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盛需求亟待满足OTC助听器市场蓝海价值凸显

  今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颁布一项非处方(OTC)助听器新规,宣布设立一种新的OTC助听器类别,于今年10月17日起生效。随着该新规的发布和实施,全球众多传统处方助听器厂商和消费电子厂商积极布局OTC助听器领域。这一新兴市场的发展或将推动助听器价格下降,使数量庞大的听力损失患者,尤其是轻中度听损人群获益。同时,我国助听器企业及消费电子厂商有望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全球助听器渗透率较低价格高昂为主要原因
 
  听力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202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预计到2050年,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有7亿人将需要听力康复服务。
 
  助听器是改善听力损失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全球助听器渗透率较低。《世界听力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能够受益于助听器的人群中,仅有17%的人实际使用了助听器。其中,英国和法国的助听器渗透率均超过40%,美国约为27%,我国仅为5%左右。全球助听器渗透率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听力患者对助听器的需求意识仍较低,即许多患者并没有意识到听力损失,没有充分了解助听设备或不愿意接受听力干预;渠道和服务有待完善,即许多患者缺乏便利的渠道去了解助听器产品并获得相应服务;助听器价格高昂,许多患者负担不起相关费用。
 
  相较于其他疾病,听力损失等耳科疾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相应专业人员和服务较为缺乏,这使得患者无法对该类疾病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同时,由于助听器的主要佩戴人群是老年人,而人们普遍认为听力衰退属于自然现象,对听力损失等疾病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也影响了助听器的普及。此外,长期以来,听力损失等耳科疾病患者往往被归为残障人士,许多患者存在抵触心理,不愿意使用助听器。
 
  美国虽然有较强的用户需求意识和较发达的产品渠道,但助听器渗透率同样不算理想。归根结底,高昂的费用是无法扩大助听器受众面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购买传统处方助听器需要医生(听力师)开具处方并进行验配。这种严格的监管方式的确有助于保证患者在使用助听器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但也意味着助听器市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目前,瑞士峰力、丹麦奥迪康、丹麦瑞声达、美国斯达克和丹麦WS Audiology公司等少数公司在全球占据着绝大多数的助听器市场份额,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助听器价格居高不下。
 
  更好满足轻中度听损人群需求OTC助听器新规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FDA新设立了适用于轻至中度听力损失人群的OTC助听器。该类产品上市前需要通过FDA医疗器械审批。不过,患者在购买OTC助听器时,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不用经历复杂繁琐的验配流程,可以直接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进行选购。
 
  同时,原本为少数助听器巨头所把控的助听器流通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放开,这使得新进入助听器领域的企业积极性大大提高。例如,许多消费电子品牌纷纷进入助听器市场:知名耳机品牌捷波朗(Jabra)旗下的一款助听器产品已于今年2月获得FDA批准上市;今年9月,消费电子巨头索尼宣布与全球知名助听器企业丹麦WS Audiology公司达成合作,将共同开发OTC助听器,并计划在美国进行推广。可以预见,美国OTC助听器新规的发布实施将有利于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并推动助听器产品价格降低。
 
  美国FDA的OTC助听器新规对于我国而言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浅析国内直线加速器、伽玛刀细分领域发展状况

  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我国放疗手段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放疗设备不足。
 
  放疗设备主要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伽玛刀(又称为钴60治疗机)、射波刀、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质子重离子设备等。其中,医用直线加速器和伽玛刀是目前国内产品数量较多的两类放疗设备,也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个细分领域。
 
  医用直线加速器国产化进程待提速
 
  医用直线加速器利用微波电场使电子加速以产生高能射线,具有剂量率较大、照射时间较短、照射野较大、剂量均匀性及稳定性较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全身多部位原发或继发肿瘤治疗。
 
  根据加速能力的不同,医用直线加速器可分为低能机和高能机。其中,低能机主要适用于深层肿瘤治疗;高能机适用范围更广泛,能够覆盖深层肿瘤和浅表肿瘤。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在《中国肿瘤》杂志上的《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放疗人员和设备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每百万人放疗设备(含医用直线加速器)配置数量为1.5台,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2~4台),更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6~12台)。
 
  我国医用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渗透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产品研发进度较缓慢,尤其是高端产品研发技术壁垒仍有待突破。目前,国内医用直线加速器研发生产企业主要包括新华医疗、联影医疗、医科达等。在研发方面,本土企业主要集中在低能机领域,而高能机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本土医用直线加速器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外资企业的差距仍较大,且部分核心部件(如磁控管等)主要依赖进口。
 
  医械数据云通过查询已披露的品牌数据得知,2021年,在我国医用直线加速器市场,瓦里安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7.44%,位居第一;医科达和安科锐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99%和7.77%,分别排名第二、三位。本土企业联影医疗及新华医疗分别位列第四、五位,两者市场占有率合计约为3.3%。
 
  伽玛刀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
 
  伽玛刀通常由钴60放射源、源容器、防护机头、准直器、治疗床、控制系统等组成,主要用于立体定向放疗(SRT)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具有精度较高、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引发副作用较少等优势。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伽玛刀的市场需求逐渐释放。
 
  在我国,与医用直线加速器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的局面不同,伽玛刀是在放疗设备领域,我国研发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最小的细分领域之一,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目前,国内已获得伽玛刀产品注册证的企业主要包括玛西普、奥沃医学、海博科技等。玛西普2020年财报显示,公司伽玛刀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居全国首位,且全球装机量已超过110台。此外,奥沃医学也是国内伽玛刀代表企业之一,该公司于1995年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台伽玛刀。
 
  整体来看,我国放疗设备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高端放疗设备核心技术壁垒亟待突破,进口替代之路仍任重道远。(作者单位:众成医械研究院)

国家局2021年度第一批药械组合产品属性界定结果汇总

0-8.jpg

  2021年度第一批药械组合产品属性界定结果汇总

  本次汇总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的药械组合产品属性界定结果。相关产品属性界定结果是基于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得出,不代表对其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可,仅作为该产品申报注册的参考。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研究所

  2021年7月7日

  文章来源于疗器械标准管理研究所,全文由整理。医疗是一家全球医疗器械3C产业平台,提供医疗器械注册、医疗器械临床、医疗器械CRO、医疗器械CE认证、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等一站式服务,欢迎咨询。…

山东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附官司方解读

《山东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下称《裁量基准》)解读如下:

一、修订的必要性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自2015年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发布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来,对规范我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并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条例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罚款数额,增加了处罚到人的规定,与之前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为指导全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准确适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行为,需要对原有的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行调整完善,以保证行政处罚行为合法、适当。

二、起草过程

我局3月组织起草工作,4月20日形成初稿,书面征求了各市市场监管局、省局相关处室、各检查分局和相关直属单位的意见,并在省局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期间共收到意见建议11条,经认真研究采纳吸收了2条。在进一步修改并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后,由局务会审议通过。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裁量基准》包含处罚裁量基准15个,每一个都细化为违法情形、处罚依据、处罚种类、实施主体、裁量范围和处罚标准。

(一)关于处罚标准的把握

《裁量基准》把“裁量阶次”划分为4个,即中限、减轻、从轻和从重。其中,从轻、中限、从重三个“裁量阶次”分别对应低限、中限、高限,是对法定处罚区间按照3:4:3的比例进行划分的。由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既有一般违法情形,又有严重违法情形,还有很多罚则明确情节严重的,要“处罚到个人”,条文规定比较复杂,仅靠4个阶次不能完全划分清楚。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通过“裁量基准”区分“对单位”(含一般情节和严重情节)和“对个人”,再将其体现到4个“裁量阶次”中,因此有些条款会出现每个阶次中,既有对企业的处罚标准,又有对个人的处罚标准。

(二)关于裁量范围中处罚种类的把握

“裁量范围”仅针对“罚款”的处罚种类,对于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吊销批准证明文件、许可证等行政处罚种类未予纳入,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山东省药品和化妆品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过程中,经广泛讨论已形成共识,认为处罚种类在法律规范中规定非常明确,且不具有自由裁量性,故不可随意进行减少。本次对医疗器械的法定处罚种类不予裁量,既有利于实现药械化监管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也与药品和化妆品裁量基准的体例保持一致;二是如对处罚种类予以裁量,将会出现执法人员将没收、罚款等某一个或某几个罚种减掉的可能性,具有较大的执法风险,同时也不符合“四个最严”要求。

(三)减轻处罚幅度的把握

《行政处罚法》规定了特定情况下,应当减轻处罚。为保持药械化监管的连续性、一致性,我们沿用了之前药品和化妆品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中关于减轻的原则规定,即把减轻处罚的裁量幅度允许减到最低限度的10%,作为减轻的底线,避免实践中发生减轻到“零”的可能性。

(四)关于施行日期的说明

本基准自2021年6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6月14日。因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了指导全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准确适用法规,规范行政处罚裁量行为,基准施行日期与印发日期的间隔我们做了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保障行政处罚行为合法、适当。

通知原文如下:

0-25.jpg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


2021-06-08

鲁药监规〔2021〕6号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

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局机关各处室、各检查分局、执法监察局:

现将《山东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省局反馈。本基准自2021年6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6月14日。

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1年5月31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山东省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说  明

1.本裁量基准中,处罚幅度裁量采用的方法是按照行政处罚裁量的通行做法,将裁量区间划分为0-30%、30%-70%、70%-100%三段,分别对应处罚幅度的低限、中限、高限。计算方式是,假设罚款的裁量区间最低值为A,最高值为B,那么中限阶次取值范围的最低值为A+(B-A)×0.3,最高值为B-(B-A)×0.3;减轻阶次取值范围的最低值为0.1A,最高值为A;从轻阶次裁量因素第一栏取值范围的最低值为A,最高值为A+(B-A)×0.3;从轻阶次裁量因素第二栏为A;从重阶次裁量因素第一栏取值范围的最低值为B-(B-A)×0.3,最高值为B;从重阶次裁量因素第二栏为B。…

非医保覆盖集采,直指口腔正畸!牙科“暴利”故事将终结!

  谈及正畸矫正,首先想到的就是“暴利”二字。
 
  2022年下半年,种植牙集采、口腔正畸集采紧密落地!种植牙集采刚刚落地不久,被称作是口腔领域另一条掘金赛道的口腔正畸,也开始正式面对集采风暴。近期动态无一不标志着,集采之风已越过“医保覆盖”的围栏,开始吹向牙科耗材品类。
 
  10月19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发布最新《省际联盟(区、兵团)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公告》。公告显示本次带量采购工作将由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省(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联合开展。
 
 
 
  时间向前一个月,9月22日,四川省医保局发布《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开启了口腔领域集采的大门。
 
 
 
  对于患者而言,集采就意味着降价,无疑是利好,而对于行业来说,头顶“国产正畸第一股”的时代天使的股价持续下跌也是口腔正畸行业另一面的写照。大众欢呼、股市低迷,牙科“暴利”的故事是否开始落幕?
 
  01口腔两标集采对比 招采规则大不同
 
  对比集采公告,可以基本确定两次集采联盟的医疗机构覆盖模式相似。范围均涵盖了联盟省(区、兵团)内有开展口腔牙齿正畸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对于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将采取自愿参加。
 
  与此前的四川联盟集采瞄准了当下火热的种植牙耗材不同,本次的联盟集采瞄准了正畸耗材采购,具体范围包括了托槽、无托槽隐形牙套、颊面管。公告还附上了具体的国家医保用耗材编码表。而各产品的采购需求量按参与本次带量采购的每一家医疗机构报送各产品采购需求量累加得出(报采量不得低于上一年度实际用量70%)。
 
  从公布的集采文件来看,此次集采也将分组进行,分为普通金属托槽(A、B两组)、普通陶瓷托槽(A、B两组)、自锁金属托槽(A、B两组)、自锁陶瓷托槽(A、B两组)、无托槽矫治器(A、B两组)、颊面管(议价)。
 
  分组规则将按省际联盟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取每个产品类别累计采购需求量前70%(含)所涵盖的企业为A组竞价单元,其余为B组竞价单元。进入A组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数量不足5家的,按省际联盟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次递补,直至A组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数量达到5家;同一产品类别所有申报企业不足5家的,全部进入A组。
 
 
 
  在企业资格方面,公告显示表明已取得托槽等产品合法资质的医疗器械注册人(

IVD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九安医疗净利暴涨300倍成三季报“预增王”

  截至10月20日,A股共有62家医药企业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情况,因新冠检测出口海外而走热市场的IVD企业业绩开始分化!
 
  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1月,中国IVD试剂(含新冠检测试剂盒)出口额为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9.9%。如果说IVD的红火受益于新冠检测,但行业的红利难以掩盖企业的业绩差异,如今或许已经走到业绩的分岔口。
 
  10月18日,硕世生物公告,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8亿元,同比下降1.32%;净利润3.91亿元,同比下降20.90%。
 
  10月15日,九安医疗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160亿~163亿元,同比增长31818.29%~32416.76%,去年同期仅有5013万元。净利暴涨300倍,九安医疗成为当之无愧的“预增王”!
 
 
  仅第三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6亿元-10.5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事实上,九安医疗的业绩暴增从2021年第四季度就开始了。九安医疗2021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3.97亿元,同比增长19.36%;营业利润10.03亿元,同比增长320.20%;归母净利润9.09亿元,同比增长274.96%。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九安医疗营收为16亿,占比67%;净利为8.59亿,占比94%。
 
  主营收入结构单一引担忧
 
  iHealth系列产品是九安医疗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在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中,九安医疗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公司的iHealth试剂盒产品在美国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实现生产和供应链的有效运行,持续做好订单履约和市场开发,确保客户订单的及时交付,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此外,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公司汇兑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
 
  据九安医疗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iHealth系列产品占九安医疗营业收入的比重达99.08%。
 
  
 
  “iHealth”商标目前已经取得欧盟、亚洲多国、澳大利亚和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证书,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渠道销售,商业网络广泛覆盖。
 
  iHealth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于2021年11月获得美国FDA EUA授权并开始销售。今年上半年,iHealth试剂盒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因此iHealth系列产品(含试剂盒产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7,480.04%,毛利率达到81.66%,对本报告期业绩的大幅上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种植牙之后,15省口腔正畸托槽集采来了!

  10月19日,陕西省药械采购平台发布《省际联盟(区、兵团)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公告》,决定在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省(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开展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由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采购产品范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上市的托槽、无托槽隐形牙套、颊面管。具体的国家医保医用耗材编码表因篇幅限制,不再展示,共涉及10364个。
 
  企业范围:已取得托槽等产品合法资质的医疗器械注册人(代理人),在质量标准、生产能力、供应稳定性、企业信用等方面达到带量采购要求的均可参加。境外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应当指定我国境内企业法人协助其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
 
  医疗机构范围:联盟省(区、兵团)开展口腔牙齿正畸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以下简称“医疗机构”)均应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采购周期:本次托槽、无托槽隐形牙套、颊面管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
 
  采购文件解读会时间:2022年10月21日(星期五)下午15:00-16:30;方式:线上讲解,腾讯会议ID:205 601 524 会议密码:678026
 
  企业报名及申报产品时间:2022年10月20日至2022年10月28日24时。
 
  据了解,正畸治疗是持续对错颌畸形病例的牙齿朝特定方向施加轻柔外力,使牙齿移动到最佳位置。目前,正畸治疗主要包括传统正畸疗法(以金属牙套为代表)和隐形矫治疗法(隐形牙套)两种,而此次陕西联盟集采的托槽类耗材主要用于传统正畸疗法。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人数占错颌畸形人群的0.3%,其中接受隐形正畸的比例为13.2%。换而言之,正畸治疗在国内的渗透率非常低,且近九成的患者选择采用托槽类产品的传统疗法。产品方面,国外正畸品牌占到国内六七成的市场份额,且多占据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多集中在中低端产品。
 
  据悉,正畸的周期在2-3年,总费用从1万元至8万元不等。金属托槽矫正费用相对偏低,隐形矫正等新技术则更为高昂。据《2018年中国正畸市场消费蓝皮书》,金属托槽矫治、陶瓷托槽矫治、金属/陶瓷自锁托槽、隐形矫治、舌侧隐形矫治的市场价格分别为2万元、2.2万元、2.3万元-3.3万元上下、3.5万元-4.5万元上下,以及5.5万-8万元之间。

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222个医疗器械产品公告

  2022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222个。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63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4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33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2个(具体产品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件:2022年9月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目录
序号
产品名称
注册人名称
注册证编号
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
1
动态心电分析软件
深圳市凯沃尔电子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23211142
2
麻醉机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23081143
3
微波治疗机
吉林省众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23091144
4
RhD血型检测试剂(渗滤法)
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23401145
5
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Ⅱ(HRP-Ⅱ)抗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杭州博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械注准20223401146

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人工肩关节市场扩张空间大

  近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人工肩关节假体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显示,该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人工肩关节假体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审评提供参考。
 
  在我国,人工肩关节市场在巨大需求的推动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土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以尽快突破技术瓶颈。
 
  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人工肩关节主要包括肱骨部件(如肱骨头、肱骨柄、肱骨衬垫、肱骨托等)、关节盂部件(如肩盂衬垫、肩盂托、肩盂头、固定螺钉等),通常由钴铬钼合金、钛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材料制成。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又称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肩关节表面置换术三类。该类手术在肩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等关节疾病治疗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有研究表明,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早、中期(10年内)随访结果优良率可达90%以上;50岁以下患者接受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后10年的假体生存率约为82%,术后20年的假体生存率约为75%。虽然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生存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存在的问题一致,假体磨损、松动是术后常见问题,且翻修术操作难度较大。
 
  尽管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起步时间与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相差不大,但由于人工肩关节结构较复杂、活动范围较大、置换要求较高等,目前人工肩关节的长期置换效果整体不如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
 
  根据医械数据云统计,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的人工肩关节类产品有近20件,国产品牌的占比仍低于国外品牌。已获得人工肩关节类产品注册证的本土企业有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宽岳新晟实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浦卫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北京优材京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相信随着相关企业对人工肩关节类产品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上述技术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市场规模增势明显
 
  《人工肩关节假体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指出,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人工肩关节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归属于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米内网等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7亿元,2019—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51%。
 
  人工关节类植入医疗器械是市场增速较快的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之一。米内网等机构研究报告显示,2015—2019年,我国人工关节类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由2015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65%;预计到2024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亿元(详见图)。人工肩关节作为人工关节类植入器械市场的重要分支,也有望以较快增速进一步发展。
 
 
  此外,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医疗需求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从2.31亿增加至2.6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从16.70%增长至18.90%。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工肩关节等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众成医械研究院供稿)

启动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遴选

  近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了《关于启动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遴选的公告》。
 
  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遴选
 
  据公告,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遴选将于近日启动,第九批遴选品目共计十三种,包括:超声内窥镜系统、移动式婴儿专用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骨折)、乳腺微创旋切设备、近红外脑氧饱和度监护仪、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系统、脑部电阻抗动态成像系统、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移动空气灭菌设备、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医用臭氧治疗仪、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基因分析仪(二代、三代)。
 
  除此以外,还包括30种动态调整品目,分别是:
 
  心电图机(12-CH)、动态心电图机(Holter)、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γ-射线立体定向治疗系统、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清洗消毒设备(压力蒸汽灭菌消毒、全自动清洗消毒、脉动真空清洗消毒、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翻盖式全自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超声波清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板式、全自动、便携式、小型)、全自动酶连免疫分析仪(微板)、冷冻消融设备(肿瘤)、超声骨刀、SPECT、数字胃肠X线机、口腔CT设备、心肺复苏机、医用制氧机、超声光散射乳腺诊断系统、康复设备(定位牵引系统、振动排痰系统、吞咽神经和电刺激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激光磁场理疗仪、脊柱定位减压系统)、眼底照相机、飞行时间质谱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便携式)、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全自动血型分析仪。
 
  日前,第八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遴选落下帷幕,万东、东软、安科、明峰、联影、理邦、迈瑞、开立等国内知名械企多款设备上榜。
 
  与前几期优秀国产设备遴选相比,第八批、第九批遴选的类目要少的多,从二十余种稳定在十余种,第九批又会有哪些优秀国产械企上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优秀国产医疗设备大有可为
 
  为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降低医疗成本,2014年5月26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委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启动了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遴选结果日益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重视和期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医疗设备生产厂家的真实实力。因此这份“优秀设备品目”不仅对设备购买方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也是对入选企业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