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家药企2023成绩单!医药股一哥净利润首破100亿,甘李、太极……翻倍,超100家亏损

精彩内容

日前,A股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落下帷幕,491家医药企业披露业绩情况,近4成业绩(营收、净利润)双涨。51家营收超过100亿元,上海医药、九州通两大千亿龙头领跑;22家净利润超20亿元,甘李药业、太极集团等50家翻倍,医药股“一哥”迈瑞医疗首破100亿元大关,科伦药业、国药股份、鱼跃医疗等首次晋身20亿梯队,长春高新、济川药业、华润三九、片仔癀等均创新高,九安医疗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90%,2022年高达160.3亿元。此外,102家亏损;从毛利率来看,18家超过90%,神州细胞晋身前三。

两大千亿营收龙头领跑,智飞生物、重药控股3家增速超10%

2023年医药企业营收TOP10(单位:亿元)

从营收来看,超5成正增长,其中,51家超100亿元规模,片仔癀、华润双鹤、人民同泰、美年健康、联影医疗、百济神州首次晋身百亿营收军团,同仁堂、普洛药业、人福医药、大参林、迈瑞医疗等超30家创新高。TOP10营收门槛超过400亿元,与2022年相比有所提升,上海医药、九州通两大千亿龙头领跑,智飞生物、重药控股、上海医药3家增速超10%。

重药控股2023年营收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12%。其中,医药批发业务营收768.18亿元,医药零售业务营收30.34亿元,两大业务均有双位数增速。重药控股表示,近来年公司经营规模稳步提高,销售规模保持在医药流通行业前五位。公司通过内生及外延两条路径同步发力,新设或对外收并购方式完成近20个股权投资项目,带来增量销售近25亿元,填补在黑龙江、河北、广西等多个空白市场布局,持续增厚网络布局,现已实现在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布局,覆盖137个地级市,逐步实现在全国300余个地级市布局的目标。随着外延式扩展不断进行,下属子公司数量逐渐增加,将进一步集中、优化公司优质资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加码。5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其枸橼酸托法替布片以仿制4类报产获批,视同过评,将进一步丰富公司制剂品种,与公司传统的药品配送业务形成合理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智飞生物2023年营收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38.30%。智飞生物表示,随着民众健康意识和接种意愿的提升,我国疫苗市场潜力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公司在2023年深耕主业取得较好的经营成果,未来将贯彻“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形成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机制,为产品从研发到实现市场价值提供加速度,同时不断完善“防未病、治已病”的产品布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夯实质量把控提升服务水平,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智飞生物在年报披露后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26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获批在2月龄及以上人群中开展临床试验,如该项目进展顺利,将与公司已上市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现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的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医药股“一哥”净利润首破100亿,甘李、太极50家翻倍

2023年医药企业净利润TOP10(单位: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超4成正增长,其中,22家超过20亿元,与2022年相比减少了8家;甘李药业、太极集团等50家翻倍,向日葵扭亏为盈,暴涨20倍成为增速王。医药股“一哥”迈瑞医疗首次突破100亿元,药明康德逼近百亿大关,科伦药业、国药股份、鱼跃医疗等首次晋身20亿梯队,长春高新、济川药业、华润三九、片仔癀等均创新高。此外,102家亏损,超6成亏损1亿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九安医疗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90%,2022年则高达160.3亿元;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超过50%。

迈瑞医疗2023年净利润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迈瑞医疗表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受益于医疗新基建加速医疗器械市场扩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医疗器械市场增长迅速。同时,公司广阔的业务布局、不断扩大的全院级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优势、加速突破的海外高端客户群,以及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是公司业绩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主业,全面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国内国际营销拓展和本地化建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扩大客户群突破的战果,持续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继续强化内部管理质量,改善经营效率,以实现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健康增长。值得一提的是,迈瑞医疗在业绩快速增长同时,抛出了18.19亿元的分红方案,加上2023年三季度末时派发的53.13亿元分红,全年公司的分红额超过70亿元。

国药股份净利润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26%。公司在稳定四大主业基础上积极发展六大特色领域业务,涵盖直销、分销、麻药、工业、专业零售等多业务板块。公司以药品及器械配送为主,创新服务和电商为辅,在北京地区医疗市场占有率保持绝对优势;分销业务以普药分销和服务为主,业务网络覆盖全国;麻药业务以麻精药分销和学术服务为主,业务网络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且在麻精药品渠道保持着龙头地位,在提升区域批发企业麻药管理能力、医疗麻药合理应用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良好地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业方面,公司持续加强新药研发及投入力度,推进新产品上市和营销推广,2023年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口腔业务以营销推广为主,围绕“无痛、牙周、感控、正畸”四条产品主线,收入稳定增长;专业零售业务方面,自有专业零售药房拓展至3家,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在营销业务方面,公司营销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速;物流服务方面,公司物流业务在满足自有配送服务需求基础上,持续拓展第三方物流服务。2023年公司持续探索和挖掘业务增量和创新动力,为未来可持续良性及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一季度国药股份业绩再创新高,营收121.2亿元,同比增长7.98%;净利润4.59亿元,同比增长10.86%。

18家毛利率超90%,神州细胞挺进TOP3

2023年医药企业毛利率TOP10

从毛利率来看,18家医药企业超90%,与2022年相比增加3家。迈威生物位居第一,神州细胞挺进前三,我武生物则是TOP10“常客”。值得注意的是,18家企业中来自生物制品板块多达11家。

神州细胞2023年营收18.87亿元,同比增长84.46%;净利润亏损近4亿元,同比减少23.70%;毛利率97.11%。神州细胞表示,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略有增加,主要得益于主要产品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商品名:安佳因)销售收入继续大幅增长。从分产品来看,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疫苗的毛利率均超过90%。2024年一季度神州细胞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7420万元,同比增长148.49%。券商分析指出,给予神州细胞“买入”评级,主要是一季度主要产品放量超预期,产品矩阵有望为全年贡献业绩增量,此外,还有多个具备竞争力的在研临管线推进临床。

2023年业绩双涨的A股医药企业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东方财富网等

注:如有错漏,敬请指正。

2024年上半年海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报告(下):激光手术器械在美大放异彩

01

产 品 分 析

| 1、美国

(1)管理类别

据众成数科(JOINCHAIN)统计,2024年上半年美国境内医疗器械新增产品注册数最多的是Ⅱ类器械,产品数量为1184件,占比73.18%。

表 1  2024H1美国新增注册产品风险管理类别情况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2)医学专业用途

从医学专业用途分类来看,2024年上半年心血管科器械新增产品注册数最多,产品数量为264件,占比16.30%,同比增长62.96%;其次是骨科器械,产品数量为233件,占比14.38%,同比下降4.51%。此外,病理科、眼科和免疫学科器械增速较为明显,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0.00%、124.00%、100.00%;而普通整形外科、麻醉科和医院综合类器械呈下降趋势,同比下降均超20%。中国企业获批产品数量最多的医学专业类别是普通整形外科46件,医院综合和放射科器械新增产品数接近,分别为27件、26件。

图 1  2024H1美国新增注册产品医学专业类别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图 2  2024H1中国企业在美国获批注册产品医学专业类别情况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3)医学专业用途

从产品分类来看,2024年上半年美国境内的医疗器械新增产品注册数最多的是“电动激光手术器械”,产品数量为37件,涉及企业30家;排名第二的是“放射成像处理系统”,产品数量为15件,涉及企业15家;排名第二的是“放射成像处理系统”,产品数量为28件,涉及企业25家。值得一提的是,前二十的产品分类中,均有中国企业获得产品注册证,其中“聚合物检查手套”和“瓷粉”的中国企业产品数量占比均超过50%。

表 2  2024H1美国新增注册产品分类情况(Top20)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从中国企业的整体注册情况来看,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境内获批医疗器械产品中,“电动激光手术器械”的产品数量最多,为11件,占该分类新注册产品总数的29.73%,涉及中国企业9家,占该分类注册企业总数的30.00%。其次是“聚合物检查手套”,产品数量为10件,占该分类新注册产品总数的58.82%,涉及中国企业9家,占该分类注册企业总数的60.00%。在前二十的产品中,“光子脱毛器(非处方)”等6款产品均来自中国企业。 …

OpenAI、百度、百川智能……大模型正在医疗领域火力全开

以OpenAI为首的大模型企业们,正在全力开拓医疗市场。

不久前,OpenAI的灵魂人物,创始人兼CEO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创办了一家名为Thrive AI Health(下文简称Thrive)的医疗AI企业,希望通过AI教练改变慢病患者的行为习惯。不出意外的是,它将采用OpenAI的生成式AI技术。

动脉网根据公开资料发现,自2024年以来,OpenAI正在医疗市场火力全开。不光OpenAI,国内大模型企业也在迅速跟进。根据媒体统计,在近年全球120起大模型相关领域融资事件中,大模型+医疗拿下占比第一——高达15%的大模型融资企业与医疗相关。



医疗领域,正在成为“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


OpenAI,

在医疗领域火力全开


根据报道,Thrive的高管团队可谓星光灿烂,除了萨姆·奥特曼本人,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则同时是《赫芬顿邮报》和行为改变技术公司Thrive Global的创始人。不仅如此,谷歌前高管德卡洛斯·洛夫(DeCarlos Love)也将加入新公司担任CEO。

这家筹备中的企业还将与斯坦福医学研究所、西弗吉尼亚大学洛克菲勒神经科学研究所以及沃尔顿医学院等多家知名学术机构和医疗中心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用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来形容它再恰当不过了。

Thrive将开发一个“AI健康教练”平台,希望能够借助生成式AI技术让慢性病患者获得关于睡眠、营养、健身、压力管理和社交等日常生活中关键健康问题的专业指导,进而通过用户行为的改变降低全球范围内的慢性病发病率。

仅以美国为例,2023年有1.29亿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或者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病实际上是可以通过日常行为的改变来加以改善的。

根据外媒报道,Thrive的AI健康教练将利用Thrive Global在医疗上的积累,并引入OpenAI在AI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包括长期记忆能力增强和针对特定领域定制开发的行为指导模型等)。这一生成式AI将基于最新的同行评审科学、生物统计、实验室及其他医学数据,并结合用户的个人偏好数据进行训练。

不过,两位创始人表示Thrive将不会涉足医疗辅助诊断,而是专注于提供健康建议。或许也是为了规避敏感的医疗数据隐私以及监管等问题。

同时,Thrive的产品究竟会以什么形式落地也并未确定,或许会以应用的形式推出,也可能通过各种模式提供,甚至可以通过类似Microsoft Teams这样的应用融合到工作场景之中。

这并不是OpenAI第一次涉足医疗。稍加统计不难发现,在进入2024年以来,OpenAI正在医疗领域火力全开。

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在今年4月,知名药企Moderna宣布与OpenAI合作,将ChatGPT Enterprise部署到Moderna整个公司,并定下在六个月内让所有能够访问数字解决方案的人完全熟练使用生成式AI的目标。

事实上,早在2023年初,Moderna就基于OpenAI的API构建了内部AI聊天机器人mChat,并为80%的员工使用并得到好评。在综合衡量后,Moderna最终决定引入ChatGPT Enterprise。在引入该技术仅两个月后,Moderna已有40%的活跃用户创建了个性化聊天机器人,累计数量达到750个,且每个用户平均每周有120次对话之多。

目前,在OpenAI的支持下,Moderna已经在公司内很多日常场景引入了生成式AI。

比如,Moderna已经将生成式AI作为临床研究团队的数据分析助手,用于审查和分析临床数据潜力,并将这些大型数据集集成并可视化,进而帮助增强团队的临床判断和决策。比如,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输入详细审查,在后期临床试验进一步开发之前优先考虑安全性并优化疫苗等场景。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全文





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31号)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7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年7月31日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

(2024年7月31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促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科技创新及其管理服务活动。


第三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


本省健全科技创新领导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决定科技发展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政策等事项。


第四条  科技创新工作应当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相互促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五条

2024年上半年海外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报告(上):中国境内企业在澳大利亚注册证同比增长超20%

01

总体情况

| 1、商品类别

据众成数科(JOINCHAIN)统计,2024年上半年美国境内的医疗器械新增产品注册数量达1618件,同比增长4.93%。共涉及59个国家/地区的1138家企业(医疗器械制造商)。其中,中国境内有164家企业在美国获得212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占美国医疗器械产品新注册总数的13.10%,产品新增注册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07%。

图 1 2020-2024H1美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情况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图 2 2020年-2024H1中国企业获得美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情况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 2、商品类别

据众成数科(JOINCHAIN)统计,2024年上半年澳大利亚境内的医疗器械新增产品注册数量达2033件,同比下降2.40%。共涉及52个国家的1023家企业(医疗器械制造商)。其中,中国境内有254家企业在澳大利亚获得427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占澳大利亚医疗器械产品新注册总数的21.00%,产品数量同比增长21.31%。

图 3  2020-2024H1澳大利亚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情况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图 4  2020-2024H1中国企业获得澳大利亚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情况

数据来源:MDCLOUD(医械数据云)


02

区域分析

| 1、美国

据众成数科(JOINCHAIN)统计,在2024年上半年获得美国境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国家中,美国以763件产品位居榜首,占比47.16%,涉及企业507家;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排在第二,产品数量为212件,占比13.10%,涉及企业164家;排名第三的是韩国,新注册产品数量为62件,占比3.83%,涉及49家企业。

卫健委通报这一设备市场缺口超万台,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2024年7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通报2023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的函(以下简称“《函》”)。

《函》中指出,2023年度参评的2062家县医院中,有1894家(占比91.85%)符合基本标准,其中1163家(占比56.40%)符合推荐标准,较2022年度分别增加38家、199家。

全国县医院符合基本标准(左)/推荐标准(右)的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然而,《函》中着重强调,目前仍有286家县医院尚未配置血液透析机。同时,根据公布的县医院各科室服务能力符合情况来看,符合基本标准医院占比为90.30%,符合推荐标准医院占比仅为61.15%,县域医院血透机市场仍有一片潜在的市场蓝海。

县医院各科室服务能力符合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01

血透设备产品注册数量稳定增长

国产占比达60%

近年来,我国血液透析设备产品累计注册数量稳步上升。据众成数科统计,截止到2024年6月,我国血液透析设备有效产品注册30个,其中境内产品18个,进口产品12个,国产数量占比60%。



2015-2024年血液透析历年累计产品注册数量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

从产品注册人的获批数量来看,国产品牌威高日机装和进口品牌费森尤斯的注册数量均高于其他企业。

我国血液透析设备产品有效注册人情况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

02

县级医院血透设备市场广阔

国产品牌异军突起

近年来,我国血液透析设备的国产率不断提升,逐步减少外部依赖,实现进口替代。县级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基石,承载着大量基层患者的透析治疗任务。

据众成数科的测算,我国县级医院血液透析设备的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5.9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42%,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58亿元。

2019-2024E我国县级医院血液透析设备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

在优先采购国产设备的政策以及国产品牌技术突破的影响下,血液透析设备国产化率从2019年的22.09%迅速提升至2023年的43.95%,上升了21.86%。 …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