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降幅93%,3类医用耗材开始带量采购

  01、医保局通知:3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来了
 
  4月27日晚(18:00),内蒙古自治区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开展止血材料、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压力泵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称,将由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牵头,组织相关省份开展止血材料、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压力泵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早在2月,据内蒙古日报报道,内蒙古医保局医药价格与招标采购处三级调研员刘志国表示:内蒙古将牵头开展止血材料、腔静脉滤器等高值医用耗材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采血管、输液器等低值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
 
  此份通知,无疑是3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正式“发令枪”。
 
  有业内消息传出,内蒙古自治区已就止血材料等带量采购征求相关联盟省份意见,据悉大概会有山西、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海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贵州、西藏、新疆兵团15省参与。
 
  如若消息属实,无异于又是一场“小国采”。
 
  02、最高降幅93%,4年内仅两场带量…
 
  值得注意的是,止血材料目前已开展带量的项目并不多,仅2019南通市级以及2021年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联盟有所涉及。
 
  其中,在南通全市57家公立医疗机构试水“团购”中,止血材料平均降幅45.26%,单个产品最大降幅79.37%。
 
  到了2021年,河南组织全省止血材料带量,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省内135家公立医疗机构组成联盟,“抱团”进行集中采购。
 
  从中选结果来看,共85家

关于开展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共享需求问卷调查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结合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共享的实际情况,围绕国家药监局对不断加大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公开力度的要求,器械标管中心通过《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信息共享需求》调查问卷,公开向各相关单位征求意见,了解大家期望共享的分类界定信息及对医疗器械分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您认真填写本问卷,您的答卷将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医疗器械分类界定产品信息的共享工作。问卷截至时间2023年9月10日。

感谢参与和支持! 

联系人及电话:姬祥,王越 (010)53852144,2609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

2023年8月29日 

 



调查问卷扫一扫

来源: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

全球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技术委员会在深圳举办法规交流开放会

  2023年6月14日,全球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技术委员会(GHWP TC)在深圳举办法规交流开放会。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GHWP主席徐景和出席开放会并致辞。
 
  徐景和指出,GHWP是成员国家和地区监管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GHWP已制定40多项技术指导原则,有力促进了成员国家和地区监管能力提升。下一步,GHWP将认真落实2026年战略规划,进一步加大法规宣传和执行力度,持续开展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监管趋同、协调与信赖,积极为全球公众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本次交流开放会对GHWP 2026年战略规划、GHWP TC工作成果和未来展望、体外诊断试剂及医疗器械软件审评要求等内容进行讲解。来自GHWP成员国家和地区3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交流开放会同步向33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在线直播。与会代表充分肯定GHWP TC法规交流开放会,认为这为全球医疗器械企业和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国际监管规则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医疗装备产业前景可期

医疗装备是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医疗装备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8%;2020年,我国医疗装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00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00多亿元;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已形成了22大类1100多个品类的产品体系,覆盖卫生健康各个环节,可基本满足我国医疗机构诊疗、养老、慢性病防治与应急救援等需求。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主流医疗装备基本实现有效供给,高端医疗装备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规划》还从5个方面设置了分目标: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医疗装备亟须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初步建成创新力强、附加值高、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腔镜手术机器人等一批高端产品实现应用;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逐步完善,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业态全面创新发展;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6至8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


根据《规划》,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疗装备、妇幼健康装备、保健康复装备、有源植介入器械等将被作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规划》还提出,要推进“5G+医疗健康”、居家社区、医养康养一体化等新模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整理:奥咨达

口罩透气性如何评价与分级?中产协解读

  口罩的主要功能是防护,防护性和透气性一直以来难以兼得,透气又安全的口罩该如何评价与分级,满足老人、儿童、孕妇等人群对口罩的透气性能的需求?
 
  3月18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办,浙江蓝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承办的《口罩透气性评价与分级》标准宣贯会在北京召开,对目前医用口罩市场环境及用户需求、口罩用材料创新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推动《口罩透气性评价与分级》团体标准的应用实施,为规范口罩行业发展、促进口罩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在致辞中表示,口罩防护用品作为关联民生的重要消费品,《口罩透气性评价与分级》团体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优化供给端质量、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推动口罩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黄景莹在对《口罩透气性评价与分级》标准解读时表示,建立统一的口罩透气性评价和分级,有助于在现有口罩产品标准体系下,指导企业规范标识其口罩的透气性能;有利于帮助消费者更快速的识别和选购口罩产品,也有助于营造口罩优质优价的市场氛围,对于打造口罩品牌、提升口罩产业发展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口罩透气性评价与分级》团体标准截图。
 
  “此项标准结合当前滤材、口罩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设置了口罩透气性评价的指标、分级和对应试验方法等级的标志,适用于各类阻隔型和防护型口罩。口罩成品可在其销售包装显著位置标志其口罩类型及透气性等级,不同等级透气性对应不同标志。”黄景莹说。
 
  口罩透气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材料,据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陈鹏介绍,宁波材料所携手中国石油和蓝禾医疗协同创新,经过两年技术攻关研发出超级水驻极工艺熔喷布,突破了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要求病菌高效过滤和超透气两大难题,把水驻极处理工艺和新型功能材料相结合,开发出高过滤效率低空气阻力的超透气熔喷无纺布,为超透气口罩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蓝禾医疗董事长曹军表示,针对防护口罩呼吸阻力高、易憋闷、勒耳等核心痛点,蓝禾医疗超透气系列口罩采用行业先进的水驻极工艺和新型功能材料,突破了行业内超透气与高效过滤无法兼容的壁垒,适合儿童老人、长时间佩戴口罩等对呼吸性有高要求的特需群体佩戴。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公布的口罩透气性分级标识。
 
  据介绍,标准号T/CNITA 01004—2023《口罩透气性评价与分级》已于2023年2月8日发布实施,企业如果需要执行本标准,首先需要其口罩成品符合明示执行产品标准的技术要求,并按照本标准规定,在其销售包装上注明本标准编号、口罩类型(阻隔型或防护型)、透气性等级及标志。
 
  当天,会上还进行了口罩透气性标识启动仪式。普通透气、优级透气、超透气——口罩透气性分级标识正式启用。

盘点|2021年度具有代表性的药械化十大政策

2021年,监管部门聚焦公众用药用械用妆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持续推动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促进药械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经过盘点,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评出2021年度具有代表性的药械化十大政策,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

01

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实施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739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2014年全面修订、2017年部分修改后《条例》的又一次重大修订。《条例》修订最重要的内容,是落实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明确注册人依法承担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责任,进一步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02

《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施行

加速行业“洗牌”

2021年1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的部门规章。随后,国家药监局接连公布《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等配套文件。2021年5月1日起,《办法》及其配套文件正式实施,新备案系统上线。

03

保安全促发展

守护儿童用妆安全

2021年10月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专门针对儿童化妆品监管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明确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儿童化妆品定义、儿童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主体责任,规定了覆盖注册备案管理、标签标识、安全评估、生产经营、上市后监管等全链条监管要求,指导注册人备案人开展儿童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12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公布儿童化妆品标志“小金盾”,要求标注在儿童化妆品销售包装展示面。

04

规范医美服务刻不容缓

八部门联手整治

2021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八部门联合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决定于6月至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主要有四大任务,包括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05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六个方面18项重点工作。这六个方面包括: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审评能力,优化审评机制;完善检查执法体系和办案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提升“互联网+药品监管”应用服务水平;实施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提升监管队伍素质和监管国际化水平。

06

化妆品生产经营新规施行“拉网式”监管

2021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化妆品生产经营管理的部门规章,对化妆品生产许可、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

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情况分析

  2020年至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国际贸易方面,从新冠疫情初期全球紧急囤购防护产品,到后来个别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大规模采购制氧机等,再到后期全球防疫产品订单量断崖式下跌,这三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经历了大起大落。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额同比明显下滑,但与疫情前相比仍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传统医疗市场需求逐渐恢复,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同时,本土企业出海诉求显著上升,国际市场开拓、产业和技术合作步伐加快,欧美市场维 稳,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受关注度再度高涨。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更具科学性、可持续性、精准性,预测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年出口额为595.49亿美元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额首次出现双下降,进出口总额974.79亿美元,同比下降18.16%。其中,出口额为595.49亿美元,同比下降23.04%;进口额为379.30亿美元,同比下降9.1%。但与疫情前相比,出口总额保持增长趋势,由2019年的360.71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95.49亿美元(详见图)。
 
 
  2022年第一季度美国疫情严重,我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出口反弹;但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自第二季度起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出口呈下降趋势,其他防疫物资出口基本停滞,医疗器械出口需求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传统医疗需求。此外,受俄乌局势和能源危机,以及抗击疫情额外财政支出和医疗产品采购剩余库存等因素影响,2022年医疗器械国际订单需求下降明显。
 
  保健康复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量较大、增速较快的产品类别,但该类产品不是刚需产品,在海外客户支付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非刚性需求产品出口受冲击较大。其中,我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按摩保健器具2022年出口额为57亿美元,同比下降20.67%。出口市场中,以美国、德国、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消费意愿普遍降低,需求端可预见收缩,订单减少。但对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出口增长显著。其中,出口越南金额同比增长28.54%,出口新加坡同比增长67.69%,出口马来西亚同比增长7.75%。
 
  分析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领域整体出口情况,主要市场美国、德国和日本出口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首次挤进我国出口医疗器械前十大市场,实现出口额14.1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8%的佳绩。
 
  此外,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145亿美元,同比下降5.63%,占出口总额的24.3%。在“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俄罗斯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第一大市场。从出口省份来看,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排名前十的省份出口额之和占比高达90%,天津市首次进入前十。
 
  进口额同比下降9.1%
 
  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379.30亿美元,同比下降9.1%,进口来源地仍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主。梳理发现,我国从爱尔兰进口医疗器械有所下降,但近几年受益于很多欧美企业将医疗器械生产转移到爱尔兰代工,爱尔兰也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主要进口国家之一,进口额连续三年排名第五。
 

需求扩大口腔医疗上游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今年以来,我国口腔医疗行业持续保持较高的融资热度。动脉橙数据库数据显示,今年1—8月,口腔赛道一级市场共发生15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累计超过15亿元,处于近年来高位。值得关注的是,在全部获得融资的口腔医疗企业中,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有11家,占比高达73%。
 
  口腔医疗行业上游主要涉及口腔科医用耗材和设备的研发生产等,涵盖口腔科低值医用耗材、高值医用耗材及设备三大细分领域。近年来,高值医用耗材及设备逐渐成为口腔医疗行业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领域,特别是隐形正畸和种植牙两大板块均有明显突破;同时,口腔3D打印领域的研发和融资热度也在快速上升。
 
  多重优势凸显
 
  上游企业获得投资机构青睐
 
  投资机构对于口腔医疗行业上游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主要与行业的发展现状有关。目前,我国口腔医疗产业链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上下游环节价值分布不均。其中,上游企业盈利能力强。例如,国瓷材料、美亚光电、时代天使、爱齐科技4家口腔医疗上游企业2021年财报显示,其毛利率分别达45.04%、51.15%、65%、71.33%。而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等中下游领域企业盈利略显乏力,平均毛利率水平整体低于上游企业,且头部效应日益加剧。此外,中下游还存在获客成本较高、议价能力较弱等问题。
 
  不仅如此,中国口腔医疗集团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渗透率约为24%,远低于美国的70%。由此可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口腔医疗服务需求将持续旺盛。而行业上游口腔科医用耗材和设备领域有较好的营收能力,有望推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国瓷材料、美亚光电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两家企业业绩持续上升,仅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就已分别达到17.31亿元和9.0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47%和10.19%;时代天使今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毛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但营业收入为5.71亿元,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此外,口腔医疗行业上游领域还具有准入门槛高、技术壁垒高、延展力强等特征。具体来说,准入门槛高是指口腔科医用耗材、设备的上市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阶段和审评审批流程,且周期较长;技术壁垒高是因为口腔科医疗器械多为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涉及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甚至美学等学科;延展力强则是基于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标准化特点,相关产品往往能够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并形成规模化效应。
 
  总之,凭借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较强的吸金能力和较高的竞争壁垒,我国口腔医疗行业上游领域正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也逐渐成为众多投资机构选择投资口腔医疗行业上游企业的核心逻辑。
 
  三大核心投资领域发展迅速
 
  研发实力仍需增强
 
  纵观今年1—8月口腔医疗行业的融资情况,隐形正畸、种植牙、口腔3D打印是融资热度高涨的三大核心领域,而这三大细分领域的投资逻辑和发展趋势各具特点。
 
  隐形正畸行业潜在增长空间大
 

浅析国内直线加速器、伽玛刀细分领域发展状况

  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我国放疗手段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放疗设备不足。
 
  放疗设备主要包括医用直线加速器、伽玛刀(又称为钴60治疗机)、射波刀、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质子重离子设备等。其中,医用直线加速器和伽玛刀是目前国内产品数量较多的两类放疗设备,也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个细分领域。
 
  医用直线加速器国产化进程待提速
 
  医用直线加速器利用微波电场使电子加速以产生高能射线,具有剂量率较大、照射时间较短、照射野较大、剂量均匀性及稳定性较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全身多部位原发或继发肿瘤治疗。
 
  根据加速能力的不同,医用直线加速器可分为低能机和高能机。其中,低能机主要适用于深层肿瘤治疗;高能机适用范围更广泛,能够覆盖深层肿瘤和浅表肿瘤。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在《中国肿瘤》杂志上的《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放疗人员和设备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显示,2018年,我国每百万人放疗设备(含医用直线加速器)配置数量为1.5台,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2~4台),更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6~12台)。
 
  我国医用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渗透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相关产品研发进度较缓慢,尤其是高端产品研发技术壁垒仍有待突破。目前,国内医用直线加速器研发生产企业主要包括新华医疗、联影医疗、医科达等。在研发方面,本土企业主要集中在低能机领域,而高能机市场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本土医用直线加速器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外资企业的差距仍较大,且部分核心部件(如磁控管等)主要依赖进口。
 
  医械数据云通过查询已披露的品牌数据得知,2021年,在我国医用直线加速器市场,瓦里安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7.44%,位居第一;医科达和安科锐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99%和7.77%,分别排名第二、三位。本土企业联影医疗及新华医疗分别位列第四、五位,两者市场占有率合计约为3.3%。
 
  伽玛刀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
 
  伽玛刀通常由钴60放射源、源容器、防护机头、准直器、治疗床、控制系统等组成,主要用于立体定向放疗(SRT)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具有精度较高、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引发副作用较少等优势。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伽玛刀的市场需求逐渐释放。
 
  在我国,与医用直线加速器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主导的局面不同,伽玛刀是在放疗设备领域,我国研发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最小的细分领域之一,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高。
 
  目前,国内已获得伽玛刀产品注册证的企业主要包括玛西普、奥沃医学、海博科技等。玛西普2020年财报显示,公司伽玛刀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居全国首位,且全球装机量已超过110台。此外,奥沃医学也是国内伽玛刀代表企业之一,该公司于1995年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台伽玛刀。
 
  整体来看,我国放疗设备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高端放疗设备核心技术壁垒亟待突破,进口替代之路仍任重道远。(作者单位:众成医械研究院)

手术灯无影灯平衡臂吊臂 / 上海·奉贤区 / 唐先生 15800789959