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降价94%,六大医用耗材开始集中采购


来源:国家发改委 …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进入纵深推进期。截至4月2日,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150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更好地满足了公众用械需求。
这150个产品中,国产产品143个,涉及14个省(区、市)112家医疗器械企业。从批准产品所在地来看,产业大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数量排名靠前,分别是北京42个、上海28个、广东24个、江苏21个。
北京
天津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湖北
湖南
广东
重庆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陕西
甘肃
来源:中国医药报…
4月10日晚间稳健医疗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拓展国内外业务渠道,完善公司
战略布局,拟使用自有资金7.28亿元收购隆泰医疗共计55%的股权。稳健医疗高端敷料多年出口率稳居国内前三,此次并购,双方互相借力,旨在巩固国内行业龙头地位。
国内高端敷料现况
医用敷料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不高,我国有超过4500家企业从事医用敷料产品出口,且大部分为规模很小的地区性小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医用敷料行业基本和医疗器械行业情况一样,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不仅是全球主要的消费市场,而且这些国家的大型医药跨国企业长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高端敷料市场。国内“三剑客”也是以OEM(贴牌)业务做起来的。国内医院高端伤口敷料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目前以海外品牌为主,不过我国医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
骨科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大的子行业之一,而骨科植入物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门类。继新冠疫情冲击致使营业额大面积下降后,很多大型骨科医械公司开始选择购买新技术和执行大型并购交易来解困。
在 FDA 批准 Agili-C 植入物上市后,Bioventu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BVS)公司4月4日表示,它计划支付3.15亿美元(约人民币20亿)收购 CartiHeal公司。
本次的3.15亿美元其中不包括 Bioventus 在去年支付 5000 万美元托管付款后已经拥有的股份。如果 CartiHeal 在过去 12 个月的销售额达到 1 亿美元, Bioventus 有可能再支付高达 1.35 亿美元的费用。
该交易预计将在第二季度完成,随后在第三季度在美国市场有限发布。
01
DRG/DIP功能模块基础版全国上线
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支付方式管理子系统DRG/DIP功能模块使用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开发了DRG/DIP功能模块基础版。
接下来分三个时间段进行推进:
2022年4月起,选择部分省级医保信息平台测试,按照DRG/DIP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地数据,调整有关规则、参数、传输、使用、安全等功能;
2022年6月底前,选择部分新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地区,试用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DRG/DIP功能模块;
2022年11月底前,实现DRG/DIP功能模块在全国落地应用。
未完成DRG/DIP支付信息系统建设的地区,必须使用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提供的DRG/DIP功能模块,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重复建设。
已完成DRG/DIP支付信息系统建设的地区,由省级医保局设置过渡期并制定过渡方案,期间做好原系统与省级医保信息平台的衔接,确保DRG/DIP分组结果、结算规则能够导入到省级医保信息平台,实现DRG/DIP结算。
要充分做好转换使用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DRG/DIP功能模块的准备,加强评估,确保功能适用、好用。
2022是DRG/DIP改革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DRG改革在今年将由点及面,影响整个全国范围医疗系统的运作。
DRG/DIP功能模块是什么?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赛柏蓝分析:这个功能模块实际上是一种支付系统,DRG的支付都需要通过这个来结算,将国家开发的模块导入现有医保系统,可保障和现有系统的衔接,为DRG/DIP支付改革做准备。
DRG/DIP功能模块作为全国性的支付系统,背后的相关规则、参数全国统一。
DRG/DIP功能模块的作用是什么?《通知》提出,DRG/DIP功能模块属于“基础约束”。地方要严格按照已有功能应用尽用、个性需求能配则配、订制开发最小必须、差异需求国家审核的要求开展落地应用,确保地方个性化开发既有弹性又安全可控,整体统一。
医保研究学者姜跃杰对赛柏蓝器械分析,之所以要强调基础约束,是因为国家要根据疾病和治疗的特征去确定一个基本的分类和基本框架,然后去衔接医保支付以及相关的医院管理。要把真实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确定下来,再去丰富其他旁枝末节。
“可以简单理解成系统内测,要投入之前必须要选定一些地区来进行比对和调整,逐步接入信号,最后再覆盖所有地区的信号,最后形成全国统一的内容。”他解释。
信息系统支持是DRG/DIP运行的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前期需要开展大量的准备工作。有的地区涉及多年积累的千万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梳理、标化、聚类分析、比较研究等,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最后形成适应本地实际的分组体系。
姜跃杰表示,目前最大的难点就是数据的衔接。DRG/DIP的概念提出来到落地推进较为缓慢,其中一个原因是成本测算本身难度大,一系列数据都没有非常恰当的基础数据做参考,以前和现在的算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分析,目前医院的成本数据都是按照以前的医保付费作为基本来预付,所以测算历史数据工程量比较大,整体推进的话就会遇到很多难点。
“数据本身特别复杂,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数据误差也是要面临的。比如住院成本、患者的接受风险、科室的分摊等等,这些规则从制定到医院运用自如都需要时间。通过试点和实践,最后一定能够出现一套非常适用于全国的标准。国家既然决定执行,那就一定是必然,以后都会变。”
一场耗材成本的集约化“行军”
DRG/DIP的实施从源头上改变了医院的成本控制逻辑。在这种逻辑下,作为重要支出占比的耗材必然会受到影响。
姜跃杰分析,实现零加成后耗材是不盈利的,从以前的利润点变成了成本点,现在如果执行新的付费制度,那么势必要把耗材成本费用严格控制起来,这将倒逼医院对采购、使用、储存等环节都进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促使耗材必须合理使用,不让耗材成为成本的绊脚石。
尤其对于一些专科医院来讲,耗占比非常大,精细化管理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合理化耗占比。在这种新的付费模式之下,对耗材的管理将非常透明,最后成本核算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耗材滥用的情况,就会被医院监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