临床试验。


JenaValve的Trilogy心脏瓣膜系统是目前世界上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严重的症状性主动脉瓣反流或主动脉瓣狭窄的经股TAVR系统。获得该公司的权益,也将使得沛嘉医疗有望在国内实现“弯道超车”,跻身经股TAVR的第一阵营。


目前在国内,经股TAVR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去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团队首次使用一款带有精准定位功能的球扩式TAVR,对一位单纯性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患者成功实施了股动脉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这也是该款产品在全球的首例植入。产品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来自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并由上海翰凌医疗进行转化以及后期研发。


TAVR作为心脏介入领域一种创新的术式,国内手术量正在快速增长。每台TAVR手术费用达二、三十万。目前TAVR手术相关的瓣膜产品暂未受到集采的影响,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该领域的竞争,业内认为,降价是迟早的事情。


而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产品结构调整、进口替代和国际化将是未来重点突破方向。


“我们看到在药品领域,授权引进(License-in)已经比较多了,但是在器械领域才刚刚开始。”一位资深医疗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企业自己研发相比,License-in的模式虽然贵,但好处是能节省时间。”


心血管医疗器械细分赛道近几个月达成多项授权引进。去年11月28日,远大医药与意大利心血管器械创新企业InnovHeart达成股权投资及产品引进战略合作协议,以约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InnovHeart约17.8%的股权及二尖瓣置换系统Saturn Valve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但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最终仍然需要自行研发全球领先的技术。启明医疗创始人訾振军表示:“开发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产品是启明医疗对研发的基本要求,当国内短短数年间就出现众多同质化结构性心脏病器械领先企业时,我们需要做一个扎实的国际化创新的践行者。”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中国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开始将自行研发的创新性产品带向海外市场。1月14日,健世科技的新一代三尖瓣置换系统Lux-Valve Plus在加拿大完成首例入组,正式启动海外临床研究。


去年12月19日,汇禾医疗自主研发的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系K-Clip在香港成功完成欧盟CE注册临床首例手术,标志着海外临床研究正式启动。汇禾医疗创始人林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K-Clip还将在法国、西班牙等地陆续展开临床研究,首个海外注册临床计划入组140例受试者,持续2年入组观察期。


中国医疗企业走向海外,是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从“替代”向“原创”的转变。“其关键还是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林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世界尚无广泛应用的微创技术三尖瓣治疗器械,在这个领域,中国和全球的创新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来源:第一财经 medworld器械世界

整理:奥咨达…

浙江省卫健委发文,大型医疗设备进院有变

  01、全国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采购模式生变
 
  近日,浙江省卫健委发布《关于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情况的通告》,对2022年第四季度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请许可情况作出公布。
 
 
 
  据《通告》,宁波市第一医院(方桥院区)配置非容积调强型直线加速器(LA)1台的申请,遭到了浙江省卫健委的拒绝。
 
 
  宁波市第一医院不仅是一所三甲综合医院,也是浙江省区域医疗中心,并连续3年进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百强榜”。
 
  院内现有近16亿元的医疗装备,包括达芬奇手术机器人、PET-CT、3.0T磁共振、320排CT、SPECT、胸阻抗断层成像仪等高端大型医疗装备。
 
  如此规模的医院,本就是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主战场”,也最能发挥其用武之地。可以说,优质大型医用设备于它们就好比是“打仗的武器”。
 
  如今配置的申请却遭到拒绝,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02、多家大三甲,大型医用设备进院被严控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浙江省卫健委公布2022年第二季度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申请许可情况,一次性拒绝了7家医院共计10台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申请,其中大部分都是三甲医院。
 
  详细情况如下
 
  01、不予许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余姚市人民医院(三乙)新增配置3.0T磁共振成像系统(MR)各1台的申请;
 
  02、不予许可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新增配置128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1台的申请;
 
  03、不予许可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三甲)、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新增配置1.5T磁共振成效系统(MR)各1台的申请;

4月20日起北京种植牙费用将大幅降低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出台《关于开展全市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将于4月20日起同步实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限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届时,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种植体及牙冠价格将大幅降低。
 
  北京市医保局有关人员26日介绍,口腔种植的整体费用主要由医疗服务和医用耗材两部分组成。此次共整合规范了15个口腔种植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较调整前平均下降72%,将显著减轻群众医疗服务费用负担。
 
  除降低项目价格外,同步对“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总费用进行调控,区分不同等级、不同属地医疗机构以及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等情况分别设立了4档调控目标,具体为:北京全市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4300元,非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4500元,城六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5000元,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5450元。
 
  据介绍,北京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无论公立还是民营机构,均按照上述政策执行。非医保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可参照上述政策确定本机构具体调控目标,并对社会公开。
 
  为进一步降低口腔种植耗材价格,国家医保局统一组织了口腔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大幅降低种植体价格,平均降幅55%。比如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5000元左右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大的奥齿泰、登腾种植体系统从原采购中位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目前北京市正在开展种植体中选结果落地工作。
 
  据介绍,北京市也将对种植牙过程中配套使用的牙冠耗材开展限价挂网,进一步降低牙冠产品价格。为确保群众享受到全流程降价成果,上述耗材集采结果将与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同步执行。

脊柱类耗材集采开标!威高成最大赢家?

  9月27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接受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并现场开标。晚间,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官宣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
 
  根据国家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9月7日发布的《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GH-HD2022-1)》,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组件产品系统进行采购,共分为14个产品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872套系统。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全国6426家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达到120.84万套,集采产品共涉及173家申报企业。
 
  01拟中选名单公布 威高或成最大赢家
 
  从公布的拟中选名单来看,威高骨科、大博医疗、三友医疗、迈瑞医疗等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均在中标之列。
 
  梳理拟中选名单不难发现,包括威高、大博医疗、春立医疗等在内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成本次脊柱集采的大赢家。
 
  威高骨科及旗下两个关节品牌威高海星(高端型)、威高亚华(经济型)共斩获18个拟中选产品。产品系统类别包括:颈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颈椎后路钉棒固定系统、胸腰椎前路钉棒固定融合系统、胸腰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等。
 
  此外,中选产品超过10个的企业还有:大博医疗、富乐科技收获11个拟中选产品;科惠医疗、正天医疗、美敦力、施泰宝、三友医疗收获10个拟中选产品。
 
  02骨科领域第二次国采 满足95%手术所需
 

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第一批)工作方案

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第一批) 工作方案》的通知

云药监械〔2021〕15号

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6号),进一步加快实施我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根据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试点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0年第106号)精神,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共同制定《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第一批)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省医疗保障局2021年6月29日(此件公开发布)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第一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6号),根据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试点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0年第106号),经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云南省医疗保障局研究决定,联合推进云南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对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实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快速、准确识别,促进医疗器械注册、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精准化管理,推进医药、医疗、医保的衔接应用和全链条联动,提高监管效能,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二、任务目标(一)探索建立唯一标识在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实施应用。实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创建、赋予以及数据上传下载和共享功能。(二)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医药、医疗、医保领域的衔接应用。实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与医用耗材代码的映射关联。探索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结算等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三)探索唯一标识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产品召回等环节的应用。(四)推广扩大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应用的产品范围,鼓励各单位主动参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工作。三、组织保障按照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成立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部门协作工作小组的通知》(药监综械注〔2019〕76号)精神,成立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协作工作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组织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协调解决唯一标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各单位开展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四、实施范围(一)实施品种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试点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0年第106号)所列的9大类69个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品种(见附件2),同时结合我省实际,经征集确定的我省第一批实施的医疗器械品种(见附件3),包括所有第三类和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鼓励我省具备条件、有意愿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对生产的品种实施唯一标识相关工作。(二)实施单位国家药监局公布的第一批参与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单位和经征集确定的我省第一批示范单位(含注册人、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见附件3),均应按照要求开展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工作。同时,鼓励我省有条件、有意愿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参与。五、职责分工(一)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云南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推进工作,督促医疗器械注册人、经营企业积极配合实施工作,协调各单位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和培训,探索唯一标识在日常监管、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环节的应用,做好与国家药监督局的工作衔接。(二)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使用单位参与唯一标识实施工作,研究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与医疗器械管理、临床应用等系统衔接中的问题,探索唯一标识在使用单位的应用模式和方法,做好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工作衔接。(三)云南省医疗保障局负责探索唯一标识在医用耗材采购和结算中的应用模式,研究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代码贯标和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的衔接,做好与国家医保局的工作衔接。(四)云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负责组织相关医疗器械注册人及经营企业积极参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加强交流和宣传,定期收集和汇总企业的反馈意见,提出建议。(五)医疗器械注册人负责对本单位产品创建和赋予唯一标识,完成唯一标识数据库数据上传工作,向下游企业或者使用单位提供唯一标识信息,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探索唯一标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的应用模式。(六)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负责按照实施品种的范围,形成医疗器械经营业务中应用唯一标识的工作流程,探索与医疗器械注册人、使用单位、监管部门的协同机制。(七)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负责按照实施品种的范围,做好唯一标识在临床使用的应用,探索唯一标识与医疗器械管理、临床应用等系统之间的衔接。六、实施步骤及任务(一)启动实施1.启动实施全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开展唯一标识宣传和培训。(省药监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2.开展唯一标识编码创建、赋码、数据上传等准备工作。(医疗器械注册人负责,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3.建立唯一标识应用工作流程,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验证多码并行操作。(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负责,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二)深入推进1.探索唯一标识在日常监管工作、卫生健康管理和医保结算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及时跟进实施唯一标识工作进展,收集相关问题,指导督促实施单位开展唯一标识工作。(省药监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2022年3月31日前完成)2.根据产品特点和经营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载体、管理手段与追溯层级,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应用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医疗器械注册人负责,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3.形成唯一标识扫码入库、出库并进行记录,实施品种“应扫尽扫”。(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负责,2022年3月31日完成)4.形成唯一标识采购、临床使用、结算等追溯记录,探索唯一标识、国家医保局耗材编码与医疗业务等系统的对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负责,2022年3月31日完成)(三)总结提升1.召开实施唯一标识工作交流会,总结交流唯一标识的应用模式、经验和第一批唯一标识实施工作情况。(省药监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疗器械注册人、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2022年5月31日前完成)2.根据前期积累的经验,扩大实施品种,推进更多医疗器械注册人、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实施唯一标识。(省药监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七、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数字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监管效能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唯一标识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统一部署,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唯一标识的实施。(二)落实职责,密切配合。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涉及多方参与,是跨部门、跨领域实施的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周密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及时发现收集、分析报告重要问题和建议。加强协作配合,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不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形成部门联动、上下协作的工作格局,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三)积极探索,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创新监管模式,逐步扩大唯一标识实施范围,探索和发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试点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中的作用,有效提升医疗器械监管效率、医疗卫生管理效能,遏制医报骗保行为,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附件:1.国家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产品目录0-4.jpg

(扫描二维码获取附件信息)

2.云南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单位及品种

0-3.jpg

(扫描二维码获取附件信息)【 文章来源 】云南药监局

【全文整理】。医疗是一家全球医疗器械3C产业平台,提供医疗器械注册、医疗器械临床、医疗器械CRO、医疗器械CE认证、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等一站式服务,欢迎咨询。…

医用口罩如何进行医疗器械注册?

  医用口罩属于几类医疗器械?这是许多做医疗器械行业人心中的疑惑,下面,医疗器械注册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医疗器械产品主要分为Ⅰ、Ⅱ、Ⅲ类,这个分类主要根据医疗器械本身的安全性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Ⅰ类产品只是确保了产品的规范,相对要求不会太严格。

  Ⅱ类产品由食药监局对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以控制,要求更高。

  Ⅲ类产品指代需要植入人体,用于支持和维持生命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具有潜在的危险,所以食药监局对此的审批会更加严格,只有通过审批的医疗器械产品才能拥有注册证。

  但总的来说,某一类医疗器械的审批分类也不是非常严格,比如说医用口罩,在一般时候都会被分到一类产品,而在非典时期等感染率极高的时间段,就会划分到了二类,这是为了确保医用口罩具有明确的隔离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普通口罩。

  根据《关于加强医用口罩监管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2009〕95号)的要求,加强对辖区内已批准的医用口罩采用标准的监管,严格要求有关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并规范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标识,指导医疗机构和公众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口罩,因此这时的医用口罩属于二类器械。

  除此之外,具有各种含有灭菌、抑菌和抗病毒的成分,预期用于抗菌抗病毒的医用口罩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想要生产三类医用口罩的相关企业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局申请注册,只有经批准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和销售。

  如果您有医疗器械注册、医疗器械认证、医疗器械临床机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医疗可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以帮助您的产品及早进入国内外市场,面向全球。…

上市械企一季度“成绩单”纷纷发布,寻找亮点



近日,各家上市械企陆续发布一季度“成绩单”,迈瑞医疗、万东医疗、阳普医疗等医械龙头,几家欢喜几家愁,在疫情的影响和催化下,各家细分领域产品线营收比例可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迈瑞医疗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43亿元,同比增长20.10%;实现归母净利润21.05亿元,同比增长22.74%。迈瑞医疗表示,利润增速快于收入主要得益于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带来了规模效应的不断体现。

财报显示,迈瑞医疗的三大主营业务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均实现稳定增长,其中体外诊断业务和医学影像业务增长较快。

万东医疗

一季度销售额和净利均不及预期,营业收入2.1亿,同比减少12.25%;归母净利润2463万,同比减少49.73%;扣非净利润2355万,同比减少49.37%。

万东医疗表示,公司加大在高端影像设备领域的投入布局,重点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包括长板DR、CBCT-DR、无液氦MRI等引领研发项目。

阳普医疗

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55.80万元,同比减少22.12%,收入主要来源于真空采血系统和微生物转运系统业务,其中,真空采血系统销售收入8,365.30万元,微生物转运系统销售收入3,146.9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70.65万元,同比减少213.90%。

乐普医疗

公司营业收入为254,911.12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20,017.99万元,降幅为7.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39.37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24.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720.83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9.83%。

财报提到,上年同期新冠疫情相关检测试剂产品对公司营业收入贡献较大,为6.1亿元,报告期内新冠疫情相关检测试剂实现收入12,959.50万元,扣除此因素外的公司原有基本业务 收入增幅为15.17%。

正海生物

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18亿元,同比增加15.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1.997万元,同比增长25.07%。正海生物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爱博医疗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增幅55.54%;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增幅为63.00%;爱博医疗表示,第一季度国内新冠疫情影响区域较广、时间较长,导致白内障和近视患者就诊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业务增速。

01

疫情影响持续显现

投资者会议上有械企提到,目前疫情影响,“工人不足,只开了20%的产能,物流也受到挑战”,同样,产品研发受到阻滞,导致产品进入医院时间延后。

在各家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中,提到最多的字眼便是“受疫情影响”。

万东医疗在其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指出,受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影像类设备项目落地滞后,市场整体同比下滑。伴随着防控形势的严峻,原材料供应、配套生产、物流运输也存在诸多困难。

另外,进入后疫情时代,疫情“红利”也在逐渐消失。乐普医疗去年同期新冠疫情相关检测试剂产品贡献公司较大营收,达到近6.1亿元,而在今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相关检测试剂实现收入仅为12,959.50万元,扣除此因素外的公司原有基本业务收入增幅为15.17%(一季度总营收降幅7.28%)。

可以预见,疫情的不确定性仍将是影响医械企业营收的重要因素。

02

眼科器械成为不多的亮点

眼科器械作为国内的热门赛道,近年来成为资本重点关注对象。相对来说,眼科市场作为细分领域市场,并不算拥挤,也成为本次公布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以彩瞳、离焦镜等为主要布局产品的爱博医疗,在一季度实现1.3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55.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63.00%。

眼科属于高精尖学科,行业门槛高,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对材料、光学设计和加工工 艺的精细化程度要求高,尤其材料是决定此类植入类医疗器械成败的关键。随着国内相关材料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工工艺的愈发成熟,国产替代将进一步加快。

国家卫健委印发方舱医院装备配置指南(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构建平急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做好新冠肺炎感染者分类救治工作,规范方舱医院装备配置,我委组织制定了《方舱医院装备配置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结合实际参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年7月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相关链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方舱医院装备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政策解读
 
  方舱医院装备配置指南
 
  (试行
 
  基本原则
 
  方舱医院应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床位规模和服务量,科学确定装备品目和数量,原则上应充分依托托管医院开展检查检验工作。方舱医院确有检查检验需求的,可结合实际需求配置相关装备,确保装备适宜、运行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
 
  方舱医院应按照当地要求,建立健全装备调配管理使用制度。方舱医院运行过程中,应做好装备日常巡检和维护;休舱后,做好收储调配,避免资源浪费。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