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进出口市场分析来了
2021完整年度的报告,我们将在2022年出奉上
内窥镜中国进出口趋势概述
内窥镜中国进出口流向洲分析
内窥镜中国出口趋势概述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出口金额-国家/地区分析
内窥镜采购国/地区排名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出口金额-国家/地区分析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进口金额-国家/地区分析
内窥镜供应国/地区排名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进口金额-国家/地区分析
2021年1-6月内窥镜中国出口金额-原产地分析
来源:维斯马…
应对集采风险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企业全球化布局提速
来源:第一财经 medworld器械世界
整理:奥咨达…
浙江省卫健委发文,大型医疗设备进院有变


4月20日起北京种植牙费用将大幅降低
脊柱类耗材集采开标!威高成最大赢家?
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第一批)工作方案
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第一批) 工作方案》的通知
云药监械〔2021〕15号
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6号),进一步加快实施我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根据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试点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0年第106号)精神,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共同制定《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第一批)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云南省医疗保障局2021年6月29日(此件公开发布)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第一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6号),根据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试点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0年第106号),经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云南省医疗保障局研究决定,联合推进云南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对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实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快速、准确识别,促进医疗器械注册、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精准化管理,推进医药、医疗、医保的衔接应用和全链条联动,提高监管效能,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二、任务目标(一)探索建立唯一标识在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实施应用。实现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创建、赋予以及数据上传下载和共享功能。(二)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在医药、医疗、医保领域的衔接应用。实行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与医用耗材代码的映射关联。探索医疗器械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结算等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三)探索唯一标识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产品召回等环节的应用。(四)推广扩大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应用的产品范围,鼓励各单位主动参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工作。三、组织保障按照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成立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部门协作工作小组的通知》(药监综械注〔2019〕76号)精神,成立云南省推进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协作工作小组(名单见附件1),负责组织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协调解决唯一标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各单位开展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四、实施范围(一)实施品种以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试点做好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的公告》(2020年第106号)所列的9大类69个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品种(见附件2),同时结合我省实际,经征集确定的我省第一批实施的医疗器械品种(见附件3),包括所有第三类和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鼓励我省具备条件、有意愿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对生产的品种实施唯一标识相关工作。(二)实施单位国家药监局公布的第一批参与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单位和经征集确定的我省第一批示范单位(含注册人、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见附件3),均应按照要求开展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工作。同时,鼓励我省有条件、有意愿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参与。五、职责分工(一)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云南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推进工作,督促医疗器械注册人、经营企业积极配合实施工作,协调各单位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和培训,探索唯一标识在日常监管、不良事件报告和监测环节的应用,做好与国家药监督局的工作衔接。(二)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使用单位参与唯一标识实施工作,研究医疗器械唯一标识与医疗器械管理、临床应用等系统衔接中的问题,探索唯一标识在使用单位的应用模式和方法,做好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工作衔接。(三)云南省医疗保障局负责探索唯一标识在医用耗材采购和结算中的应用模式,研究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代码贯标和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的衔接,做好与国家医保局的工作衔接。(四)云南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负责组织相关医疗器械注册人及经营企业积极参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加强交流和宣传,定期收集和汇总企业的反馈意见,提出建议。(五)医疗器械注册人负责对本单位产品创建和赋予唯一标识,完成唯一标识数据库数据上传工作,向下游企业或者使用单位提供唯一标识信息,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探索唯一标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的应用模式。(六)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负责按照实施品种的范围,形成医疗器械经营业务中应用唯一标识的工作流程,探索与医疗器械注册人、使用单位、监管部门的协同机制。(七)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负责按照实施品种的范围,做好唯一标识在临床使用的应用,探索唯一标识与医疗器械管理、临床应用等系统之间的衔接。六、实施步骤及任务(一)启动实施1.启动实施全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开展唯一标识宣传和培训。(省药监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2.开展唯一标识编码创建、赋码、数据上传等准备工作。(医疗器械注册人负责,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3.建立唯一标识应用工作流程,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验证多码并行操作。(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负责,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二)深入推进1.探索唯一标识在日常监管工作、卫生健康管理和医保结算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及时跟进实施唯一标识工作进展,收集相关问题,指导督促实施单位开展唯一标识工作。(省药监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2022年3月31日前完成)2.根据产品特点和经营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载体、管理手段与追溯层级,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应用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医疗器械注册人负责,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3.形成唯一标识扫码入库、出库并进行记录,实施品种“应扫尽扫”。(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负责,2022年3月31日完成)4.形成唯一标识采购、临床使用、结算等追溯记录,探索唯一标识、国家医保局耗材编码与医疗业务等系统的对接。(医疗器械使用单位负责,2022年3月31日完成)(三)总结提升1.召开实施唯一标识工作交流会,总结交流唯一标识的应用模式、经验和第一批唯一标识实施工作情况。(省药监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疗器械注册人、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2022年5月31日前完成)2.根据前期积累的经验,扩大实施品种,推进更多医疗器械注册人、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实施唯一标识。(省药监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七、工作要求(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数字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监管效能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唯一标识工作的重要意义,根据统一部署,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唯一标识的实施。(二)落实职责,密切配合。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涉及多方参与,是跨部门、跨领域实施的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周密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及时发现收集、分析报告重要问题和建议。加强协作配合,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不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形成部门联动、上下协作的工作格局,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三)积极探索,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创新监管模式,逐步扩大唯一标识实施范围,探索和发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试点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中的作用,有效提升医疗器械监管效率、医疗卫生管理效能,遏制医报骗保行为,切实保障公众用械安全。附件:1.国家第一批实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产品目录
(扫描二维码获取附件信息)
2.云南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实施单位及品种
(扫描二维码获取附件信息)【 文章来源 】云南药监局
【全文整理】。医疗是一家全球医疗器械3C产业平台,提供医疗器械注册、医疗器械临床、医疗器械CRO、医疗器械CE认证、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等一站式服务,欢迎咨询。…
医用口罩如何进行医疗器械注册?
医用口罩属于几类医疗器械?这是许多做医疗器械行业人心中的疑惑,下面,医疗器械注册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医疗器械产品主要分为Ⅰ、Ⅱ、Ⅲ类,这个分类主要根据医疗器械本身的安全性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Ⅰ类产品只是确保了产品的规范,相对要求不会太严格。
Ⅱ类产品由食药监局对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以控制,要求更高。
Ⅲ类产品指代需要植入人体,用于支持和维持生命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具有潜在的危险,所以食药监局对此的审批会更加严格,只有通过审批的医疗器械产品才能拥有注册证。
但总的来说,某一类医疗器械的审批分类也不是非常严格,比如说医用口罩,在一般时候都会被分到一类产品,而在非典时期等感染率极高的时间段,就会划分到了二类,这是为了确保医用口罩具有明确的隔离作用,而不是单纯的普通口罩。
根据《关于加强医用口罩监管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械〔2009〕95号)的要求,加强对辖区内已批准的医用口罩采用标准的监管,严格要求有关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注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并规范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标识,指导医疗机构和公众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口罩,因此这时的医用口罩属于二类器械。
除此之外,具有各种含有灭菌、抑菌和抗病毒的成分,预期用于抗菌抗病毒的医用口罩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想要生产三类医用口罩的相关企业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向国家局申请注册,只有经批准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和销售。
如果您有医疗器械注册、医疗器械认证、医疗器械临床机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医疗可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以帮助您的产品及早进入国内外市场,面向全球。…
上市械企一季度“成绩单”纷纷发布,寻找亮点
近日,各家上市械企陆续发布一季度“成绩单”,迈瑞医疗、万东医疗、阳普医疗等医械龙头,几家欢喜几家愁,在疫情的影响和催化下,各家细分领域产品线营收比例可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迈瑞医疗
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43亿元,同比增长20.10%;实现归母净利润21.05亿元,同比增长22.74%。迈瑞医疗表示,利润增速快于收入主要得益于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带来了规模效应的不断体现。
财报显示,迈瑞医疗的三大主营业务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均实现稳定增长,其中体外诊断业务和医学影像业务增长较快。
万东医疗
一季度销售额和净利均不及预期,营业收入2.1亿,同比减少12.25%;归母净利润2463万,同比减少49.73%;扣非净利润2355万,同比减少49.37%。
万东医疗表示,公司加大在高端影像设备领域的投入布局,重点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包括长板DR、CBCT-DR、无液氦MRI等引领研发项目。
阳普医疗
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55.80万元,同比减少22.12%,收入主要来源于真空采血系统和微生物转运系统业务,其中,真空采血系统销售收入8,365.30万元,微生物转运系统销售收入3,146.9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70.65万元,同比减少213.90%。
乐普医疗
公司营业收入为254,911.12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20,017.99万元,降幅为7.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539.37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24.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720.83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9.83%。
财报提到,上年同期新冠疫情相关检测试剂产品对公司营业收入贡献较大,为6.1亿元,报告期内新冠疫情相关检测试剂实现收入12,959.50万元,扣除此因素外的公司原有基本业务 收入增幅为15.17%。
正海生物
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18亿元,同比增加15.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1.997万元,同比增长25.07%。正海生物主营业务为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爱博医疗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增幅55.54%;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增幅为63.00%;爱博医疗表示,第一季度国内新冠疫情影响区域较广、时间较长,导致白内障和近视患者就诊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业务增速。
01
疫情影响持续显现
投资者会议上有械企提到,目前疫情影响,“工人不足,只开了20%的产能,物流也受到挑战”,同样,产品研发受到阻滞,导致产品进入医院时间延后。
在各家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中,提到最多的字眼便是“受疫情影响”。
万东医疗在其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指出,受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影像类设备项目落地滞后,市场整体同比下滑。伴随着防控形势的严峻,原材料供应、配套生产、物流运输也存在诸多困难。
另外,进入后疫情时代,疫情“红利”也在逐渐消失。乐普医疗去年同期新冠疫情相关检测试剂产品贡献公司较大营收,达到近6.1亿元,而在今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相关检测试剂实现收入仅为12,959.50万元,扣除此因素外的公司原有基本业务收入增幅为15.17%(一季度总营收降幅7.28%)。
可以预见,疫情的不确定性仍将是影响医械企业营收的重要因素。
02
眼科器械成为不多的亮点
眼科器械作为国内的热门赛道,近年来成为资本重点关注对象。相对来说,眼科市场作为细分领域市场,并不算拥挤,也成为本次公布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以彩瞳、离焦镜等为主要布局产品的爱博医疗,在一季度实现1.31亿元营收,同比增长55.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63.00%。
眼科属于高精尖学科,行业门槛高,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对材料、光学设计和加工工 艺的精细化程度要求高,尤其材料是决定此类植入类医疗器械成败的关键。随着国内相关材料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工工艺的愈发成熟,国产替代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