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务”护航生物医药先导产业开拓新赛道

联影宣布投资l亿锚定嘉定新城建设联影“超级工厂”。图为“超级工厂”效果图。

国产化质子装置临床试验在上海启动。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唐闻佳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海生物医药捷报频传:我国首发的两个细胞治疗(CART)类产品,全都诞生在上海;上海获批的1类国产创新药达8个,创下历年新高;有12项产品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又称“绿色快审通道”),居全国第一。

      

       步入2022年,生物医药领域开局就迎利好,多个“大手笔”项目在沪启动。1月6日,上海五个新城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联影宣布投资l亿锚定嘉定新城建设联影“超级工厂”,加紧向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公司迈进的步伐。近期,和黄医药透露将在浦东投建全球创新药生产基地,“中国智造”的创新药将从这里“出海”欧美。

      

       企业追加真金白银的投入,理由只有一个:对创新有信心,更看好上海。

      

       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在上海的创新势头如何?特色在哪?后劲又如何?深度剖析这些问题时,记者注意到,有一个词高频出现在业内人士口中,那就是“上海服务”。洞悉产业前沿的“上海服务”,受到不少药企和行业专家的点赞,被誉为“不仅懂创新,更具引领深意”。

      

       1类创新药创历史新高,创新医疗器械持续领先全国

      

       “10年、10亿美金”,这是全球对新药研发投入的经典概括。说新药研发类似于“豪赌”不算夸张,一个新药的诞生,受高门槛、多要素支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影响。也因此,一个地区新药的“出生率”,从侧面反映该地生物医药创新水准。

      

       2021年,上海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8个,超过前两年总和。此前的2019年,本市获批国产创新药5个,2020年1个。也就是说,2019年至今,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14个,创新实力在全国数一数二。

      

       细观企业分布和产品类型,14个创新药分别来自11家企业,创新产品类型涉及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抗肿瘤药、抗感染药等,呈“多点开花”态势。这其中,绿谷医药的甘露特钠胶囊填补了阿尔兹海默症治疗领域全球17年没有新药上市的空白,该新药已于今年1月1日纳入最新国家医保目录执行。复星凯特旗下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和药明巨诺旗下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是国内首发的两个细胞治疗(CAR-T)类产品,和记黄埔的赛沃替尼片是我国首个特异性靶向MET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体现了上海在小分子药物领域的创新引领能力。

      

       …

全国首例!国产ECMO在阜外医院成功救治一名患者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一名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成功脱离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这是国产体外心肺支持辅助系统首次在临床帮助患者心功能恢复。


01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中心主任吉冰洋介绍,患者为一位24岁年轻女性,9天前出现严重腹泻、明显乏力等症状,后出现胸骨后疼痛伴胸闷、心悸等,当地医院考虑“病毒性心肌炎”,建议患者转诊至阜外医院。患者被收入阜外医院急诊后,内科医生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结果诊断患者爆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能性大,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后,血压心率仍不稳定,报医院心脏重症患者MDT多学科联合紧急救治平台,经急诊、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外科、体外循环等多学科联合会诊后,诊断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症状,考虑启动体外生命支持辅助流程。



目前国产体外心肺支持辅助设备临床试验正在阜外医院招募受试者,该患者符合试验入组标准,专家会诊决定对患者进行静脉-动脉(V-A)ECMO支持,辅助循环呼吸功能。ECMO支持治疗6天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恢复,逐步减停血管活性药物,床旁心脏超声观察心脏功能恢复,逐步减低ECMO支持流量后床旁成功撤除ECMO。


这例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阜外医院在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能力,也标志着国产ECMO系统成功用于临床。


国际体外生命支持组织发布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介绍,ECMO的适应症主要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梗、暴发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外手术和心脏移植等,还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比如重症肺炎、溺水等。ECMO作为急救重症领域的最先进技术,代表了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病人抢救水平。


吉冰洋介绍,目前我国能够开展ECMO的医院及每年开展ECMO的例数仍较为有限。据《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统计,2020年国内开展ECMO治疗的医院共443家,共使用ECMO 5866例。以阜外医院为例,医院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心血管病中心,自2003年引进应用ECMO以来,18年间仅使用了500余例。但根据2009乃至2019年阜外医院ECMO数据,其成功脱机率高达60%,这表明目前国内成熟的ECMO中心管理水平已与国际差距不大。“这说明,ECMO走上国产化进程具备较成熟的条件。”


吉冰洋表示,阜外医院将继续为心血管病患者保驾护航,在提高诊疗能力的同时推进重症诊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02


热点回应



问:国产ECMO系统临床应用试验者的选择有何标准?



吉冰洋: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个病人,首先是因为她情况危急,需要急救。同时,急重症心肌炎是ECMO支持下救治效果较好的一种疾病之一,救治成功率接近80%。心肌炎的救治对于阜外医院来说已经不是疑难问题了,我们处理过比这复杂得多的重症情况。对于这种疾病,我们有整体化的团队,能够迅速反应,有把握通过ECMO支持取得较好的救治效果。


根据国产ECMO基本临床试验方案,要求救治28例患者,存活率达50%以上,可以说在进行评估时要求十分严格。首例国产ECMO临床试验成功,对于整个国产产品大规模研发的进程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个鼓励。


目前,ECMO设备国产化处于什么进度?


吉冰洋:疫情暴露出我国对ECMO的极大需求空白,近年来国家各有关部门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推动国产大规模研发。首例国产体外心肺支持辅助系统的临床应用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目前,其他的国产产品也都陆续开始进行伦理答辩和验证,不久临床工作也都会陆续展开。


ECMO设备的国产化有何难点?


吉冰洋:ECMO国产化的道路仍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离心泵和膜肺是ECMO的两大核心构件。离心泵是一种驱动装置,驱动机体的血液进入ECMO循环。目前国内几家研发公司已逐步攻克离心泵这个难点。


膜肺用于实现病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氧气交换,其核心科技是一种特殊材料——氧合膜聚甲基戊烯膜。而这种材料是垄断材料,全球仅有一家供应商,这就导致生产产能受限。因此,人工肺膜材料我们只能自己研发。同时,由于膜肺和离心泵都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是管控最为严格的医疗器械,需要经过大量临床试验才能获批上市,但由于病例较少,所以临床试验的时间会持续较长,从而导致注册时间推迟。


这两种构件相当于“枪和子弹”的关系,我们现在有了“枪”,但还没有“子弹”,耗材部分仍有赖于进口。


我们现在已经迈上了第一个台阶,但第二个台阶难度可能会更大。不过,依靠国家各部门的重视和投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在这方面获得突破。ECMO全面的国产化值得期待。


ECMO设备有必要在全国医疗机构进行普及吗?


吉冰洋: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发展迅速,许多小医院、地区医院也引进了危重急症抢救的设备。但国内有些医院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操作技术培训,因此在设备的临床应用很难说得上差强人意。ECMO设备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范围,超过范围的使用,可能会造成过度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卫健委会将其应用列为限制性技术。


从医学伦理的角度来说,ECMO设备应用是否得当,关键在于把握决策是否使用设备和施救的时间点,这样决策有赖于救治团队的急救经验和水平。我认为,ECMO设备科学、合理化的应用,需要完整的、正规化的培训才能实现。

来源:北京日报

应对集采风险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企业全球化布局提速

自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向心血管介入器械挥下第一刀以来,医疗器械创新企业的发展就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集采政策导向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正在通过加大差异化产品的研发投入、加速全球化布局等措施,来应对同质化产品遭遇集采的风险。


近期国内医疗创新企业海外布局明显提速,其中既包括为产品在海外上市准备的临床试验,也有获得海外创新产品国内授权,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


沛嘉医疗(9996.HK)日前宣布,与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医疗器械公司JenaValve公司签署独占许可协议,将在大中华区制造、开发和商业化JenaValve的主动脉瓣置换(TAVR)器械产品Trilogy。


周一收盘,沛嘉医疗股价大涨近3%。去年12月,沛嘉医疗刚刚完成了一项由法国HighLife公司授权的经房间隔二尖瓣置换系统的亚洲首例临床试验。


JenaValve的Trilogy心脏瓣膜系统是目前世界上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严重的症状性主动脉瓣反流或主动脉瓣狭窄的经股TAVR系统。获得该公司的权益,也将使得沛嘉医疗有望在国内实现“弯道超车”,跻身经股TAVR的第一阵营。


目前在国内,经股TAVR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去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团队首次使用一款带有精准定位功能的球扩式TAVR,对一位单纯性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患者成功实施了股动脉入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这也是该款产品在全球的首例植入。产品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来自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并由上海翰凌医疗进行转化以及后期研发。


TAVR作为心脏介入领域一种创新的术式,国内手术量正在快速增长。每台TAVR手术费用达二、三十万。目前TAVR手术相关的瓣膜产品暂未受到集采的影响,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该领域的竞争,业内认为,降价是迟早的事情。


而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产品结构调整、进口替代和国际化将是未来重点突破方向。


“我们看到在药品领域,授权引进(License-in)已经比较多了,但是在器械领域才刚刚开始。”一位资深医疗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企业自己研发相比,License-in的模式虽然贵,但好处是能节省时间。”


心血管医疗器械细分赛道近几个月达成多项授权引进。去年11月28日,远大医药与意大利心血管器械创新企业InnovHeart达成股权投资及产品引进战略合作协议,以约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InnovHeart约17.8%的股权及二尖瓣置换系统Saturn Valve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但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最终仍然需要自行研发全球领先的技术。启明医疗创始人訾振军表示:“开发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产品是启明医疗对研发的基本要求,当国内短短数年间就出现众多同质化结构性心脏病器械领先企业时,我们需要做一个扎实的国际化创新的践行者。”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中国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开始将自行研发的创新性产品带向海外市场。1月14日,健世科技的新一代三尖瓣置换系统Lux-Valve Plus在加拿大完成首例入组,正式启动海外临床研究。


去年12月19日,汇禾医疗自主研发的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系K-Clip在香港成功完成欧盟CE注册临床首例手术,标志着海外临床研究正式启动。汇禾医疗创始人林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K-Clip还将在法国、西班牙等地陆续展开临床研究,首个海外注册临床计划入组140例受试者,持续2年入组观察期。


中国医疗企业走向海外,是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从“替代”向“原创”的转变。“其关键还是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林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世界尚无广泛应用的微创技术三尖瓣治疗器械,在这个领域,中国和全球的创新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来源:第一财经 medworld器械世界

整理:奥咨达…

国务院消息: 全国耗材集采将扩大,骨科、球囊、种植牙…

2019-2022,高值耗材集采已经迈入第四个年头。目前,两轮国采已成功开展,第三轮国采也正在路上。省际联盟集采中联盟地区和覆盖品类也不断扩大。

从整体来看,高值耗材集采正从国产化程度较高、竞争充分的品类,扩大到进口品牌占主导、竞争尚不充分的部分品类。



集采扩围 







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会议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有效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截至去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提高质量上。
 
下一步,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
 
一是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今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
 
二是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三是保证中选药品和耗材长期稳定供应,加强监管,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医疗机构要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
 
四是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更好调动积极性。
 
近年来,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国家组织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已开展两轮。其中,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成果已落地执行1年有余。集采后,万元支架均价降至数百元,降幅超90%。据联采办最新数据,2021年1-11月,中选企业已出厂供应中选支架260.07万个,达全年协议采购量的2.42倍以上,为医院实际使用量的1.98倍。
 
此外,省际联盟集采中联盟地区和覆盖品类不断扩大。去年下半年开展的超声刀头联盟集采共16省参加,辐射人群超过50%。京津冀吻合器集采共有18省参加。采购品种也从国产化程度较高、竞争充分的品类,扩大到进口品牌占主导、竞争尚不充分的部分品类。
 
在过往集采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根据国常会内容,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类将成为集采重点关注对象。
 








骨科耗材,二进国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国常会内容,骨科耗材或将第二次进入国采范围。
 
去年9月,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160亿元。
 
而早在去年8月,关节国采企业培训会期间,联采办相关负责人就曾透露,关节国采唱标结束后,回去该准备脊柱招标的,就可以准备了,后面会有比较多工作。
 …

证监会发布:《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证监会发布:《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主要内容
        《药品及医疗器械公司招股说明书指引》共 17 条,明确了行业适用范围,并聚焦招股说明书风险因素、业务与技术、财务会计信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适用范围
        考虑到业务和主要经营模式的差异,本指引适用于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的公司,不包括从事原料药生产、医药行业外包服务(CRO、CMO、CDMO
等)、医药流通业务的公司。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的收入或净利润占比
30%以上,或者尚未形成销售收入但主要在研产品属于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应当按照本指引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关于风险因素
        避免采用笼统、模板化的通用表述,要求发行人结合行业特点及自身业务披露特定风险因素,例如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不确定、产品被纳入药品重点监控目录等。发行人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应当结合公司核心产品研发进展、产品市场空间、流动性安排等情况针对性披露相关风险。

        (三)关于业务与技术
        一是强化针对性,结合行业特点对销售模式、生产模式、知识产权、经营资质与业务合规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是突出重大性,强调分析行业情况时聚焦对发行人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法规和发行人的主要产品,并明确了主要产品的判断标准;三是提高可读性及有用性,对于投资者高度关注的创新产品的目标市场及竞争形势、集中招标带量采购中标情况、研发及一致性评价情况等细化披露要求。

        (四)关于财务会计信息
        要求发行人结合行业特点,重点披露与收入确认、研发投入、销售费用有关的信息。
 


关于就《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行业信息披露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我会起草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X号–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陆中国证监会网站(网址:http://www.csrc.gov.cn),进入首页右侧点击“征求意见”栏目提出意见。
        2.电子邮件:faxingbu@csrc.gov.cn。
        3.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9号富凯大厦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邮政编码:100033。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2月6日。
中国证监会
2021年1月7日
 
附件1:《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pdf附件2:《从事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的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指引》起草说明.pdf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X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