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市化学药首发价格机制,是利好还是利空?

春节前夕,国家医保局《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 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坊间流传开来,目前这份征求意见稿正通过有关行业协会征求意见。

这是国家医保局积累了去年新冠治疗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是在常规挂网方式之外,开辟了一条化学药上市、定价的准入通道。

所谓首发价格形成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可以自愿选择集中受理模式 ,可自主选择1家首发价格受理单位进行申报,一次受理、全国通行。看来果然与此前预料的一致,新冠治疗药物首发价格申报机制的经验,将推广到更多的药品领域。

企业通过自评的方式,填报国家医保局统一制定的自评量表,见附件1),从药学物质基础、临床价值、循证证据强度等维度,对企业评价新上市药品创新质量给予指引。

药品创新程度自评指标,从药物本身来看,主要包括新机制/新靶点、新的先导化合物、现有药物的新衍生物或异构体、新的给药方式、新的适应症以及新复方制剂。从注册分类来看,似乎囊括了1类、2类新药的范畴。新机制/新靶点可以拿到50点,其中全球新还可多加10点;新的先导化合物可有40点((全球新+10点))。

要获得40-50的点数,这类药要具备新机制/新靶点是非常困难的,几乎就是FIC,国内企业寥寥无几,从近年药品注册制度改革后来看,大多数企业还是在新3、4类仿制药居多。新的给药方式、新的适应症以及新复方制剂相当于2.2类/2.3类/2.4类改良型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通俗来讲是改结构、改剂型、新适应症、复方制剂,最多可以拿到30点/15点/5点。

从审评审评的角度看,突破性治疗、优先审评审批、属于国家级政策支持研发和仿制范围、用于儿童治疗的剂型、规格等分别最多可拿到25点/15点/10点/10点。其中,纳入罕见病目录用药可以15点,纳入短缺药目录的10点,属于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5点,儿童专用+10点,儿童兼用+5点。

这些药物,现有的政策准入途径相对宽松一些,那么支持纳入医保目录、基药目录(罕见病、短缺药、鼓励仿制药等),要么在医院准入时不考核一品两规(儿童药)。此次如果纳入首发价格申请,企业首先要清晰定位自身的准入路径,因为除了突破性疗法、罕见病用药之外的药物,点数并不是特别高。

此外,自评表还根据临床试验的验证内容来评估,各项指标点数在5-10点之间。

自评指标三部分点数分别为60/60/30,点数总值为150,自评结果分为三档:自评点数居高(点数在90-150之间)、居中(点数50-90)、低(点数0-50)。

对于自评点数高的新上市药品,采取简化申报资料、缩短办理流程、办理结果全国通行、保持自主制定价格稳定等措施(附件2)。对于自评点数低的新上市药品,转入常规管理,将价格支持优先导向更高水平、更优质、更急需、更可靠的医药创新。

受理单位按 照申报资料完整性、首发价格的经济性和公允性等因素,分 A、B、C 三类提示价格风险,并配套相应的省域间协同挂网、 价格风险标识等措施,引导申报企业规范执行新上市药品首 发价格指引,自主定价。

该《征求意见稿》自2月6日流传业内之后,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说是利好,有人说是利空。

说利好的,拿出当天股市飘红为例证,证明该方案对行业特别是对创新药的定价支持起到了安定市场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天国家队入场,众多板块的股票全线飘红,一扫多日股市跌跌不休的阴霾。

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该方案的实际效果仍需要进一步评估,从征求意见稿内容及两个附件来看,很多实操过程依然晦暗不明。如果试着拿几个已经上市的药品代入进行进行自评的话,估计自评点数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别说处于中低点数的产品在未来的准入过程中依然会有诸多影响,就算不被价格管理限制的高点数产品,在1-5年的稳定期之后,也要评估首发价格与国谈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妨将价格首发机制,视为是一种“Pre国谈”,但经历5年“稳定期”后,是否还想参与国谈?以及心理价格如何?估计也是企业需要在申请价格首发之时考虑清楚的。

循曜生物完成近两亿元A轮融资,加速推进出凝血及纤维化领域新药研发

精彩内容

日前,深耕出凝血及纤维化领域创新药研发的上海循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循曜生物”)宣布完成近两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龙磐投资领投、老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追加投资,跃为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获近两亿元融资,循曜生物将加速推进新药研发

作为产学研资合作的典范,循曜生物成立于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医学院刘俊岭教授团队经上海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共同孵化创立,聚焦出凝血及纤维化领域创新药物研发。

作为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上海医药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与商业,2022年营业收入2320亿元,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与全球制药企业50强,综合实力位列中国医药企业前三 ,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上海医药倡导“创新、诚信、合作、包容、责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持之以恒,提升民众的健康生活品质,努力打造成为受人尊敬、拥有行业美誉度的领先品牌药制造商和健康领域服务商。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则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总目标管理规模为人民币500亿元的市级产业基金,由上实集团发起设立。重点投向符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包括高端生物制品、创新化药及制剂、高端医械及诊断、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业态等各大主要项目领域。

成立至今,循曜生物基于创始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在肺纤维化以及血小板减少、血友病、血栓性疾病等出凝血领域建立了原创性靶点及新分子管线,并搭建了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新一代抗体及蛋白类药物发现及改造技术平台。本轮融资资金将助力推进公司现有管线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

“感谢龙磐投资对循曜生物的高度认可和老股东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的持续看好,以及上海医药、交大医学院等老股东对循曜成长的支持与呵护。”对于本次融资,循曜生物创始人刘俊岭教授表示,循曜生物的项目来自高校转化,循曜团队基于强大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背景,对接产业与市场,走在中国原研创新药物新阶段的前端,循曜生物不仅希望能为临床患者带来更多更有效、更可及的药物,同时也希望能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走出一条新路径。

龙磐投资董事长余治华十分看好循曜生物的发展。在他看来,循曜生物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公司聚焦纤维化与出凝血领域,致力于解决长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依托于上海交大医学院刘俊岭教授多年的出凝血与纤维化领域的研究积累,结合上海医药产业化能力,构建出了一系列临床前数据优异的产品管线,并快速的将一个全新靶点药物推进到临床阶段。这充分体现了产学联合的科研优势与效率优势。

“龙磐投资很高兴能够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到公司发展当中。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运用自身资源与经验,帮助创始团队共同推动企业发展。”余治华期待,循曜生物药物的开发管线早日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惠及广大临床患者。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总裁刘大伟则表示,循曜生物是由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首次孵化转化的首个“产-学-研-资”深度合作成果。项目已顺利实现校方退出,是基金在推动医科院校科创转化特色发展之路上的成功实践。循曜成立以来,基金深度参与孵化工作,支持公司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进展,也期待循曜原创性新药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后续,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将携手其他股东继续为循曜提供强大的投后支持,助力其把握新药研发领域快速发展的机遇。

布局创新性强、壁垒高的管线,循曜生物取得多项突破

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循曜生物创始人刘俊岭教授一直深耕于出凝血领域的基础科研及转化,并完成众多突破,目前共主持了8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近百篇,并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循曜生物,刘俊岭教授带领着一支由高学历、高水平的科研及产业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作为研发攻坚力量。团队完成了全球首创新靶点雾化吸入抗体药物的IND申报并获批临床,不仅完成了创新靶点药物无先例可循的各种生物学和药学挑战,更是在业内探索出了完全抗体药物雾化吸入的非临床研究路径。

近两年来,团队在Immunity、Blood、Nature Communication、Circ Res、J Thromb Haemost等核心期刊发表了11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论文,2年所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总计超过150分。

根据循曜生物披露的管线,包括有来源于血液系统的全球首创新靶点肺纤维化治疗性雾化吸入抗体药物,也有针对A型血友病的全新特异性双抗分子以及全新靶点的长效可拮抗的抗凝抗体等。

其中,刚刚获得国内IND批件的肺纤维化治疗性雾化吸入抗体药物,是由循曜生物首次揭示的在成纤维细胞表达的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及其作为肺纤维化治疗新靶点的分子(Nat Commun. 2022 Nov 19;13(1):7114.)。循曜团队研究发现,该基因缺失会导致老年小鼠自发地呼吸功能下降和肺泡胶原成分积聚、加重药物诱导肺纤维化模型的肺纤维化程度并增加其死亡率。而在肺成纤维细胞内特异性敲除该基因显著会加重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表明Pear1可能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功能来调节肺纤维化进展。根据循曜生物在Nat Commun上发表的分子机制,PEAR1可以抑制纤维化因子TGFb、FGF或PDGF等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激活,这一特征使得PEAR1成为吡非尼酮、尼达尼布等药物作用的上游靶点,且由于其属于内源性反馈抑制通路,其具有作用更广泛、更温和的潜在优势。

循曜生物自主研发的靶向PEAR1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雾化吸入激活PEAR1的单抗可显著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Pear1人源化小鼠的肺功能和纤维化症状,显著逆转小鼠体重、提高其存活率,药效优于吡非尼酮,并有望促进肺间质内胶原沉积-水解再平衡。该抗体药物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局部和全身给药实验中未观察到相关的毒副作用,安全性佳;其通过一周一次的雾化吸入给药,给药途径便捷,并将开创大分子吸入药物治疗肺部疾病的新领域。

而出凝血疾病领域作为循曜的传统强项,公司也布局了不少创新性强、壁垒高的管线,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