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长三角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镜(含软硬镜)市场方兴未艾



“中药股王”发威!肝病用药冲刺40亿大关,14个独家中成药热销,7款新药火速推进
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TOP20!独家品种暴涨609%,扬子江、太极、益佰上榜
精彩内容
作为家庭常备用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疫后市场迎来大爆发。数据显示,2023H1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销售额超过60亿元,大幅增长55.43%。产品TOP20中,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铁皮枫斗颗粒位列前三,10个独家品种上榜;品牌TOP20中,9个品牌销售额涨逾60%,京都念慈菴、扬子江、太极、益佰等上榜。
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大爆发!3家企业销售额涨逾100%
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是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也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细分类别之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销售额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27.40%,其中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为TOP1销售亚类,占据37.8%的市场份额。
经过疫情的洗礼后,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在实体药店市场重回增长轨道。数据显示,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2021年、2022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增速分别为6.65%、35.06%;2022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已超过疫情前水平;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大幅增长55.43%。
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实体药店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TOP20厂家中,京都念慈菴总厂、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浙江天皇药业、丽彩甘肃西峰制药、白云山潘高寿药业依次位列前五,其中京都念慈菴总厂持续稳居第一,以12.61%的市场份额领先。
2023H1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TOP20厂家格局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国内疫情解封初期,不少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一度卖断货,相关药企销售额迎来大幅增长。上半年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TOP20厂家销售额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3家企业销售额涨逾100%,贵州益佰制药狂飙605.54%、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狂飙523.19%、甘肃普安制药暴涨129.77%。
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TOP20!10个独家品种亮眼
2023H1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产品TOP20中,11个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铁皮枫斗颗粒依次位列前三,其中,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已连续多年蝉联榜一,上半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急支糖浆位列第二,销售额超过6亿元;铁皮枫斗颗粒、补肺丸分别位列第三、第四,销售额均超过4亿元。
2023H1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产品TOP20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从剂型上看,20个产品涉及6种剂型,包括煎膏剂、丸剂、散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剂、胶囊剂、片剂。其中,口服液体剂产品多达8个,煎膏剂、胶囊剂、片剂各有3个,颗粒剂有2个。
20个产品中有10个为独家品种,包括补肺丸(丽彩甘肃西峰制药)、铁皮枫斗颗粒(浙江天皇药业)、急支糖浆(太极集团)、肺力咳合剂(贵州健兴药业)、苏黄止咳胶囊(扬子江药业)、克咳胶囊(益佰制药)、川贝雪梨糖浆(李时珍医药集团)、宣肺止嗽合剂(甘肃普安制药)等。
独家止咳药暴涨609%!扬子江、太极、益佰上榜
2023H1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品牌TOP20中,京都念慈菴总厂的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自2015年以来持续蝉联第一,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的急支糖浆位列第二,浙江天皇药业的铁皮枫斗颗粒位列第三,丽彩甘肃西峰制药的补肺丸、扬子江海燕药业的苏黄止咳胶囊分别位列第四、第五。
2023H1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品牌TOP20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20个品牌上半年销售额均呈现正增长,9个品牌涨逾60%。其中,3个品牌销售额翻倍,益佰制药的克咳胶囊狂飙609.24%,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的急支糖浆狂飙525.29%,甘肃普安制药的宣肺止嗽合剂暴涨129.77%,此外,贵州健兴药业的肺力咳合剂暴涨99.12%。
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京都念慈菴总厂的独家品种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为OTC甲类(双跨)品种,源自一代医圣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名方,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之功效,是养肺止咳的家庭常备用药。该药2022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1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同比增长52.03%。
太极集团的独家品种急支糖浆为国家医保乙类、基药、OTC甲类(双跨)品种,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急支糖浆已成为公司呼吸系统药物代表品种,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4.01亿元,同比增长40.70%,主要系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核心产品销售大幅增长所致。
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克咳胶囊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益佰制药的独家品种克咳胶囊为国家医保乙类、OTC甲类品种,具有止嗽、定喘、祛痰之功效,用于咳嗽、喘急气短。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药方面,公司拥有11个品种,包括川贝枇杷糖浆、半夏止咳糖浆、镇咳宁糖浆、复方罗汉果止咳颗粒等。值得一提的是,克咳胶囊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7000万元,同比增长609.24%,已超过2022年全年。
数据来源:数据库
从河北医保考核方式,看临床用药可能出现的新变化
近日,河北省医保局发出公开征求《河北省医疗保障定点医药机构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河北省医疗保障医师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征求期截至2023年12月2日前。
定点医药机构分为定点医疗机构及定点零售药店,今天,先从医疗机构以及医师的考核办法中,细细品读其中可能导致用药变化的内容。零售药店部分另文探讨。
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项目,涉及到用药的有如下内容:
定点医药机构考核满分为100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评分里,“药品采购”项目占15分,“实际报销比例”占20分。
其中,“药品采购”项目分解为三部分,各占5分,分别为“药品、耗材采购占比”、“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情况”、“药品、耗材价格过高品种占比”。
我们一项项分析。
采购“非中选”产品指的是挂网还是集采项目?
药品、耗材采购占比:高价采购非中选产品量占同品种采购量比例高于50%以上的扣2分,不采购中选产品、采购非中选产品的,每例扣1分。
这个考核方式指的是普通招采项目还可以理解,通常情况下未中标的品种(未在平台挂网)按道理是不允许医院采购的(除非出现疫情等特殊情况临时或紧急采购),医院采购未中标的品种属于违规行为理应被口扣分。
但此处文字是用“未中选”,是否意味着包括带量采购项目?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就大了。因为此前的逻辑,集采未中选品种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在医院继续使用(之前的老标中标品种梯度降价后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如果采购非中选品种每例就扣1分的话,医院那么多临床科室,理论上几乎天天都可能会因为使用非中选品种而遭扣分,100分根本不够扣。该征求意见稿应就此处规定明确一下“未中选”指的是挂网还是集采?此外,似乎也应该明确一下“高价”的定义。
“报量少于实际采购量70%”这个阈值值得商榷
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情况: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协议约定量完成情况,每有1种未完成的,扣1分。报量少于实际采购量70%的,扣2分。
报量少于实际采购量的70%就扣2分,规定的本意是为了鼓励医疗机构报足量,但问题是这个“70%”的阈值设计是否有合理值得商榷。
集采至今将近5年,通常情况下,医院为了完成协议量本来就可能会少报量,出现实际采购量大于报量是大概率事件,甚至可能出现翻倍的情况。70%的考核设定,很可能会导致医疗机构不仅不会积极报量,反而因为考核问题,形成少报量+少采购+少使用,演变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平台中位价与挂网1.8倍/3倍价差之间的关系
药品、耗材价格过高品种占比:占比=指定范围药品、耗材采购价格为平台中价位以上的采购药品种数/指定范围同通用名同规格药品、耗材种数*100%,占比每高5%扣1分。
价格是否“过高”,按上述公式来看,是用价格中位价来作为参考。
河北省挂网的政策是化学药价差不得超过1.8倍、中成药及生物药不得超过3倍(《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品挂网工作的通知》),从1.8倍/3倍到“高5%”,这个规定似乎是再次从临床用药层面引导使用价格不高的品种,但价差管控幅度相对跳跃过大,医院很可能大面积“中招”。
这将导致价差过大品种在医院或将面临巨大挑战—在准入环节获得较高的定价的企业不要高兴太早,很可能因为价差过大而在使用环节受到医保、医院的再度限制,因此企业应该合理定价。
除了上述对医疗机构的考核外,河北还出台了针对医师的《河北省医疗保障医师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
其中规定:
优先选用国家和省医保目录内药品、耗材、诊疗项目,优先选用集中采购目录内药品、耗材。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医保目录内药品、耗材、诊疗项目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
上述临床用药的“两个优先”规定,基本上将用药格局锁定在医保药品、集采中选品种范围内,非医保及集采非中选品种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在优先级上,在医院的处境更加艰难。
那么,如果医生临床用药不遵循“两个优先”怎么办?
《考核办法》对以下情形扣5分:
规避使用集中采购目录内药品、耗材的;在有可选择情况下,选择使用最高采购价药品、耗材或选择使用超最低采购价2倍以上药品、耗材的;
从上述内容看,“最高价”品种是大问题,因此,企业集采报价别总想着最高价中选,你看看,这不是让医生为难吗?最低价2倍以上,同样是在中成药挂网价差3倍以内。此外,“规避”使用集采中选品种,这个“规避”具体有哪些表现?是不用中选品种就算规避,还是有可选择情况下不优先使用中选品种算规避?似乎还得再明确一下。
此外,在“实际报销比例”考核项目,不论是在门诊还是住院部,均对医保统筹基金占总费用的比例做出考核,旨在提高基金支付占比,这一指标看上去是有利于患者/参保人的。
与此同时,透过指标的背后,使用药品、耗材都尽可能使用医保范围内的才能完成考核,这再一次说明了医保药品在公立医院的地位,间接反映了非医保药品、耗材的处境。
科伦开挂了!拿下16个重磅首仿,22款1类新药、60个新品发力,130个过评品种亮眼
超30亿,软膏剂药店大卖!“一哥”易主,华润、华邦上榜TOP20,人福、齐鲁……新药来袭
精彩内容
近期,软膏剂化药新药动态不断,湖北人福成田药业的新药2.1类HZ-J001乳膏获批临床,长春金赛药业的EG017软膏、杭州壹瑞医药科技YR001软膏、丹诺医药(中山)的TNP-2092软膏3款1类新药临床申请均获CDE受理。最新数据显示,近年中国零售店药终端化药软膏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从TOP20来看,实体药店“一哥”易主,6款产品大卖过亿,华润、仙琚、华邦、羚锐等国产品牌上榜;网上药店快速扩容,4款产品销售额翻倍,国产品牌拿下“销冠”宝座,天方、知原等5大品牌成“爆款”。
近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化药软膏剂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综合数据库
数据显示,近年中国零售店药(城市实体药店+网上药店)终端化药软膏剂销售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突破50亿元大关,2022年再创新高,2023年上半年超过30亿元。城市实体药店仍是主力销售渠道,网上药店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速超过30%。从治疗亚类来看,皮肤病相关用药占据主流。
实体药店“一哥”易主,华润、仙琚、华邦上榜TOP20
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化药软膏剂产品TOP20(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表示
化药软膏剂在2023年上半年城市实体药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70%,产品TOP20中,6款销售额超过1亿元,莫匹罗星软膏以超过30%的增速登上“一哥”宝座,同时也是增速最快的产品;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是竞争最激烈的品种,拥有生产批文企业多达94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Bridging)和酮康他索乳膏(广东华润顺峰药业)2款均是独家产品,丁硼乳膏是唯一一款上榜的非皮肤病用药。
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化药软膏剂品牌TOP20(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表示
从品牌TOP20来看,中美天津史克制药的莫匹罗星软膏、西安杨森的硝酸咪康唑乳膏、华润三九医药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位居前三。国产品牌中,仅有华润三九医药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销售额超过1亿元,河南羚锐生物药业的糠酸莫米松乳膏则是增速最快的国产品牌,浙江仙琚制药的糠酸莫米松乳膏、重庆华邦制药的地奈德乳膏、湖南迪诺制药的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增速均超过10%。从数量来看,华润医药最多,有4个上榜,其次是西安杨森有3个。
近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莫匹罗星软膏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莫匹罗星软膏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2023年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莫匹罗星软膏销售额同比增长34.40%,跃升到软膏剂TOP1产品,也是唯一一个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0%的产品,目前,该产品有9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湖北人福成田药业、福元药业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
网上药店4款产品暴涨翻倍,国产品牌夺“销冠”
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药店化药软膏剂产品TOP20
来源:中国网上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化药软膏剂近年在网上药店市场规模快速扩容,2021-2023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47.83%、52.40%、37.79%。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已超过2021年全年。
产品TOP20中,他克莫司软膏、利丙双卡因乳膏(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氢醌乳膏销售额均超过5000万元。从增速来看,18个产品正增长,利丙双卡因乳膏(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氢醌乳膏、咪喹莫特乳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4款产品翻倍。此外,氢醌乳膏(广东人人康药业)、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利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Bridging)、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浙江孚诺医药)均为独家产品。
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药店化药软膏剂品牌TOP20
来源:中国网上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品牌TOP20中,同方药业集团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拿下“销冠”宝座,广东人人康药业的氢醌乳膏和利奥的他克莫司软膏分别排第二、三。
5大品牌增速翻倍,分别是同方药业集团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广东人人康药业的氢醌乳膏、天方药业的咪喹莫特乳膏、浙江孚诺医药的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江苏知原药业的他克莫司软膏。其中,天方药业的咪喹莫特乳膏以1875.65%成为增速王,江苏知原药业的他克莫司软膏挺进TOP20。
202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药店他克莫司软膏TOP5品牌
来源:中国网上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他克莫司软膏近年在中国网上药店销售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突破1亿元后,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50%,利奥的市场份额最大。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该产品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陆续获批,利奥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江苏知原药业已从2021年5%增长到2023年上半年超过15%,市场份额上升到第二位。目前,他克莫司软膏有13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福元药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湖北恒安芙林药业等5家过评。此外,沈阳三生制药、江西施美药业等4家报产在审。
软膏剂新药大爆发,人福、齐鲁……蜂拥而至
2023医保国谈已开始,为期四天,12月初或将公布结果
据财联社报道,第一财经、蓝鲸记者等多方信息,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于11月17日)在北京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总共为期四天。
此外,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消息,部分国产PD-1抗癌药新增适应证或者协议到期续约谈判将会在周日(11月19日)进行。
参加完谈判的药企代表处得知,手机、计算器等设备均不被允许带入会场,需要锁在会议室外的柜子中。
据国家医保局公告,今年共有390个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通过正式形式审查的有386个,而最终进入谈判/竞价环节的仅168个药品。最终结果有望于12月左右公布。
据天风证券按靶点梳理, PD-1类, 本次谈判未有目录外进口/国产PD-1通过形式审查, 国产药品有目录内信迪利单抗, 卡瑞利珠单抗, 特瑞普利单抗、 替雷利珠单抗。其中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以及替雷利珠单抗均有新增适应症。
BTKi类, 目前已上市的BTKi主要包括:艾伯维/强生的伊布替尼,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和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泽布替尼和奥布替尼均参与本轮医保谈判。EGFR-TKi类,目前已上市的EGFR-TKi主要包括:贝达的埃克替尼、 贝福替尼, 艾力斯的伏美替尼, 江苏豪森的阿美替尼, 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奥希替尼。需重点关注奥希替尼术后辅助适应症的医保谈判结果。
另据初审名单,CAR-T 疗法阿基仑赛、瑞基奥仑赛也将再次加入今年的谈判之列;ADC方面,除去年新进医保的罗氏恩美曲妥珠单抗以及 Seagen/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外,目录外的有辉瑞奥加伊妥珠单抗、罗氏维泊妥珠单抗、吉利徳戈沙妥珠单抗以及第一三共/阿斯利康德曲妥珠单抗。
从调整规则来看,天风证券认为,药品在多个阶段的降幅都将会更小,预计本次续约规则的调整从多个方面使得降幅更加合理温和。
据悉,今年共有168个药品进入谈判竞价环节,为历年来品种最多的一次,但对于今年参与谈判药品的降价幅度,有分析预测,在续约新规则下各家降价幅度将小于预期,后续将促进药品达成更高的爬坡以及峰值销售。
在去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中 ,共198个目录外药品通过形式审查,最终111个成功准入,成功率约为56%;目录外独家药品中,157个通过形式审查,91个成功准入,总体成功率58%。
此外,9月,国家医保局方面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12月初公布目录调整结果,计划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版医保药品目录。
积极加码创新药赛道 泰恩康CKBA白癜风II期临床试验启动
日前,“创新引领恩泽健康——CKBA白癜风创新药II期临床试验方案发布会暨中国白癜风诊疗共识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会上,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1263,简称“泰恩康”)宣布,公司CKBA白癜风II期临床试验正式启动。而此前,泰恩康控股子公司博创园组织开展的用于治疗白癜风适应症的1类创新药物CKBA(赛克乳香酸)软膏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积极加码创新药赛道
据介绍,泰恩康成立于1999年,主营业务为代理运营及研发、生产、销售医药产品、医疗器械等,主要产品为和胃整肠丸、“沃丽汀”及“爱廷玖”。近年来,公司加速布局抗衰老领域,已初步搭建了完整的男科抗衰老产品矩阵,并积极布局以白癜风为主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领域,致力于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CKBA软膏将是公司挺进创新药赛道的第一步。
11月16日,泰恩康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江苏博创园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开展的用于治疗白癜风适应症的1类创新药物CKBA软膏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国内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据悉,CKBA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ACC2)的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调节活性。炎症细胞因子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自身反应性CD8 TRM细胞产生IFN-γ杀伤黑素细胞已是白癜风发生发展免疫学机制的学界共识,研究显示CKBA可抑制naïveCD8 T细胞向Tc1细胞分化,显著抑制IFN-γ产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谈及从白癜风用药切入创新药赛道的初衷,泰恩康董事长、总经理郑汉杰告诉记者:“白癜风是慢性、顽固性的皮肤病,我国目前大概有3000万的白癜风患者,63.4%的患者是年龄小于20岁的青少年,其中仅有11.7%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国内尚没有有效治疗白癜风的药物上市,临床需求迫切,市场规模巨大。泰恩康对发展CKBA产品充满了信心。”
“作为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皮肤病,白癜风治疗困难、病因复杂、靶点不明确。目前系统用药副作用比较大,或是有黑框警告,有感染、肿瘤、心血管等方面不良事件。而CKBA提取自天然药物乳香来进行分子合成,便宜且疗效好,可以有效解决安全性这一问题。”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许爱娥介绍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宏林则认为,“白癜风药物需要进行长期甚至终身使用。但目前临床上的问题是国内无新药可治,且现有药物潜在副作用较大,因此研发出长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非常重要。”
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白癜风药物的市场空间及潜力有多大?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陈铁林直言,目前国内白癜风的研发格局良好,赛道拥挤度低,辉瑞的利特昔替尼进入III期临床,恒瑞医药的艾玛昔替尼处在II/III期临床(已主动终止),泰恩康及博创园生物合作开发的CKBA处于II期临床,其余药物均处于临床前或IND阶段。“考虑到中国白癜风患者群体庞大,亟待对症药物上市。参考芦可替尼乳膏在美国上市后的放量节奏,我们认为若国内在研品种成功上市,有望快速放量填补市场空白,并成长为重磅品种。”陈铁林认为,白癜风药物是拥有百亿级规模的蓝海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泰恩康的白癜风创新药研发进展之快,让来自国内皮肤病领域的多位专家也颇为振奋。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副院长史玉玲是有拥有27年从业经历的皮肤科专家,在她看来,当前白癜风无论口服药还是外用药,都还解决不了该疾病复杂的机理问题。“我们对外用药期待更多,因它要长期使用,所以安全性、有效性非常关键。如果CKBA 这个从植物提取的非常安全的外用药,在二期临床有积极表现,再进入三期临床,我们认为这个创新成果落地指日可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学科带头人李明尤其关注CKBA白癜风创新药对青少年及儿童患者的作用。数据显示,约有三分之二的白癜风患者是在20岁之前发病。李明表示,如果未来能够有更好的“武器”对付这个疾病,提高儿童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对患者的一生带来积极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副教授楼方舟则从创新药研发转化效率的角度分享了CKBA的价值。创新药研发存在一个“死亡谷”,很多创新分子最终没有办法成功转化。“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动物模型进行人源化的改造,让它更好地模拟患者免疫学发病机理,从而实现创新药更好地评价。我们对CKBA有较高的预期,就是因为在我们自主研发的高度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上看到了积极效果,才有非常大的动力和底气,去进行进一步研究。”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泰恩康方面表示,“公司对CKBA针对白癜风适应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拥有充分信心,相信在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顶尖的科学家团队和业界泰斗的多重助力下,公司后续将以最快的速度力争实现首个国产白癜风创新药上市,并争取将其打造为超百亿元的黄金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