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谈”收官日 | 中成药、罕见病药物压轴,百万CAR-T没谈!明星ADC会否降价?是否再现“灵魂谈判”?让我们静待花开!

11月20日,为期四天的国家医保谈判正式进入最后一日,新一轮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即将迎来落幕。

据悉,今天参与国谈的品种重点为中成药、罕见病药物。中成药方面,一力制药的代表在上午10:30分左右进入谈判室;罕见病药物方面,北海康城、新时代、勃林格殷格翰、爱可泰隆等企业集中出现,这些企业都有罕见病药物通过形式审查名单。

与过往几天不同,今日企业代表等候区,由一楼调整到二楼的会议室。由于是最后一天,现场企业人员也随着谈判进展而越来越少。值得关注的是,君实生物的谈判人员出现在现场,并且在谈判结束后接受了视频媒体采访。

《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记者现场观察发现,今年的现场谈判工作,企业谈判时间更快,参与者也比较轻松,现场氛围似乎比往年更加温和。“定价百万的CAR-T能不能走上谈判桌?”“明星ADC药物是否会降价?”“罕见病药物是否再现‘灵魂谈判’?”“中药谈判情况会有变化吗?”依然是大众热切关心的问题。同时,这次的国谈保密工作升级,现场对于谈判结果并未透露太多。

聚焦中药、罕见病药物

与今年年初的上一轮医保谈判情况相似,“国谈”最后一天的重点品种聚焦了中成药、罕见病药物。

据数据梳理显示,2023国家医保目录通过形式审查名单中,总共有42个为中成药(目录外14个,目录内28个),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用药领域。

在42个中成药中,除了益心酮滴丸,其余均为独家品种;天士力、康缘药业、步长制药和亿帆医药均有多款产品入围,其中康缘药业有4个产品,天士力有3个品种,步长制药、人福医药、亿帆医药等企业各有2个品种在列。

据了解,通过形式审查的42个中成药产品中,治疗领域覆盖广泛,涉及抗抑郁药、脑血管疾病用药、风湿性疾病用药、妇科用药等。如康缘药业4个品种,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苓桂术甘颗粒和散寒化湿颗粒,壮腰健肾药的参乌益肾片,脑血管疾病用药的银杏二帖内醋葡胺注射液。天士力3个品种通过初步形式审查,包括复方丹参滴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

此外,扬子江药业、人福医药、康恩贝、一力制药等多家企业各有1个品种在列。其中,北京珅诺基医药的淫羊藿素软胶囊是国内近10年来首个获批的肿瘤治疗领域的原创天然药物;人福医药的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是全球首创的防治尿结石症中药新药;康恩贝的黄蜀葵花总黄酮口腔贴片为国内首个中药双层口腔贴片;新疆华春生物的参葛补肾胶囊是国内第2款获批的抗抑郁1类中成药,同时也是新疆首个1类创新药。

对于出现在今天谈判现场的一力制药而言,虎贞清风胶囊是今年参与谈判的独家品种,该产品是一款风湿性疾病用药。据现场媒体观察,一力制药的代表进入谈判区后,中间出来拨打了电话,疑似与后方团队协商价格。

罕见病药物方面,今年可以说是“孤儿药”的大年,共计20款目录外罕见病药物通过初审名单。北海康城、新时代、勃林格殷格翰、爱可泰隆等企业代表今天出现在现场,这些企业都有罕见病药物通过形式审查名单。

据初审名单显示,20款目录外的罕见病药物通过2023年医保初审,其中包含几款独家“天价药”,如注射用维拉苷酶α,适用于Ⅰ型戈谢病患者的长期酶替代治疗,年治疗费用约145万元;注射用司妥昔单抗,适用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阴性和人疱疹病毒8型阴性的多中心Castleman病成人患者,2021年于中国批准上市,年治疗费用约100万元;艾度硫酸酯酶β注射液,我国唯一批准上市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的药物,年治疗费用约97万元;尼替西农胶囊,用于治疗酪氨酸血症Ⅰ型成人和儿童患者,年治疗费用约36万元。

2023年6月获批上市的艾加莫德α注射液也搭上了本次医保谈判的列车,该药用于治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此外,薄芝糖肽注射液、苯丁酸钠颗粒、醋酸格拉替雷注射液、盐酸奥扎莫德胶囊、依达拉奉舌下片、酒石酸艾格司他胶囊、卡谷氨酸分散片、口服用苯丁酸甘油酯、萨特利珠单抗注射液、石杉碱甲注射液、西罗莫司凝胶、注射用赤芝孢子多糖、注射用石杉碱甲等药均在初审名单内。

二级市场尽显药企“晴雨表”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早第一批被“点名”进入谈判室的企业代表分别是君实生物、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据推测或是接续昨日火热,PD-1产品、简单续约等谈判继续。

君实生物昨日下午也曾出现在谈判现场。据悉,君实生物今年要参加医保谈判的品种虽然只有两个,一是口服核苷类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首次谈判;另一个是PD-1品种特瑞普利单抗到期续约。

作为往日医保谈判里最为关注的网红产品,今年仅有5款PD-(L)1类药物参与医保谈判,除了国产PD-1“四小龙”仍是主力,今年还有辉瑞/基石药业的舒格利单抗通过了形式审查。其中,恒瑞卡瑞利珠单抗预计谈判新增肝癌一线适应症;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预计谈判新增PD-L1高表达胃癌一线适应症和食管癌一线适应症;信达信迪利单抗预计谈判新增EGFR TKI治疗失败的非鳞NSCLC适应症;君实特瑞普利单抗预计谈判新增鼻咽癌一线、食管癌一线、EGFR/ALK阴性非鳞NSCLC一线适应症;基石PD-L1谈判适应症有IV期NSCLC、III期NSCLC、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资本市场对于今年的医保谈判可谓给予了十分乐观的预期。今日股市一经开盘,君实生物、恒瑞医药、基石药业等应声涨起。

此外,因有“百万肿瘤神药”之称,CAR-T细胞疗法的一举一动近年来备受瞩目。“120万一针抗癌神药首次进入医保谈判”还一度上了热搜。今年,这两款CAR-T疗法齐齐做了申报,并都通过了形式审查。

就在国谈启动的首日,有消息传出,不管是阿基仑赛注射液,还是瑞基奥仑赛注射液,这两款药物虽然通过了形式审查,但最后还是没有走上谈判桌。不过,资本市场依然对产品未来抱有乐观预期。

与CAR-T产品类似,ADC药物也是近年来热度抗肿瘤药物。在今年的医保谈判中,有多款ADC药物通过了形式审查,包括罗氏的维泊妥珠单抗、吉利德的戈沙妥珠单抗、辉瑞奥加伊妥珠单抗,以及“当红炸子鸡”第一三共/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DS-8201(德曲妥珠单抗)。

今年医保谈判期间,除了PD-1、CAR-T、ADC等网红品种之外,新冠药、降糖药、长效升白药、小分子靶向抑制剂等的谈判结果也颇受业界关注。

据现场消息,新冠口服药的谈判第二日进行。从初审名单来看,先声药业、众生药业、旺实生物均在列。三款新冠药,先声药业的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君实生物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众生药业的来瑞特韦片,此前均得到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如今是否进医保、谈判程度如何,有待正式结果的公布。

在糖尿病用药领域,现身的品种如有武汉久安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上海宣泰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II)、华领医药的多格列艾汀片、拜耳的维立西呱片等。其中华领医药的多格列艾汀片备受关注,是国内首发的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还有一款如今爆火的产品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本次作为目录内药品来参加医保续约谈判。

前一日的上午10点左右,特宝生物进入谈判区,谈判品种拓培非格司亭属于1类新药、新一代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被市场视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升白药”。

小分子靶向抑制剂里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抑制剂今年有两个新品进入医保谈判,分别为诺华的琥珀酸瑞波西利片和先声药业的注射用盐酸曲拉西利。

为期四日的谈判,齐鲁、科伦、扬子江、正大天晴、济民可信、健康元(丽珠医药)、和泽医药等内资企业;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再鼎医药、云顶新耀、华领医药等本土创新药企携带众创新产品亮相谈判现场。辉瑞、罗氏、礼来、强生、诺华、GSK、卫材、雅培、大冢等MNC企业,也多由政务、准入或事业部“老大”亲自带队“参赛”。

另外,数年医保谈判过程中,药物经济学的作用愈发被重视,逐步形成了以综合价值为中心的评价体系。2023年7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及《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简易续约政策从纳入常规目录管理、梯度降价、重新谈判这三个方面做了优化调整,至此在大范围稳定的市场预期下,药企基本可以画出药物进医保后的价格曲线。

药聚力,共商“寒冬”对策|第五届南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23年11月19日,第五届南药高峰论坛于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期间,在广州琶洲会馆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由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办公室、中国药科大学、广东省药学会主办,中国药科大学粤港澳校友会、广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广州生物岛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承办,广州市药物一致性评价技术创新联盟、广州健康城市促进会、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广州国际生物岛有限公司、一品红药业、广州科琅医疗、合之美、广州品竞生物、、DST德斯特咨询、广州美迪高、药春秋、瑞致堂新会陈皮、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湾区生命科技园等协办。

本届南药高峰论坛以行业担当为己任,以“破茧成蝶,医药行业的‘危与机’”为总主题,设立了主论坛及研发转化、生产质量、医美发展、陈皮研究等4场专业分论坛,聚焦生物医药发展热点话题,促进产学研投多方合作,助力生物医药跨过“寒冬”,走向“暖春”,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再迈新台阶。

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赵晓曦、二级调研员梁高峰、黄埔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辉、广东省药监局行政许可处处长罗玉冰等多位领导出席了主论坛;生物岛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超书记、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校长、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志华、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药科大学粤港澳校友会会长陶德胜分别进行了开幕致辞。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苏薇薇、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孙明杰、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委会主委王霆、著名教授暨南大学吴传斌、西南医科大学梅其炳教授等多名行业顶级专家受邀出席,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专程发来视频致辞,祝贺大会的顺利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教授视频致辞

主论坛以“发现创新价值,让技术流动起来”为理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创新创业成果产出,举行了由广州生物岛生物医药知识运营中心与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合作开展的医药技术经理人、以及与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中国药大广州校友会共同开展的“广聚英才-链长杯”人才培养等系列活动签约仪式,赵晓曦和陈光辉分别给技术经理人高级顾问和培训导师颁发了聘书。

学术会议由张陆勇主任主持。郝海平校长发表了“创新药物研发布局之中国药大思考”的主题报告,展现了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竞争事关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格局下,中国药大人勇于担当的作为和风采。中国药大已发起成立了全球14个国家36所高校参与的全球药学发展联盟 ,积极倡导发挥全球药学人的智慧,共同探讨如何建设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这是首个由我国高校发起的国际性药学专业联盟。罗玉冰处长的演讲展现了广东省局将持续推进深化药械许可综合改革,赋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予强向与会代表解读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及政策;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执行理事长秘书长、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张璋分享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国际技术转移进展和动态;总经理张步泳以详实数据,展示了我国医药终端用药格局变化和院外市场发展趋势。

出席会议的领导还包括来自省药监局、省药检所、黄埔区开发区新药注册服务中心等行业监管单位,以及广东药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其他地区的高校、研究院所和研究型医院学会等行业学会代表,同时国内知名的上市药企、科创企业、投资机构约800余名代表分别出席了不同论坛。

本次论坛充分体现了本届创交会中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科研为产业发展助力的理念。研发转化论坛与广东省药学会专委会2023学术会议相结合,在中国创交会这个平台上,签署泸县人民政府-广州生物岛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广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推进具体3个项目的跨区域合作。为更好推动岭南道地产品发展,苏薇薇教授简要报告有关化橘红的研究开发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情况。陈皮研究论坛以“老药材 新机遇 陈皮现代化发展之路”为主题,通过专家们全方位多角度的分享,共同探讨陈皮行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促进陈皮研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助力陈皮文化内涵的全面传承;郝校长专程出席该论坛发表讲话,论坛收到了来自学界、产业界以及机构代表的充分重视,反响突出。南药之花盛开,南药智慧彰显。生产质量论坛上,制药人努力奋进,不惧压力的激情跃然眼前,讲者从产业实际、未来竞争格局、产品出海、以及中国加入PIC/S形式下法规要求等多方面充分探讨分享,监管单位领导到场演讲,助力企业明晰政策动态和要求。医美作为细分赛道,大咖云集,创新资源汇聚,跨区域合作成果可待,将医药技术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带来不一样的思维火花 ,“药大医美私塾”呈上一台丰美的精神盛宴。

本届论坛是一次产学研创新创业成果的交流盛会,共有约50名专家走上论坛,精彩纷呈,为本届中国创交会增添夺目的智慧之光;10余家企业参加了形式丰富的项目路演;多个新技术,新动态研究报告发表;论坛线下参会代表800多人次,线上图片浏览量已超过2.8万人次,论坛成果显著,影响持续扩大,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超100亿,中成药溶液剂药店大卖!13亿大品种领跑,太极、东阿阿胶、扬子江上榜TOP20

精彩内容

近期,中成药溶液剂市场捷报频传,海南森祺制药的胆木浸膏糖浆申请中药品种保护获受理,敖东药业的小儿芪楂口服液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济川药业的中药2.2类改良型新药小儿豉翘清热糖浆获批。数据显示,中成药溶液剂近年在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从TOP20来看,实体药店13亿大品种领跑,9个独家产品亮眼,太极、东阿阿胶、扬子江、济川等上榜;网上药店增速迅猛,第3个过亿单品将诞生,16个品牌暴涨翻倍。

近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溶液剂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综合数据库

数据显示,中成药溶液剂在近年中国零售药店(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终端市场规模快速攀升,2022年突破200亿元大关,2023年上半年创新高。城市实体药店仍然是主力销售渠道,上半年首次超过100亿元规模;网上药店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超过80%,销售额已超过2021年全年。

实体药店:13亿大品种领跑,太极、东阿阿胶、扬子江上榜

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溶液剂产品TOP20(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产品TOP20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藿香正气口服液依然稳居“销冠”宝座,是唯一一个10亿级别的产品,急支糖浆和复方阿胶浆均凭借强劲的增速跻身前三。

9个独家产品,分别是急支糖浆(太极集团)、复方阿胶浆(东阿阿胶)、蓝芩口服液(扬子江药业集团)、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济川药业)、肺力咳合剂(贵州健兴药业)、鸿茅药酒(内蒙古鸿茅药业)、四季抗病毒合剂(陕西海天制药)、金银花口服液(真奥金银花药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黑龙江葵花药业)。

从增速来看,15款产品有双位数增速,而上述9个独家产品均在列,急支糖浆、肺力咳合剂、四季抗病毒合剂增速位居前三。

从治疗大类来看,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最多,有10个,补气补血类用药和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别有4个、3个。

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溶液剂品牌TOP20(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表示

品牌TOP20中,有19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从增速来看,18个为正增长,太极集团的急支糖浆增速最快,也是TOP20中唯一一个翻倍的品牌,此外,东阿阿胶的复方阿胶浆、扬子江药业集团的蓝芩口服液、济川药业集团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真奥金银花药业的金银花口服液、黑龙江葵花药业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均有双位数增速。从数量来看,太极集团和扬子江各有2个上榜。

近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藿香正气口服液在近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销售规模快速攀升,2022年突破20亿元大关后,2023年上半年继续飙升,同比增长超过80%。太极集团在2023年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中指出,公司的消化及代谢用药板块营收同比增长超过40%,主要是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增长所致。有投资者在公司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问及该产品的市场增长空间,太极集团表示,公司将通过全力突破主品销售,持续提升经营质效,通过打造OTC市场品牌标杆,扎实做好渠道工作,强化头部连锁合作,力抓重点连锁门店上量,积极拓展新零售业务,全面实施“带量计划”,深挖产品潜力,多端出圈加大品牌宣传,以流量带销量,做好产品策划,加大全国重点市场的销售推广力度,不断优化销售模式,力争实现藿香正气口服液的稳定增长。

网上药店:第3个过亿单品将诞生,16个品牌暴涨翻倍

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药店中成药溶液剂产品TOP20

来源:中国网上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产品TOP20中,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有3个,藿香正气水已逼近亿元大关,有望成为第3个过亿产品。2022年,销售额过亿产品仅有复方阿胶浆和安神补脑液。此外,宣肺止嗽合剂、四季抗病毒合剂、清心安神合剂3个产品新上榜。

从增速来看,15个产品翻倍,复方阿胶浆(东阿阿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济川药业)、蓝芩口服液(扬子江药业集团)、宣肺止嗽合剂(甘肃普安制药)、肺力咳合剂(贵州健兴药业)、四季抗病毒合剂(陕西海天制药)、清心安神合剂(磐石巨康药业)7个均为独家产品。清心安神合剂是TOP20中增速最快的产品,暴涨56800%。

从治疗大类来看,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最多,有8个,其次是补气补血类用药,有5个。

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药店中成药溶液剂品牌TOP20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品牌TOP20中,东阿阿胶的复方阿胶浆、敖东延边药业的安神补脑液、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的藿香正气口服液位居前三。

16个品牌增速翻倍,其中东阿阿胶的复方阿胶浆、扬子江江苏龙凤堂中药的黄芪精、四川依科制药的藿香正气水、天府康达集团府庆制药的藿香正气水、甘肃普安制药的宣肺止嗽合剂、陕西海天制药的四季抗病毒合剂、通药制药集团的益气养血口服液、磐石巨康药业的清心安神合剂、云南白药集团的藿香正气水、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的楂曲平胃合剂10个品牌销售额均已超过2022年全年。

近年中国网上药店藿香正气水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苑东厉害了!拿下9个重磅品种,猛攻1000亿市场,10余个1类新药、18个新品在路上

精彩内容

今年以来苑东生物研发进展不断:2款1类新药申报IND,首个制剂出海产品获批,9个品种批产并视同过评……目前苑东生物有10余个1类新药在研,优格列汀片处于Ⅲ期临床阶段,上市可期;29个品种过评(9个首家),10个品种中标国采;18个新分类报产品种在审,近10个品种有望首仿或首批上市。

拿下9个重磅品种,首仿注射剂再下一城

近日,苑东生物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成都硕德药业的布洛芬注射液获批上市并视同过评,为国内独家获批用于早产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适应症。布洛芬注射液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环氧酶抑制剂,会导致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公司的布洛芬注射液最早于2018年获批上市,为国内首仿+首家过评。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布洛芬注射液销售额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62.61%,苑东生物占据51.84%的市场份额。

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布洛芬注射液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今年以来,苑东生物已有9个品种获批生产并视同过评,包括布洛芬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拉考沙胺口服溶液、阿立哌唑口服溶液、盐酸阿罗洛尔片、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等。其中,盐酸阿罗洛尔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为国产第2家,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为国产第4家。

2023年至今苑东生物国内获批产品

9个品种中,心脑血管系统药物有4个、神经系统药物有3个。自2022年以来,苑东生物已有15个品种获批上市,2023年至今公司获批品种数(9个)已超越2022年全年(6个)。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6日,苑东生物公告称,硕德药业开发的阿片拮抗类药物“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公司首个制剂出海产品。据悉,2022年美国市场纳洛酮销售规模在6.8亿美元左右。该品种获批,标志着公司制剂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29个品种过评!18个新品在路上

截至目前,苑东生物已有29个品种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9个品种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盐酸美金刚缓释胶囊、布洛芬注射液、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片(Ⅰ)、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为国内首家过评。

苑东生物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

从治疗领域上看,29个过评品种涵盖9个治疗大类,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系统药物(8个)、神经系统药物(7个)、肌肉-骨骼系统(4个)。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神经系统药物销售额接近1000亿元。

11月16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正式公布第九批集采中选的41种药品和价格,中选结果将于2024年3月实施。此次苑东生物有一个品种拉考沙胺口服溶液中选,价格为59元(200ml:2g*200ml/瓶*1瓶/盒),供应省份为天津、辽宁、上海、西藏。公司该品种于10月12日获批上市,市场尚属空白,为“光脚”品种。

在已开展的八批九轮化药集采中,苑东生物共有10个品种顺利中选,其中第二批集采、第三批集采、第九批集采各有1个,第五批集采有3个,第七批集采有4个。

苑东生物仿制3/4类报产在审品种

目前苑东生物还有18个仿制3/4类品种上市申请在审,获批生产后将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3个品种磷酸芦可替尼片、奥卡西平口服混悬液、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暂无首仿(含剂型首仿)获批上市,公司有望夺得首仿;6个品种水合氯醛直肠用溶液、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贝前列素钠片、达可替尼片、吲哚布芬均仅有一款仿制药获批上市,公司有望实现首批上市。

10余个1类新药在研,2款麻醉镇痛药抢首家

仿制药“供血”创新研发,苑东生物创新药逐步迎来收获期。近年来苑东生物持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全力加快推进研发创新;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22.65%;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1.69亿元,同比增长2.23%。

目前,苑东生物已有10余个1类新药在研,聚焦于麻醉镇痛、心血管、肿瘤免疫和糖尿病领域。其中,优格列汀片(治疗2型糖尿病)已处于Ⅲ期临床阶段,上市可期;EP-9001A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痛)处于Ⅰb/Ⅱ期临床阶段;CX3002片(预防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处于Ⅰ期临床阶段。

苑东生物主要在研新药

改良型新药方面,苑东生物的水合氯醛口服溶液独家提交上市申请,用于治疗手术及麻醉前用药,有望在国内首家获批上市;氨酚羟考酮缓释片处于Ⅰ期临床阶段,用于治疗中至重度疼痛,目前该品种国内尚未有企业获批上市。

不难发现,在高端仿制药研发方面,苑东生物已布局了多款神经系统药物。在生物创新药、小分子创新药及改良型新药研发方面,公司进一步聚焦于麻醉镇痛领域,打造了丰富的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数据库

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

重庆将统一处方流转机制

11月27日,重庆市医保局下发《关于做好医保电子处方流转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医保办〔2023〕70号),该《通知》明确了重庆市电子处方流转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内容以及监督管理方式。

在三大文件的加持下,重庆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工作迎来新的政策落地。

明确几点:

1、【全市统一,12月20日前完成】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电子处方中心,建设覆盖全市的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整合定点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和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信息,建立健全全市统一、运转高效、标准规范的医保电子处方流转机制。确保接入工作在12月20日前总体完成。

点评:这一总体目标是按国家医保局的部署—各省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级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建设的要求。福建已经于2021年11月就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已累计服务参保患者约6.7万人,开具流转处方22万张,药品销售额5.54亿元,医保结算额超3.76亿元。相关报道请看:福建流转处方22万张!率先建成省级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打通医院和药店两个渠道

2、【参保人可选择处方外购和医保结算】定点医药机构(含互联网医院)应当接入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参保人在医疗机构就医可自主选择通过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实现处方外购和医保结算。

点评:此处的关键不在于参保人如何选择处方外购,而在于医药机构“应当”接入处方流转平台。是“应当”还是“必须”,措辞不同,执行的效果将判若云泥。“应当”在语义上有一定要求性但不具有强制性,在实践中,医药机构(含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可接入可不接入。如果必须接入,那么处方流转的力度就够大,否则依然很难大规模流转的结果。

3、【可开具医保非医保药品处方】定点医疗机构依托现行医保药品信息数据库开具外购处方,同时可以开具医保信息数据库以外药品(但应标注为自费),毒麻精放、疫苗、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胰岛素除外)医疗机构制剂、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等药品暂不纳入电子处方流转范围。

点评:这里的医保信息数据库,不仅仅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企业还得各家进行医保编码的维护,没有编码等于零,不能挂网、医院不能采购、也不能开出处方,也就不可能让处方流转。自费药品亦可开具外购处方,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医保药品目录内的OTC也是否意味着也需要处方才能流转?

此外,不纳入处方流转范围的药品类目,其实也就是网络禁止销售药品的清单(负面清单),既然国家药监局已经明文规定,那么电子处方流转也应当遵从这一要求。

4、【医疗机构上传处方到平台】医师根据病情开具电子处方(包括互联网医院开具的电子处方),处方由医疗机构上传到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电子处方应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点评:如果按《处方管理办法》,那么处方药品只能7天的量,而长期处方则允许最多3个月的用量。此处还需进一步明确。

5、【参保人可实现线上、线下医保结算】由参保人自行选择到已接入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定点零售药店线下结算,也可由定点零售药店进行配送。

点评:处方流转至定点零售药店是很多人翘首以盼的事情,除了前面说的处方“应当”还是“必须”上传的问题外,定点零售药店自身的处方承接方式和服务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此外,湖北已经规定药店必须配备60%以上的医保药品且必须零加成销售,河北也发征求意见稿要求70%以上的医保药品占比。重庆在这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规则,才能让处方流转最终有药店接得住、愿意接。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