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赛赛后服务系列】为创新产品铺设快速准入之路

第六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不久前落下帷幕,为响应广大参赛选手的呼声,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医疗器械创新网特别策划了“医疗器械市场准入及医保政策研讨会”。此次会议作为大赛的后续服务活动,旨在为参赛项目提供更深入、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会议同时也吸引了近百家业内企业参与学习和交流。

会议分几个议题展开研讨:《如何帮助创新产品快速准入》为我们揭示了市场准入的详细要求,前置思维至关重要。企业在研发阶段就应该全面考虑医保准入问题,从原理性能的差异化定位到如何为产品命名申报注册,都影响未来的市场策略和销售定价。《医保耗材目录管理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申报管理》为我们展示了以临床效果为目标的医保政策逻辑与策略。而《集中带量采购的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与《DRG/DIP医保支付创新对医学创新技术应用的影响》则深入探讨了政策变革对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现场的气氛热烈得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每位讲者发言结束后,都有大量的参会者热情地提出问题,中午休息时,讲者们更是被团团围住,与大家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受到了与会者的热情与寻求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不少参会者表示,尽管他们是专程从其他城市赶来苏州冒雨参会,但感到非常值得收获了很多干货,内容很贴合实际并极具指导意义,纷纷希望能常态化分区域举办下去,成为企业反馈问题答疑解惑的一个有效渠道。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于2018年,已成为国内器械领域的顶级品牌赛事,并纳入国家“科创中国”及“中国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系列活动。大赛分为初创组和成长组,按产品类别参赛。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吸引了4045个中外创新项目参赛,前五届的369个获奖项目在赛后六个月内共融资逾67亿元,这不仅仅展现了大赛的影响力,更是充分证明了参赛项目的高质量。赛事之余,我们也将举办各类活动为参赛项目持续提供服务,明年有望为获得第七届大赛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免费提供一次市场准入路径分析规划咨询,切实解决创新企业的困惑,少走弯路加快产品走向市场应用。



 END 




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创新器械!国产SPECT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单光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该产品由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SPECT)主机(含两个SPECT探测器)、CT主机架、检查床、PDU服务器、采集客户端工作站、SPECT采集服务器工作站、CT采集重建工作站、影像处理工作站、患者定位监视器、SPECT准直器等组成。


另据介绍,该产品临床用于肿瘤、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及评估,其SPECT部分还可单独成像。作为国产首台可变角、双探头、通用型SPECT/CT一体机,该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临床应用可进一步提升我国肿瘤、缺血性心脏病、肾脏疾病的诊断能力,有助于节省临床资源、降低医疗成本。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临床核医学基础影像技术,也是临床四大影像技术之一。通过将标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引入人体后,使用SPECT进行体外探测获取放射性核素分布,可以反映脏器功能及血流变化。


与CT、MR和X光等解剖、形态显像手段不同,SPECT成像灵敏度高于常规解剖成像,检查快速、准确,能反映分子水平上的生理、病理信息,适用于脏器(组织)功能诊断。


SPECT探测的是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某种能量的光子,但光子的发射方向是向四周散射的,并非以平行的方式直接照射到晶体,为了对病变部位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必须对射线的来源与方向进行控制与整形,完成该任务的重要装置就是SPECT的眼睛——准直器。


然而,多年来,SPECT空间分辨率和探测效率严重受限于机械准直器,其成像空间分辨率(临床SPECT分辨率约为1cm)显著落后于其他影像技术。


而永新医疗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的核医学影像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SPECTMPH多针孔准直器”,其采用环形筒式设计方案,无需更换准直器,通过轴向移动即可实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成像,其特点如下:


  • 一体式多针孔准直器,轴向移动实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成像;

  •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探测器物理效应,优化针孔准直器方案;

  • 基于电火花加工与钨质合金工艺,保证了针孔的高精度;

  • 针孔位置精确的几何刻度,实现了SPECT的高分辨率成像。

此次永新医疗获批的NET632型可变角双探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SPECT),其核心指标最大计数率达到560kcps,探测能力业界领先,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精准图像支持。

NET632除具备传统SPECT所有功能外, 还具有多项临床专用功能,包括NovelTomo肾脏专用系统、NovelSharp快速扫描系统、精准一站化自动质控等,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携手清华,校企合作

清华大学(工物系)-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核医学影像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中心旨在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器械,研究先进的核医学影像技术、用于反恐和环境检测的放射性物质图像定位系统、用于分子影像学的小动物PET/SPECT/CT设备和医用SPECT、SPECT/CT等仪器及系统。


放射性物质图像定位系统已在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罗湖口岸等我国重要出入境口岸实施应用,取得良好效果。2014年4月,放射性物质图像定位系统通过了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应用成果鉴定,被认定为辐射成像技术在口岸核辐射监控领域的创新性应用,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先进PET 探测器技术是先进核医学影像系统的灵魂。核医学影像联合研究中心团队在多年技术积累和攻关的基础上,基于新兴的SiPM(硅光电倍增器件)技术,结合当前PET 探测器的DOI(作用深度)和TOF(飞行时间)研究热点方向,成功研制了先进的全四维DOI-TOF 探测器模块,综合性能指标远优于应用于现有商业系统的探测器模块。

基于此PET 探测器模块技术,核医学影像联合研究中心与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小动物PET/SPECT/CT设备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协和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国内著名三甲医院使用。


据悉,本次获批的可变角双探头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设备荣获了科技部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评价,取得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支持。已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著名三甲医院应用并取得临床专家的认可。

除了以上三项已经产业化的设备/系统外,核医学影像联合研究中心还在研制一体化定量SPECT/CT、磁共振兼容高分辨脑PET、全四维动态大动物SPECT/CT、质子治疗剂量监测系统等前沿仪器及系统。


#关于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进博会现场探馆:器械「未来」在这里集结

图| 赛柏蓝器械 摄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撰文 | 秦酒

坐高铁到虹桥站,扶梯出口处人流堵了近七八分钟。打到车后司机师傅开口就问:“来进博会啊?今天路可有点堵。”汹涌的人潮似乎都只有一个目的地——进博会。


01

王牌产品集结,“中国首秀”“全球首秀”频现

6日,上海一夜之间从夏日进入凉秋,但进博会里面却依旧“高温”。

7.1、7.2、8.1馆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吸引超200家相关企业参展。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10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集体亮相。


赛柏蓝器械摄于现场

其中多家企业已是六赴进博,美敦力、强生、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医疗、罗氏、赛诺菲、瓦里安等都是进博会的“全勤生”。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统计,这次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新品发布活动共有21家展商参与,将举行32场新品发布活动,是参与今年新品发布平台企业数、新品数最多的展区。新品范围覆盖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健康养老全部四个主题板块。

从整体医疗解决方案到手掌上的超声,从256排超高端CT到瓣架中的黄金定点,“全球首秀”“亚太首展”“中国首秀”,以及很多还未在中国上市或量产的产品频现展台。

一场器械「未来世界」在此集结。

在现场,人员密集程度似乎成了检验企业本土化战略实践结果的标尺之一。在美敦力、强生、GPS等展台,每个展品面前都挤满了“倾听者”,一些产品标注着“国产之光”的字样。

而今年所呈现出来的国产化风向,早已不是“代工厂”,而是技术研发基地的不断落建,研发、创新、制造、服务全链条本土运行。

此外,县域市场的器械“吞吐量”正在飙升,跨国械企为这片巨型蓝海市场倾注心力。“大病不出县”的要求下,县域医疗对设备的需求量呈几何级地被释放出来。简单化、便携化、智能化、远程化、性价比等是器械企业下基层的普遍特点,同时伴随着人才培养和周期服务。

与中国市场一起成长,成为新的基调。


02

进博会现场直击



赛柏蓝器械摄于现场



来源:赛柏蓝器械…

徐景和在海南调研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和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

        近日,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在海南省开展调研,实地走访海南省药监局、海南维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海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监管工作。期间,出席第二届博鳌国际药械真实世界研究大会,并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乐城先行区了解海南省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徐景和表示,在海南开展临床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试点工作,是国家药监局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支持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举措。要以此为契机,深化药械监管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药械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应用,更好地助力药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可及。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数据安全、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等多项白皮书(2023年)发布

医疗器械数据安全白皮书(2023)
http://www.aimd.org.cn/newsinfo/6520298.html?templateId=506998
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白皮书(2023年)
http://www.aimd.org.cn/newsinfo/6513798.html?templateId=506998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医疗健康产业白皮书(2023年)
http://www.aimd.org.cn/newsinfo/6513785.html?templateId=506998
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
http://www.aimd.org.cn/newsinfo/6513804.html?templateId=506998

来源:AIMD

A股市场医疗器械企业上市步伐放缓

  A股市场在拓宽医疗器械企业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分配、分散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A股市场上医疗器械企业申报IPO的相关数据,成为观察行业状态的重要窗口。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仅有2家医疗器械企业完成IPO,但却有7家企业终止进程,IPO数据堪称“惨淡”。
 
  医械IPO或将创年度新低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成功IPO的医疗器械企业仅有2家,要与2022年的16家齐平,下半年的任务量巨大。
 
  2022年,A股市场上成功完成IPO的医疗器械企业共有16家,同比减少33.3%,其中破发7家,占比43.7%。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成功完成IPO的2家医疗器械企业分别是聚焦手术动力装置领域的重庆西山科技,以及聚焦内窥镜领域的杭州安杰思,上市板块均为科创板。
 
  四川港通医疗的注册已经生效,该公司于7月13日发布《港通医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摇号中签结果公告》。但即便加上四川港通医疗,成功完成IPO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依然偏低。
 
  当然,IPO的“凉意”也不仅仅体现在医疗器械行业。据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和规模分别为173家和2097亿元,环比有所下降,并且均低于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主动撤回成为新常态
 
  在成功上市企业数量低迷的同时,终止IPO进程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多达7家(详见表)。
 
  7家终止企业中,1家企业直接被监管部门否决,即天松医疗因为“关于经销商的经营情况、商业合理性未能按要求进行充分核查并排除合理怀疑,对经销商是否存在代发行人承担成本费用的核查及论证依据不足”等原因直接被北交所否决。其他6家企业均为主动撤回,企业纷纷公告“因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交易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从上市板块来看,创业板成为A股撤单高发区,4家撤单企业申报创业板。
 
  发展趋势日渐明朗
 
  注册制、两票制、带量采购、DRG支付等政策的施行,推动国产医疗器械朝着高技术水平、高性价比方向不断发展,加速实现国产替代,进而强化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但究竟哪些领域是热门赛道?哪些领域已经从风口上跌落?透过数据可以窥见一斑。
 

国家医保局:将逐步扩大国家目录涵盖的耗材类别

  国家医保局日前印发《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支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通用名管理较为成熟的耗材类别,将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医保目录,并逐步扩大国家目录涵盖的耗材类别范围。
 
  通知明确了纳入医保支付的耗材范围,加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医用耗材支付管理联动,逐步将未被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构成的一次性医用耗材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管理范围。对于原则上临床价值不高、价格或费用远超基金和患者承受能力的医用耗材,以及非治疗性康复器具等不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加强医保准入方面,通知明确各省份通过规范的评审程序,将符合条件的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目录,并鼓励优先将符合现行支付政策的集采中选耗材纳入目录,探索对独家或高值产品通过谈判等方式准入。
 
  同时,通知明确要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增补必要的新技术产品,退出临床可被更好替代、经济性评价不佳、被有关部门列入负面清单以及其他不符合医保要求的产品。
 
  为推动支付政策更加科学化精细化,通知要求逐步淘汰单纯依据费用水平分段支付、一刀切的定额或限额支付等较为粗放的支付政策,各统筹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价格或费用较高的医用耗材设定先行自付比例。并鼓励各省探索制定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标准,可进行动态调整。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45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公告

  YY 0304-2023《等离子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基牙种植体》等45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已经审定通过,现予以公布。标准编号、名称、适用范围和实施日期见附件。
 
  特此公告。
 
  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信息表
 
  国家药监局
 
  2023年9月5日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