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跨国巨头本土化的机遇与调整

日前,瑞典医疗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墨尼克医疗宣布在我国建立其首个高级敷料生产基地,这一决策不仅彰显了墨尼克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也再次引发了业界对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在中国投资建厂的热议。

近年来,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如波士顿科学、美敦力、强生等纷纷加速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不仅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还与中国本土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跨国医疗器械巨头为何纷纷选择中国,这一趋势又给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跨国巨头为何纷纷入驻






综合来看,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与潜力、良好的政策与营商环境、完善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优势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与消费升级,是吸引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入驻我国市场的四大驱动力。

庞大的市场规模与潜力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基数,医疗健康市场的规模之大、潜力之深,无疑是吸引跨国医械巨头纷至沓来的首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高质量医疗器械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伤口护理、外科手术等细分领域,高级敷料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措施。从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化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为跨国医械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我国还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完善的工业体系与供应链优势

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支持。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国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这种优势使得跨国医械企业能够在中国找到高质量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场需求多样化与消费升级

我国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为跨国医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和患者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各不相同,这为跨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市场机会。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我国患者对高品质、高性能的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跨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国内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如瑞典墨尼克医疗在华建立高级敷料生产基地,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正站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彰显了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为国内企业绘制了一幅复杂而诱人的发展图景。

三大机遇

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的加速器:跨国医械巨头的入驻,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直接接触国际前沿技术的机会。通过合作与交流,国内企业能够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加速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链协同与资源整合迎新契机:跨国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为国内企业打开了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大门。国内企业可以借此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与跨国企业的供应链合作,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价值,实现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的跳板:跨国企业的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力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拓展国际市场的宝贵资源。国内企业可以借助跨国企业的平台,提升自身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加速国际化进程,抢占全球市场先机。

两大挑战

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考验:跨国医械巨头的进入无疑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国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认可。

技术壁垒与品牌认知度的双重挑战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壁垒和品牌认知度是国内企业难以回避的问题。国内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破技术垄断;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忠诚度。

面对这些机遇与挑战,国产医疗器械企业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心。一方面要积极把握跨国企业带来的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要勇于面对竞争压力和技术挑战,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与跨国企业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繁荣与进步。

编辑:张洁云

来源:《医药经济报》总4608期(53期)

医学设备运维大模型启动专家建言提升医学设备运维效率

  有咨询机构称,2022年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专家同时提醒,国内医学设备运维情况亟待改善。
 
  一方面,医疗机构的医学设备管理部门往往面临“被动维修”“监管空白”“价格不透明”等问题,传统运维方式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在人手不足、经费有限、技术薄弱等情况下,医院只能将大部分经费投入高端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导致其他设备“无人监管”。
 
  另有业内人士说,医疗机构的设备维修人员普遍待遇较低,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此外,受限于技术资料的匮乏,设备维修人员普遍积极性不高,维修经验难以积累。
 
  事实上,医学设备运维成效关系着医疗服务的质量。近日,数聚山东和瑞泊共同发布医学设备运维行业大模型,并宣布项目首期工程投资超过两亿元。
 
  研发团队表示,“泰山之光医学设备运维大模型”基于大模型技术,并利用了丰富算力和大模型高端技术人才资源,还结合了他们在医学设备领域的专业经验、海量数据及应用场景。
 
  据介绍,这个医学设备运维行业大模型通过强化学习,以及与小模型结合,能够为医学设备运维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诊断、智能化运维方案和实时数据监测。
 
  研发团队介绍,与传统运维方式相比,“泰山之光医学设备运维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能够精准预测设备故障,提前进行维护和修复,减少意外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通过云计算技术,医学设备运维大模型还能实现远程管理,方便医疗机构对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在发布医学设备运维大模型的同时,瑞泊和数聚山东还为通用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揭牌,他们表示,将加大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设备运维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并将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鼓励人才交流,促进成果共享。

当益丰开始卖水果,药店“跨界”还有多少惊喜

近日,益丰发布公告称,将增加多个经营范围,包括新鲜水果零售;宠物食品及用品零售;水产品零售;食用农产品零售等,当然,还有与大健康相关的“病人陪护服务”。

药店圈的“跨界”玩法,被玩出花来了。

01益丰宣布增加多个非药品类经营,曾多次调整

1月12日晚间,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益丰药房”)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增加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

公告显示,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增加经营范围:“病人陪护服务;新鲜水果零售;新鲜水果批发;宠物食品及用品零售;水产品批发、水产品零售;食用农产品零售;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专属保险代理业务(凭授权经营)”。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最常规的药品零售以外,益丰往后还可能涉及水果零售、宠物用品、水产品、使用农产品等品类的经营。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益丰先后发布多则经营范围变更公告,分别为:

2022年3月31日,增加经营范围“健康咨询服务、家用电器、3c数码、黄金珠宝、钟表”;

2023年2月23日,增加经营范围“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

值得注意的是,益丰所增加的经营范围既有与医药相关的“大健康”业务,如养生保健服务、健康咨询服务、病人陪护服务等;此外,也有看似跟卖药相关性不大的新鲜水果、宠物药品、水产品等品类的零售业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健康”渗透率快速提升,连锁药店经营范围愈加丰富,除了常规的药品零售以外,还有逐步向食品、日用品甚至生鲜品拓展的趋势。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连锁药店增加非药品类的经营,甚至增加与大健康关联度不强的品类,其主要目的是为线上业务做品类拓展,或以此为媒介来吸引客流,维护客群关系。

此外,换个角度看,益丰此次增加的“病人陪护服务”“宠物食品及用品零售”“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专属保险代理业务(凭授权经营)”等经营范围,也进一步展现了头部连锁在多元化、专业化上的业态延伸探索。

02连锁“跨界”玩出花,业外巨头开始入局

而在药店圈内,“跨界合作”和多元化经营的玩法已不算新鲜事。

前有一心堂开拓彩票业务,不仅通过与中石化、邮政等巨头强强联合,在“加油站经济”、邮政便民药店以及便利店等领域大展拳脚;还布局了药妆店、商业保险支付、配方颗粒业务等多元化经营业务。

再近一点的便是2023年8月,河南张仲景大药房旗下的仲景生活,开始卖起了面包和奶茶。据了解,仲景生活倡导以食为养,以食代养,坚持药食同源的研发理念,主要营业范围包括茶饮、蛋糕、零食等。

仲景生活在郑州、南阳以及新乡共拥有11家直营门店。从功能类型上看,仲景生活分为养生轻食店、国朝养生健康体验馆以及生活便利店。大众点评显示,仲景生活的人均消费在23-25元之间,售卖的产品包括陈皮香橙面包、鸡内金焦馍及酸梅汤等。

上市连锁新贵健之佳则转换战场,往国际业务拓展。2023年12月,健之佳发布公告称,公司香港全资子公司完成注册手续,收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司注册处签发的《公司注册证明书》。这也意味着健之佳的跨境业务将走出实质性的一步。

在此之前,健之佳已提出,将拟使用自有资金,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香港健之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香港健之佳建设为采购平台,构建对外采购体系,通过代理一些独特小品种,形成商品差异化,同时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升健之佳非药品类商品竞争力。

上述的“跨界”和“多元化”都可看作是药品零售行业由内向外“往外走”的玩法;而另一边,从其他行业由外向内“请进来”药店圈的跨界操作也屡见不鲜。

比如,华为云入局线下药店,与柳药集团、润达医疗围绕连锁智慧药房、智慧医院、智慧医疗云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这也意味着,华为把大健康相关业务延伸至线下药店领域。

物流巨头顺丰也不甘示弱。2023年11月前后,顺丰同城正式推出“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医药配送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医药新零售和互联网医院两大核心医疗消费场景。

众所众知,即时配送作为医药行业O2O的重要模式,是药店布局新零售的重点对象。目前药店O2O这块蛋糕还在“增量”阶段,顺丰的入局,将会把原有的物流配送市场格局撕开一道口子,给药店O2O的发展带来新变化。

03“药店+”全面开花,跨界也有“两条腿”走路

“药店+”逐步推行并与多个行业、领域对接、得到认可,充分说明药品零售业是有生机、有活力,也是有需求、有前途的行业。

当下,在行业政策的指引鼓励下,连锁药店更多在尝试往外走、请进来,让“药店+”全面开花。如广东、江西等地监管部门推动的“连锁药店+便利店”的模式,让便利店的生活便利品与药店的商品结构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综合来看,药店圈的跨界融合潮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连锁“往外走”的业态多元化,典型代表为各种“药店+”模式的出现;二是将其他企业“请进来”的异业合作,典型代表则是华为入局药店、顺丰杀入医药新零售。

前者可理解成,药店为应对受集采影响药品利润下滑的趋势,正尝试通过拓展大健康新零售业务,调整和丰富品类结构的探索,在客流、利润双双不利的局面下,带来新的营收增长。此外,消费场景和营造和医药生态圈的打造也是连锁的目的所在。

后者即业外巨头的入场,也让这场“跨界”玩法有了更多新鲜感。顺丰的入场,是属于产业链上原有业务的延伸,发挥药店自身优势打通并完善药品供应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医药新零售的发展;华为的入局,则说明药店圈内的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加强版”医药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来了

11月24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23〕23号)。

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存在对生产企业穿透不到位、失信处置不及时等问题

该《通知》称,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以下简称“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实施以来,在营造公平公正的医药采购交易环境、推动医药企业诚信经营、维护规范的药品耗材价格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向生产企业穿透不到位、失信处置不及时等问题。为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制度落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通知》从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向生产企业穿透、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拓展评定结果应用等四方面来加强和改进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

各省集采机构原则上在接到国家医保局通报相关案源6个月内完成评级处置

其中,在强化责任担当方面,《通知》明确要求各省级医药集采机构要切实承担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工作实施主体责任,在准确把握运用裁量基准和操作规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失信评级处置工作,原则上在接到国家医保局通报相关案源6个月内完成评级处置。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对省级医药集采机构评级处置的指导和监督职责,对工作滞后的要督促加快办理,对处置失当的要及时纠偏。

必须穿透到生产企业,或通过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举证追溯到生产企业

要加强向生产企业穿透,要压实药品耗材生产企业公平合法诚信经营、维护正常价格秩序的第一责任,对案源已明确具体产品的评级处置,必须穿透到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对案源未明确具体产品的,应通过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举证追溯至具体产品及其生产企业。仅对配送企业进行处置,无法穿透至生产企业,以及按规定不纳入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案源,处置意见需经省级医疗保障局复核同意后办结。

从2024年一季度起,向社会公告失信评定结果

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方面,《通知》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和医药集采机构均应在本单位门户网站醒目位置设置专栏,自2024年一季度起,向社会动态公告“特别严重”“严重”“中等”“一般”失信评定结果,并报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备案。国家医保局也将在门户网站价格招采信用评价专栏按季度公开有关情况。

设置招采规则时,对“特别严重”及“严重”失信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禁入或约束

在组织国家集采和省际联盟采购设置招采规则时,医疗保障部门应充分考虑评定结果因素,对“特别严重”及“严重”失信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禁入或约束,根据评级结果在续约时给予一定赋分。要强化信用评价与价格治理的协同联动,在一省确定失信产品价格虚高空间后,应及时通知他省予以关注。

北京DRG集采之后,实际付费开始了!

配合着DRG集采中选产品的结果落地,DRG实际付费也开始在各家定点医疗机构推行。

DRG联动采购涉及的主要DRG病组,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实际付费,不因产品降价而降低病组支付标准,并根据医疗机构是否使用中选产品、任务量完成情况等给予不同DRG结余奖励政策。

该政策的落地,将激励医疗机构在集采报量、使用中选产品上更加积极,此举也直接影响相关医疗器械厂家,产品价格、准入方式都面临新的挑战。

12月14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出《关于推行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市推行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工作(以下简称“DRG联动采购”)。

本通知自2023年12月15日起执行。全市推广的29个集采病组此后发生的病例,按DRG联动采购的结余留用政策执行。

该通知显示,北京市将在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范围内,将第一批DRG联动采购耗材涉及的脑血管介入治疗,伴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BE21)等4个CHS-DRG相关分组(附件1-3),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推行实际付费。

支付标准是按照现行北京市CHS-DRG分组方案执行,首个采购年不调整支付标准,次年起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支付标准(附件4)。

机构范围: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人员范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病组范围:脑血管介入治疗,伴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BE21)等4个CHS-DRG相关分组。

费用范围: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中短期住院治疗,主要诊断为骨骼相关疾病(MDCI)、循环系统疾病及功能障碍(MDCF),并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的住院全部费用纳入病组支付标准。住院期间参保人员自愿选择超医保支付范围的床位费以及国际医疗部住院费用除外。

结余留用

DRG联动采购涉及的主要DRG病组,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实际付费,不因产品降价而降低病组支付标准,并根据医疗机构是否使用中选产品、任务量完成情况等给予不同DRG结余奖励政策,即:

参与报量的医疗机构发生的病例,使用中选产品,任务量以内DRG结余100%留用,任务量以外DRG结余70%留用;

使用未中选产品,DRG结余50%留用,任务量完成情况纳入总额预算(BJ-GBI)质量评价考核工作;

未参与报量的医疗机构发生的病例,使用DRG联动采购类产品,DRG结余50%留用。

针对同一份病例既使用中选产品又使用非中选产品,或既使用任务量内产品又使用任务量外产品等特殊情况结余比例就低留用。

自12月15日起,此前全市推广的29个集采病组发生的病例,结余政策与DRG联动采购涉及的病组统一。

本通知自2023年12月15日起执行。

今年9月5日,北京DRG集采第一批中选结果公布,采购周期为1年,自2023年12月15日至2024年12月14日止。

北京市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由安贞医院、积水潭医院、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北医三院、宣武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组成的DRG联动采购集团牵头,联合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组建联盟,针对运动医学类、神经介入类、电生理类医用耗材,制定了DRG付费和带量采购联动管理方案。

此次DRG实际付费针对的是第一批DRG联动采购耗材涉及的脑血管介入治疗,伴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BE21)等4个CHS-DRG相关分组,随着后续DRG联动批次的开展,涉及的耗材及病组将会逐渐扩大。医疗机构也将在结余留用政策的刺激下,不断压低耗材价格,使用降价后的中选产品,企业将面临的更大降价压力以及全新的临床使用环境。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