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赛道迎来“黄金时段”

雅培(Abbott)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为1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7.2%;净利润为19.8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1.62亿美元。按业务划分,医疗设备业务营收37.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诊断业务销售额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制药业务销售额为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4.9%。营养业务销售额为20.43亿美元,同比增长5.5%。2021年净销售额430.75亿美元,2020年为346.08亿美元。全年净利润70.71亿美元,上年为44.95亿美元。
丹纳赫集团(Danaher)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第四季度销售额81.4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67.6亿美元。当季净利润17.4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2亿美元。2021年销售额294.53亿美元,2020年为222.84亿美元。全年净利润62.69亿美元,上年为35.1亿美元。
美敦力(Medtronic)公布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季度净销售额为77.6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77.75亿美元;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14.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5%。按业务划分,心血管业务营收为2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医疗外科业务营收为22.9亿美元,同比下降1%;神经科学业务营收为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糖尿病业务营收为5.84亿美元,同比下降7%。美国地区营收为39.39亿美元,占公司营收的50.8%。
百特国际(Baxter International Inc)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第四季度净销售额35.1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1.81亿美元。当季净利润2.3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68亿美元。2021年净销售额127.84亿美元,2020年为116.73亿美元。全年净利润12.84亿美元,上年为11.02亿美元。
汉瑞祥(Henry Schein)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第四季度净销售额33.3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31.66亿美元。当季净利润1.4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3亿美元。2021年净销售额124亿美元,2020年为101.2亿美元。全年净利润6.31亿美元,上年为4.04亿美元。
…为推进医用耗材治理改革,近日,南京市医保局连发多则文件(文件见文末)。
作为耗材带量采购“吃螃蟹”第一批地区,南京这次大手笔完善集中采购配套措施,或将对全国以及其他地区耗材带量采购产生巨大冲击,值得关注!
据南京市医保局《关于深入推进医用耗材治理改革的实施意见》了解,为提高耗材价格治理水平,将继续推进多种形式的耗材带量采购和降低价格谈判,建立带量采购相关产品梯度降价、联动降价机制,施行医用耗材挂网产品分类管理。
并且,每年医用耗材降价产品不少于1000个,到2025年,要基本实现挂网医用耗材价格整体降低。
好处是,医保局也将逐步开展医保基金与企业直接结算,至2025年,实现医保基金直接结算率达50%。
再降70%,
这些耗材将被“限制、禁止”采购”!
带量采购联动降价自不必多说,经中选企业确认,直接引入外省市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
与此同时,南京医保局将对挂网医用耗材目录产品进行分类,包括“优先采购”、“鼓励采购”、“限制采购”、“严禁采购”,以及“正常采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医保局下发的《建立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非中选产品梯度降价机制(试行)》中,针对国家、省、市组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降幅超过30%的同品种非中选产品,调降降幅不低于中选产品最小降幅的70%。
企业可按目标降幅直接下调价格,也可以分步降价,但首次降幅不得低于目标降幅的40%。但是,在带量采购结果执行的两年内,未响应梯度降价和未达到目标降幅的产品,列入“限制采购”类。
也就是说,哪怕是未中选,也要再降价70%,如果达不到标准直接“关禁闭”。
并且,文件还对医疗机构下达的命令,如继续大量使用这些降价不达标的耗材产品,医院也将被医“约谈”……试问,还有哪个不长眼的继续使用?
事实上,限制医院采购“不降价”产品,南京不是第一个,并且已经有大三甲医院,开始停用不降价耗材产品…
4月底,安徽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省医保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自2022年6月1日起,未经批准,禁止采购进口产品。
2021年以来,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山西省已相继发布最新“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收紧进口医疗器械的产品种类和数量。
安徽上述的通知明确提出,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财政预算资金以及事业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自有资金”开展采购活动,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关于进口审核的有关规定。单项或批量采购预算达到政府采购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实行审核管理。
“国内医疗器械国产化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从鼓励国产到优先国产,再到现在的采购国产,政策为国产设备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竞争环境。” 一位长期从事放疗设备研发领域的业内人士表示。
通知强调,采购进口产品,一律通过“徽采云”平台上传《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申请表》和《政府采购进口产品专家论证意见》,实行在线申报,由主管预算单位和设区的市级以上财政部门在线审批,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进口产品采购。
不仅如此,《通知》还要求从严审核进口产品采购,重点审查专家对项目采购需求的论证意见,不具体、不明确的论证意见不作为审核依据。杜绝地方为采购进口产品在“专家论证”上钻空子的现象。
早在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率必须提高;《“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2021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 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国产仪器设备“进口替代”验证评价体系,推动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和“进口替代”。
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大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政策支持力度。据不完全梳理,2021年以来,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山西省已相继发布最新“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缩紧进口医疗设备的种类,哪怕是在清单内的设备,依旧需要合理的理由,且不能限制国产竞争,明确清单外的设备,国产优先。
2021年3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2021年省级卫生健康机构进口产品目录清单的公示》,广东省仅46种医疗设备,可选择采购进口产品。
同年4月,四川省政府采购网也发布了《省级2021-2022年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清单论证意见公示(医疗卫生设备类)》,四川省仅有59种医疗设备可选择进口产品。
“十三五期间,北京协和医院与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研发和制造人员合作,助力国产放疗设备的创新。目前协和医院已经引进许多国产大型医疗设备,推动国产高端设备的规范化和普及应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主任张福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进口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占据着领先地位,尤其在高端产品市场,几乎全部为国际产商所占据。随着我国医疗设备品牌的不断追逐,部分中低端医疗设备已然实现了“进口替代”,接下来,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将成为主流趋势。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重新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收费标准的公告(2021年第5号)
2021-06-09
根据国家有关最新规定和我省 《 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重新发布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 》 (苏财综( 2016 ) 108 号)、((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降低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收费标准的通知) ) (苏发改收管发( 2019 )引号)要求,现对目前执行的((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降低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收费标准的公告 》 (苏药监财 【 2 0 19 ) 7 号)进行修订并重新发布。修订的主要事项如下:
一、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7 号)第 77 …
基本没有小企业中标
9月22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133号建议的答复》(下称《7133号答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0日主持召开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听取医院、企业、专家代表和地方医保局负责同志意见,研究部署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韩正表示,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三医联动”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改革、取信于民,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韩正强调,要抓紧巩固完善制度成果,形成更加规范的制度体系,推动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要加快扩大集采范围,着力破解医用耗材标准不一、分类不清等问题,扎实做好心脏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工作。要加强中选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对质量问题实行“零容忍”,依法依规查处。要按规定采购并使用中选药品、耗材,防止出现招而不采、采而不用。要完善和落实改革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生产企业和患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齐心协力做好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作了汇报,齐鲁制药集团、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专家,以及天津、安徽医保部门负责同志作了发言。
来源:国家医保局…
当地时间21号,世卫组织举行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球已有近200种新冠疫苗处于临床或临床前试验阶段,但不是所有疫苗都会研制成功。
世卫组织正开展“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预计将于2021年底前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旨在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同时获得新冠疫苗,并优先提供给卫生工作者和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
世卫组织总干事 谭德塞: 候选疫苗越多,得到安全有效疫苗的几率就越高,这不是慈善事业,而是符合每个国家的最大利益。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加速实现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快方式,是确保所有国家都有人能接种新冠疫苗,而不是一些国家的所有人都接种新冠疫苗。
发布会上,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中国一些新冠疫苗已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被证明有效。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 苏米娅·斯瓦米纳坦: 中国的新冠疫苗研发项目非常活跃,已有数个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领先阶段,世卫组织对中国的新冠疫苗很感兴趣,一直在密切关注,一些疫苗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已被证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